(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吉林 132000)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指出:“拓展足球运动员成长渠道和空间。加大培养力度,完善选用机制,多渠道造就优秀足球运动员。增强校园足球、社会足球的人才培养意识,拓宽职业足球选人视野,畅通优秀苗子从校园足球、社会足球到职业足球的成长通道。搞好体教结合,加强文化教育、意志锤炼和人格熏陶,促进足球运动员全面发展。鼓励足球俱乐部、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选派职业球员、青少年球员到足球发达国家接受培训,并力争跻身国外高水平职业联赛。作为培养高级足球专业人才。”高等学校女子足球教育的发展,是培养高级女子足球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女子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建设,是我国女子足球发展的重要战略,所以加强高校女子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必要路径。
目前,社会经济和人文精神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体育项目的各种需求逐渐增高,大众对于体育项目的功能性进行筛选,参加体育项目达到的理想效果进行体验与评估,很多竞技体育项目在群众中发展受到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足球项目具有高强度的竞技性和对抗性,从事足球项目的队员基本上从男生中选拔,男生从小时候开始进行足球项目的练习、培养和选拔。男性在速度、爆发力、耐力等方面占有优势,女性则相反,男性足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对抗性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传统观念中,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体育项目中偏向于对抗强度和运动量均较小的项目,青少年时期的男生选择足球项目的原因普遍是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大多数家长并没有让孩子按照职业运动员路线发展,家长担心孩子从事这种对抗激烈的项目之后,身体会遭受到运动损伤而影响生活,特别是对于女孩来说,身体与心理上都无法支撑更多从事足球项目的女性的发展。所以,女子足球项目在群众体育中不具有参与的广度与影响力。
高校女子足球队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执教团队,教练梯队的建设会影响女子足球队的整体水平。完整的教练队伍包括助理教练、体能教练、守门员教练、队医等人员。目前,大部分高校无法满足完整教练员梯队建设条件,很多教学任务基本由现任教练一人完成,教练教学任务与管理任务同时叠加,导致教练无法专心执教,队伍发展速度缓慢,队伍成绩提高较慢。高校教练执教水平不同,与教练的执教经验、方法、执教梯队结构、学校扶持政策、学校软硬件设备条件等方面具有直接相关性。教练来源大部分为退役的运动员,在多年的训练比赛过程中,对于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一定是最佳的,但是在运动知识方面,最初学历比较低,学习理论时间较短,文化程度较低,传统的运动知识技能知识体系较为陈旧,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比如,练习方式、训练目标、训练计划与训练强度的转化问题,教练仅凭自己的运动经验进行训练与管理,这种情况严重影响训练科学化的进程与发展。
目前,高校对于女子足球队员招生渠道基本为单独招生运动队队员,更多的队员是来自于各地市的中学队伍,很多队员的文化课水平偏低。高校培养女子足球人才阶段具有增强文化教育的属性,很多队员的知识文化系统性偏低,在进入高校学习阶段,无法持续完成高校学习任务,导致厌学甚至弃学的情况发生。女性球员来源比较单一,由于地区和人员水平等因素限制,球员部分出自于偏远山区和郊区,对足球文化与规则的了解不如城市球员,但是城市球员大部分在大学期间不会选择从事足球项目的学习与发展,大部分家长怕影响到子女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支持女子球员在大学期间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尤其是女子球员的家长,夙愿是让子女有稳定的工作,很多球员在进入球队前就已经对足球项目失去兴趣,导致很多家长不支持孩子进入球队。大部分女子球员来自一些地区的足球俱乐部,这种球员的水平相比之下较高,足球素养比同龄其他类型的女子球员高,与教练交流顺畅,但是,这种球员数量较少,与普通高中球员数量相比,俱乐部女子球员的数量的基数非常不足。所以,在高校招收队员期间,无法考虑队员的文化程度,只能按照队员的技能水平进行筛选,导致很多技能水平较低但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队员被淘汰。
高校女子足球项目受到场地设备、课程教学等方面限制,无法正常完成长时间的训练计划,球队队员在完成平时训练的同时,需要完成其他学科的课程,导致训练时间缩短,影响训练计划的执行进程,参加各种比赛需要进行集训、备赛、参赛、调整训练。由于每年的赛季时间基本不变,地点略有变化,女子足球队在进行训练与参加竞赛时需要各种资源综合协作才能完成。所以,高校女子足球队若想取得较好成绩,训练与竞赛需要有完整的保障机制,保证球队的正常运转。
目前,高校招生来源普遍是高考与其他渠道,而足球队员招生渠道基本由地方运动队进行选拔。渠道比较单一,人数较少,而通过高考招收的学生技术表现较低,对于训练体系与比赛经验要少于运动队推荐的队员。整个招生过程偏向于运动队队员,许多地方运动队队员人数逐年缩减,导致学员技术水平存在下降趋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制定更加优惠的招生政策,加快中小学校园足球队伍的建设与培育,提高宣传力度,加强足球项目在群众中的影响力。高校在培养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同时,提高女子足球的各项综合能力,让其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高校女子足球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教练员的水平和梯队的完整性,团队的竞技水平体现在教练员执教水平上,要对教练队伍进行逐级选拔,针对教学思想层次高、业务水平较高、对待执教任务工作认真负责的教练予以优先考虑增加福利待遇。重视教练员的科学研究水平与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教练员的理论水平的提高,是球队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教练员针对球队的训练方法要敢于创新,按照科学理论方法指导实践。按照执教水平进行层级划分,每年进行执教水平考核考试,提高教练自学能力和指导水平。
作为培养高层次女子足球人才的高校,高校女子足球训练方案需要根据高校课程和队员状态进行制定,训练方案的完整性、科学性是提高队员成绩的基础。高校女子队员技术上存在很多区别,由于招生渠道的不同,队员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区别。面对教练的训练目标方案,做出及时信息反馈,结果显示很多队员无法迅速理解教练的意图,导致训练效果不理想、比赛成绩落后等情况出现。通过高校女子足球人才再培养,确保女子足球高层次人才的优质优量,教练团队的执教水平必须得到全面的保证。
检验高校女子足球队成绩的标准就是积极参与各项赛事,高水平的赛事对于球队队员各项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长远来看,高校女子球队后备人才的建设离不开球队参赛经历,球队参加比赛的场次对于球队招收更优质的球员具有良好的影响力。同时,队员的亲身经历以及自身技能的提高对后备人才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高校女子足球后备人才的建设与发展,需要高校具有完整的执教教练团队,支持球队发展的有利政策,正规合理的竞赛制度保障,改变传统执教思想理念,吸引更多的优质队员参与到女子足球队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取得优异成绩的队员和教练要给予更多更丰富的褒奖,完善执教队伍建设机制,建立高校女子足球项目扶持政策,确保女子足球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对选材、训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