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在独立院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分析

2020-11-21 19:03赵雅云
运动精品 2020年9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体育课体育

赵雅云

体能训练在独立院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分析

赵雅云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独立学院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存在自身身体素质差、锻炼意识淡薄的特点,体测成绩不尽人意,给体育教师带来诸多压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对学生体质达标做了精细化、定量化的目标。对此,文章尝试分析将体能训练加入到公共体育课堂当中,加强学生锻炼时间和锻炼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测成绩,活跃体育课堂,为丰富体育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体能训练;独立院校;公共体育课

“体能”一次一直以来没有一个规范性的定义,查阅资料发现我国有数十种对“体能”的定义。通常泛指机体在体育活动中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最初“体能”一词仅仅在专业运动员中被提及,但是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普通人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在急剧上升,体能一词也走入了大众的视野中。学生体质自1985年以来30多年持续下降,原因在于学生体质提升的“三不精准”问题,使得多年来学生体质提升方面的诸多努力事倍功半,尤其在独立院校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中更是如此。为此,公共体育课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体能训练在每一节体育课中的实施,是学生提高体测成绩、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

1 独立院校公共体育课现状分析

1.1 对体育的认识不足

独立学院一般以技能类专业为建校之本,大学生需要接受大量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而忽视了体育课程,导致大学生对大学体育形成了狭隘意识和片面认识,无法体会和感悟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更不知晓大学体育对于政治、经济、军事和健康的重要性。加上管理层对体育功能认识上存在狭隘性和片面性,教育决策者、教育管理者都在忽视和淡漠体育课程的权重,教学与评价体系不合理,课内与课外脱节,理论与实践脱离等,导致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淡薄,体质健康日益下降。

1.2 对体育课程建设认识不足

公共体育课的课程培养存在体育人文精神的缺失,忽视个性化体育发展和健康人格培养,体育教育目标不清晰、体育教学模式无突破、体育教学内容单调散乱、体育考核形式限制着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设计比较薄弱等问题。目前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已经出现学科建设中方向迷失、体育教学水平低下等等许多危险的征兆。

1.3 成绩评价方法单一

成绩评价方法的制定是参考固定标准,在实际应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上课认真积极,但由于自身身体素质差,基础薄弱,在考试中很难拿到高分。而有些同学上课态度散漫,但是先天运动能力出色,考试依然能考取较好的分数。评价标准过于统一化必然会忽视了个体化的差异,表面上为了公平公正,实际上并没有做到面面俱到。

1.4 运动强度与运动量无法保证

公共体育课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构建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对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学生体质的实际情况关注度不高。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待体育课也是敷衍的态度,出现了“老师盯着紧,我就动一动;老师没在,就聊天玩耍”的态度。独立院校对体育课需要的场地器材建设上一向能省就省,很多体能训练的器材都无法提供,导致体育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室内体育场馆,出现冬天寒冷、夏天暴晒的情况,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急剧下降,甚至有学生因为极端天气不愿走向操场。这些客观原因促使体育课堂中没有安排大的体能训练,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非常小,学生一旦出现身体难受的情况,就立刻停止训练,小心为上。这些状况的出现,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导致体测时达不到及格标准。

1.5 体能训练的在公共体育课中的作用

体能训练将保证人体不可缺少的基本运动能力。人的身体里有数百块肌肉。人们靠这些肌肉走、跑、跳、提、带、背、扛,靠它们把食物送进人的消化系统并帮助我们把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出去;人们靠它们把新鲜的空气吸入肺中并把废气呼出;依靠它们把血液送到遍布全身的血管系统中以及使血管收缩或扩张。人要持久地工作,需要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要搬动重物或对抗阻力,需要肌肉力量;要做活动幅度较大的动作,需要关节的灵活及肌肉、韧带的伸展力强等等。要使自己保持健壮的身体,首先就应该让自身的全部肌肉都强壮有力,否则,你的身体就不能胜任工作、学习、劳动、娱乐等多方面的要求。

2 体能训练在公共体育课上的应用

2.1 体能训练的应用原则与要求

体能训练要强调针对性性,针对人体各大肌群进行训练。每节课的侧重点不同,从大肌群到小肌群,从力量训练到灵敏训练,都要做针对性练习。强调有效性原则。体能训练动作要合理有效,科学严谨,达到目标要求,不能盲目训练。强调循序渐进原则。人体体能的增长是有周期性和成长性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训练的过程中,切忌用力过猛,否则极易出现运动损伤。

