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档案“四方联动”机制的构建

2020-11-20 13:35柏桧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机制构建教育

柏桧

摘 要:心理档案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四方联动”机制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心理档案保持不全面,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本研究从明确心理档案的基本内容、明确“四方”的作用、明晰心理档案的合理利用等方面探讨构建中职学校心理档案的“四方联动”机制,从而有效地监测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解决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理档案;四方联动;机制构建;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2-0-02

心理档案是对学生心理有关资料的记录和保存,建设完善的心理档案是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完善的心理档案对发现和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对全面把握学生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在课程中因材施教,开展学生心理指导和就业指导都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校心理档案建设的现状

虽然很多中职学校都会建立心理档案,但是大多数学校心理档案建设信息不完整,只是把心理档案作为心理资料的简单保存。不注重档案的及时更新,把部分重要的、能切实反映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资料混合在班主任工作档案或者德育工作档案中。心理档案建设缺乏制度保证,对于心理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使用等均没有明确规定,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实现深入数据挖掘和整合利用,使心理档案对学生心理建设的指导作用大打折扣。

二、中职学校心理档案建设“四方联动”机制的内容

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由于自我意识逐渐被唤醒,身体发展迅速,心理发展相对缓慢,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的状态,极易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心理档案作为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依据,应是持续追踪、及时更新的,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又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心理的变化和成长。

建立完善的心理檔案建设机制,有助于改善目前多数学校只重视新生入学心理普查、心理咨询记录和心理危机干预记录的现状。

本研究提出的“四方联动”机制,能从制度上保证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持续跟踪,实现对学生心理资料的持续收集和记录,提升心理档案的预防和指导效力。

“四方联动”中的“四方”是指心理专职教师(或学校心理机构)、班主任(或学生德育工作机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四方,只有这四方协调配合,互相合作才能建立全面、有效的学生心理档案。“四方联动”机制建设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明确学生心理档案的基本内容,确定“四方”在心理档案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明晰心理档案的合理利用。如图1所示。

(一)明确心理档案的基本内容

1.学生的基本信息

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元且复杂的,了解学生的既往生活史等基本信息,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有助于有效预测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

学生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家庭情况、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状况。学生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学生学籍档案获得。在建立心理档案时,收集学生家庭情况及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状况档案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档案有助于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以便提供更好的教育引导。家庭情况主要指家庭成员及主要工作情况、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管教方式。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状况主要指家庭成员重大病史、家族精神疾病史、家族自杀史等信息。

2.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

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一般指学生的个性、学习、职业能力倾向等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及心理咨询记录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学生的人格、气质类型、需要动机、意志品质、性格特征、情绪情感、态度等。心理健康状况是指个体有无心理问题,有无心理异常,及心理问题程度如何。学习心理分析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动机、意志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等情况。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主要指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心理咨询记录是由心理咨询师记录的学生心理状况、咨询过程、咨询效果等情况。

3.心理危机干预信息

心理危机干预信息包括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评估、干预过程、干预结果、反思记录、后续工作记录。危机干预的整个流程都要详细地记载下来,并对危机干预对象做持续的追踪和密切关注。

(二)确定“四方”在心理档案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首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或心理教师,主要通过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课等方式鉴别了解学生基本信息和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心理教育和引导。心理普查具有广泛、普遍、快速、有效的特点,可通过新生心理普查、心理健康课中的心理普查两种方式来实现。新生心理普查一般是在新生入学的两三个月内开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普查可结合课程目标来开展,普查需采用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心理问卷,保证普查过程的规范化,结合访谈等方式进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心理普查带来了便利。心理普测中的结果分析应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

学校心理咨询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有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在中职学校中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咨询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两种方式,心理咨询的档案应坚持保密原则,同时注意保密例外。

其次,班主任主通过班级管理各项工作,提升心理档案的准确性、系统性和及时性。有研究表明开展心理普测前通过召开心理普查主题动员班会,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普遍性,了解心理普测的意义,强调普查结果不会影响评奖评优及入党,对提高普测的信度、效度有重要作用[1]。心理测评组织过程的规范化可以将影响学生测评结果的因素控制到最低,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使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心理档案更具有科学性[2]。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最为密切,通过开展班级日常工作,详细了解学生个人成长历程、家庭环境、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及时记录学生行为,详细记载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重要事件,做好与心理健康教师的沟通交流,提升心理档案的系统性和及时性。

再次,各学科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工作重要意义,有义务配合心理教师开展资料搜集,积极关注学生日常行为反应,与班主任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及时更新学生心理资料、全方位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学校建立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危机档案应单独建立成册,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

(三)明晰心理檔案的合理利用

合理使用心理档案是心理档案发挥指导作用的保证。心理档案建设的目的是更好地指导教育,心理档案存在保密性问题,但是也存在保密例外,在遵循心理咨询伦理的基础上,明确心理档案的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确定心理档案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预约的档案记录和咨询结束后的档案记录,心理教师可隐去部分学生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长远规划,开展教育教学提供指导。对于学生每次咨询的心理档案记录,除去保密例外的内容,其余要进行严格的保密。

学生基本信息、学生性格心理特征、学业学习心理分析、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等信息可以为学生本人、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提供档案信息查阅的权限,使得学生本人、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个体的心理状况,从而推动家校联合,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实现因材施教。中职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质、兴趣能力等心理特征,进而有效地调控情绪,发展自我意识,改善沟通,确定就业方向。

三、结语

构建中职学校心理档案“四方联动”机制,是有效监测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心理问题,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1][3-6]。

参考文献:

[1]夏小燕.完善高校心理普查提高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效度.兰台世界,2020(3):87-89.

[2]贾威,田从.大学生心理档案规范化建设研究.船舶职业教育,2019.7(4):68-70.

[3]李佩玲,高校心理咨询学生心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建设.兰台世界,2020(1):91-94.

[4]周兰鹃,陈阳.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大学生心理档案模型探讨.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6(02):133-138.

[5]郝颖,基于心理预警的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与管理.山西档案,2019(4):146-148.

[6]张海霞,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途径.课程教育研究,2019(1):183.

猜你喜欢
机制构建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国志愿者权益现状及法律保护机制构建问题研究
风险社会治理下网络理性参与机制构建
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措施及思考
浅析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举措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