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温江区县域经济动态偏离
——份额分析

2020-11-20 08:50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温江区第二产业成都市

尹 咏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3)

县域经济连通城乡经济,是我国经济组成中的重要一环[1]。在2020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下,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以通过发展县域经济来推动。目前,已有较多涉及县域经济的研究,但从产业结构的视角探讨的较少[2]。研究成都市温江区县域经济与适合当地的发展路径,可找出发展中有待完善的部分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政策建议。通过提炼温江区县域经济模式,能为西南平原地区小城镇提供发展模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区域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3],以成都市为参照标准,研究2015-2019年该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相关数据来自《温江统计年鉴》[3]、《成都年鉴》[4]及《四川年鉴》[5]。

(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

偏离-份额分析模型是1940年代由美国学者Daniel和Creamer[6]提出,后经不断发展完善,主要用于区域产业结构分析的研究方法[7]。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对比参照其所在上级区域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地区增长分量因素、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因素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因素,借此评价区域经济结构的发展情况和确定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策略[8-10]。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的模型为:

Gij=Nij+Pij+Dij=bij,t-bij,0

(1)

其中Gij为j区域i产业部门增长量,Nij为上级区域增长分量,Pij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Dij为竞争力偏离分量,bij,0、bij,t分别代表j区域i产业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增长值[11]。式(1)中Nij、Pij、Dij求导公式为:

(2)

(3)

Dij=bij,0·(rij-Rj)

(4)

二、温江区县域经济产业偏离-份额分析

表1 温江区2015-2019年经济增长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明细 单位:亿元

2015-2019年温江区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分别增长5.47亿元、18.97亿元和179.55亿元。以成都市为参照区域,温江区三次产业地区增长分量因素和结构偏离分量因素均为正,说明温江区增速优于成都市,对成都市经济发挥促进作用。

(一)第一产业变动情况

2015-2019年间,温江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总增长值为5.47亿元,地区增长分量为0.37亿元,表明第一产业优于成都市发展增速,但优势相对较弱。结构偏离分量为10.40亿元,说明第一产业对温江区经济发展有一定支撑作用。竞争力偏离分量为-5.31亿元,在三次产业中最低,表明第一产业竞争力在三次产业中最弱,且低于成都市水平。2019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实现22.3亿元,同比增长2.7%。

(二)第二产业变动情况

温江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呈递增的趋势,2015-2018年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三次产业中排名第一,但2019年因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为36.71%。2015-2019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总增长为18.97亿元,地区增长分量为9.63亿元,结构偏离分量为12.40亿元,说明第二产业对区域经济有积极影响;竞争力偏离分量为-3.06亿元,表明第二产业竞争力低于成都市水平,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产业结构调整后,温江区第二产业主要围绕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电子信息、精密印务等优势产业展开。2019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218.66亿元,同比增长6.9%。通过优势产业引进22个亿元以上项目,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1%。产值排名前30户重点企业完成总产值238.97亿元,增长4.5%。

(三)第三产业变动情况

温江区第三产业的表现在三次产业中最为突出。2015-2019年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总增长179.55亿元,地区增长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均为正,且居三次产业第一。由此说明第三产业已成为温江区主导产业,且产业结构优势大,对县域经济增长贡献较大。2019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实现354.61亿元,同比增长9.5%。目前,已成功签约腾讯互娱创新型游戏产业基地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前海人寿妇儿医疗综合体等13个项目,引进研发设计、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企业103家,认定首次落地成都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7家。辖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9%、14.4%,累计发放民营小微企业贷款资金130.7亿元,增长38.8%。

三、温江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总结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结果显示2015-2019年间,温江区第三产业增长份额、结构偏离和竞争力偏离均为最大,表明温江区县域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为服务业。从图1可以看出,温江区三次产业结构在5年间逐步转型升级,至2019年三产比例已调整为3.74:36.71:59.54,发展出三产融合的“温江模式”。目前温江区以健康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创新服务业为驱动,结合新型绿色创新工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转型,三大产业综合着力,打造全产业链闭环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变到高质量发展,提高内循环动力。在该模式下,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优势产业支撑明显,实现总产值273.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1%。温江区综合经济实力也连续8年位居全国百强区。

图1 温江区2014-2019年产业比重变动图

四、温江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基于温江区2015-2019年统计数据,参照对比成都市,采用偏离-份额分析,结果显示:温江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已初见成效,第一、二产业竞争力劣势较大。结合温江区县域经济实情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一)第一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基地集中发展,以创新提高竞争力

温江区前接成都市区,后连广泛农村地区,区位优势明显,辖内有20万亩花木产业资源和优质蒜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8100亩。但集中化程度不足,经营方式过于单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聚集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形成规范化产业链,带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产业化发展。创新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良好动力。携手高校资源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推动农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以创新释放产业动能,提高产业竞争力。

(二)第二产业:细化产业功能区,发展医药健康产业

目前温江区第二产业主要依靠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电子信息、精密印务四大优势产业支撑,但传统产业竞争力均较弱。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鼓励传统优势产业向大健康产业升级拓展,更加聚焦医药制造、医疗器械、价值医疗关键领域项目招引和企业培育。紧抓双城经济和中欧班列的机遇,协同周边地区,共同发展。打造新型工业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良好营商环境,降低对政府的依赖;依托“三医康养”建设项目,建设成都健康产业园区,加强产业配套协作发展全产业链经济,降低企业成本并形成集群效应。

(三)第三产业:围绕“三医康养”,深化产业改革

服务业是温江区优势产业,依托成都医学城着力打造“三医康养+大数据/AI”产业链,携手绿色科技产业和现代农业,深化产业改革,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保持第三产业竞争力优势的同时带动第一、二产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积极向好。

猜你喜欢
温江区第二产业成都市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成都市温江区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工作
温江区高效解决某酒店涉众型劳动纠纷的启示
温江区:做优“五大工程” 惠民生增福祉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