2.2 体能训练的应用内容与方式

2.2.1 力量训练

在公共体育课堂中,我们将力量训练分为三部分,即上肢力量训练、背部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上肢力量训练主要以俯卧撑、哑铃上举、举杠铃为主。这些动作的负重要灵活调整,因人而已,但是不能过重,以轻重量为主,达到增强力量耐力的目的。对大臂肱三头肌、胸大肌等主要肌群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提高了身体稳定性和力量。

背部训练男生以引体向上、杠铃划船为主,女生以简版的引体向上或带有辅助工具的引体向上为主。在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中,引体向上是所有项目中男生不及格率最高的一项。因此,背部训练的安排非常有必要。

下肢力量训练以深蹲、箭步走、蛙跳为主。强调大腿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为短跑和长跑提供基础性的力量。

2.2.2 核心肌群训练

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各种类型的运动项目都在强调练习核心肌群。在体育课堂上一般以练习腹部和腰背部为主。常见的训练动作有:卷腹、仰卧举腿、仰卧蹬车、俄罗斯转体、平板支撑、登山跑、两头起、背起、蜘蛛爬行等。着重训练身体的腹部支撑力和身体稳定性。

2.2.3 心肺功能训练

心肺能力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在课堂上以长跑训练,间歇跑训练为主。一节课会安排一到两次15分钟跑,增强心肺耐力。间歇跑更能有效刺激心肺,提高心肺能力。简易的包括直道冲刺,弯道降速,3-5圈为一轮。高强度的包括规定间歇时间的400米跑或200米跑。例如要求每一圈400米成绩在1分10米,每圈结束后休息40秒,马上开始第二圈,同样在1分10秒完成,安排3-5圈。通过以上训练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心肺能力。

3 分析与建议

3.1 优化课程结构

每一节课都要将体能训练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去,安排不少于20分钟的训练时间。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化,有效提高学生训练兴趣和积极性。遵从与时俱进,科学严谨的教学理念。在满足144学时的基础上,增加公共体育选修课数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保证每位学生学会一到两门运动技能,进而养成运动习惯,才能更好地贯彻终身体育的目标。

3.2 大学生体育生活化

在课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教授,学生完全可以掌握体能训练,并将方式方法应用到课后生活和今后的人生中。通过每节课的体能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体能训练不仅仅是上课要完成的任务,而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方式方法,这对终身体育的促成就有重要作用。大学生体育生活化与体育生活化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特性的关系。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目的是要实现追求运动的本真价值,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全域发展。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客观对象是终身体育意识、行为习惯和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是要在大学内部通过一定教育方式,使得大学生在校园里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将终身体育意识转化为生活理念,养成体育行为习惯,实现体育自觉。

3.3 增加体育理论课

学生每次在课上完成体能训练时,往往都是被动的接受,无法真正体会到为什么我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通过体育理论课的详细解析,会使学生在心底自觉的明白做各个动作的目的所在。当有运动需求时,可以自己设计和完成一些锻炼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开设体育理论课,从人体解剖角度、人体在运动使机体生理的变化、功能性身体锻炼评估等角度系统的了解运动的奥秘。大学体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技能技术,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尤为重要,如终身体育思想、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科学锻炼的方法、基本运动损伤的处理等等。但是由于大学公共体育学时量的限制,理论课的学习时间并不是很充裕,除了教师在日常体育课的渗透外,还需要教师利用网络及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课下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进行在线考核,检验其学习效果。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独立院校要鼓励和帮助教师出去进修和学习,掌握更加科学和专业的体能训练方法,避免出现“练上面卧推、练中间两头起、练下面深蹲”的老三样训练方法。一方面加大对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此外,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以良好的教学状态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并根据大纲设计教案,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文化修养对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不断的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3.5 加大对场地设施的建设

体育场馆的缺失影响到体能训练内容的开展。体育场馆设施是高校必备的硬件设施之一,然而场地设施不足使得高校体育课程所授科目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本文希望独立学院可以创造条件继续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教材、场馆设施、器材等的建设,助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成果。

[1]李越.体能训练在高校体育课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192.

[2]李卫东.“健康中国”背景下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堂的体能训练研究[J].田径,2019(9):29-30.

[3]石浩天.中加大学体育课体能训练的比较与研究——以多伦多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6,6(9):140-141.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hysical Training in Public PE Course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ZHAO Yayun

(Jinci College,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0, Shanxi, China)

赵雅云(1993—),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体育课体育
基层消防员体能训练现状研究及对策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防治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我们的“体育梦”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