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穴位干预方法及取穴组方规律研究*

2020-11-20 02:01:58陈侨彬陈碧玮宁惠珠陈少宗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阳陵泉组方腧穴

陈侨彬,陈碧玮,宁惠珠,陈少宗

(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355)

不安腿综合征(RLS)又称不宁腿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睡眠质量[1]。该病在欧美国家的患病率约为10%,而我国的患病率约在5%,具有患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比关系的特点[2-3]。临床数据表明,一线药物治疗容易产生依赖性、加重病情等问题[4-5]。近几十年来,中医学使用各种治疗方法(尤其是穴位干预方法)对该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积极的临床疗效[6-8]。但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穴位干预方法繁杂且无法知晓何种穴位干预方法、腧穴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所以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索不同穴位干预方法的使用情况及取穴组方规律,为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网(VIP)、万方数据库(WF)上公开发表并收录关于通过腧穴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类中文文献,采用主题词与全文词的检索策略,包含“不安腿”“不宁腿”与“穴”,检索文献的时间跨度为1979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

1.2 纳入标准 ①明确诊断为不安腿综合征;②各种穴位干预方法的临床治疗类文献;③随机对照类文献中治疗组≥20例;④一般临床报告类文献≥30例。

1.3 排除标准 ①不能明确诊断为不安腿综合征;②随机对照类文献中治疗组<20例或一般临床报告类文献<30例;③耳针疗法类、头针类文献;④个案报道以及动物实验,文献综述,理论研究等。

1.4 数据处理 从纳入的文献中提取以下数据:治疗组样本量、治疗组最主要的穴位干预方法、治疗组的腧穴及其归经。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Clementine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等完成数据的录入与统计分析,并且将最高频次的穴位干预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分类。

2 结果

2.1 文献检出情况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网(VIP)、万方数据库(WF),共检出 25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08篇。

2.2 穴位干预方法使用情况 在符合纳入标准的108篇文献中,刺激腧穴的方法一共有10种,最常用的干预手段是普通针刺法。见图1。

图1 近40年治疗RLS的穴位干预方法使用情况

3 取穴组方规律

3.1 普通针刺方法的取穴及归经 在64篇普通针刺方法文献中,治疗不安腿的腧穴高达91个(表1),涉及12经脉、任督二脉及经外奇穴(表2),其中使用频次前4位的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承山。

表2 普通针刺方法常用穴位归经及使用统计

3.2 普通针刺法的腧穴组方规律 通过对64篇文献所涉及的腧穴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在2个穴位的组方中,足三里、三阴交穴配伍支持度最高。在3个穴位的组方中,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穴配伍支持度最高。在支持度前10位的穴位配伍中,有8个组方有足三里穴。

图2 普通针刺方法常用腧穴关联网络图

表3 普通针刺方法常用腧穴组方规律分析(置信度≥0.80)

3.3 其他穴位刺激疗法取穴及归经 其他穴位干预方法的44篇文献,治疗不安腿的腧穴高达48个(表4),涉及10条经脉及经外奇穴(表4),其中使用频次前4位的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承山。

表4 其他穴位刺激疗法腧穴频次统计

表5 其他穴位刺激疗法常用腧穴归经及使用统计

3.4 其他穴位干预方法的腧穴组方规律 通过对44篇文献所涉及的腧穴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在2个穴位的组方中,足三里、阳陵泉配伍支持度最高。在3个穴位的组方中,足三里、承山、阳陵泉配伍支持度最高。在支持度前10位的穴位配伍中,也有8个组方有足三里穴(表 6,图 3)。

表6 其他穴位刺激疗法常用腧穴组方规律分析(置信度≥0.80)

图3 其他穴位刺激疗法常用腧穴关系网络图

4 讨论

该病虽然没有确切的中医名称,但中医对本病也有一定认识,如《内科摘要》有“夜间少寐,足内酸热……致二腿左右频移,辗转不安”[9]。根据其临床上表现,不安腿综合征多归于“血痹”“痉病”“腿挛急”“足悗”等中医范畴[10]。所以医者多将其归因于气血亏虚,运行不畅,肝肾亏虚,下肢筋脉失养[11],故临床治疗多以补益肝肾气血,舒筋通络为主。而治疗本病所运用的穴位干预方法也很丰富,本文统计的结果有12种之多,但最常用的干预手段还是普通针刺疗法,其次是穴位注射疗法、温针灸疗法。普通针刺除了有简、效、便、廉等传统特点,同时还具有适应症广、起效快等优势[12],十分适用于无明确中医名称且病情复杂(如不安腿综合征)的疾病。所以临床文献在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穴位干预方法的选择上更偏向于普通针刺疗法治疗。

关于穴位干预治疗本病的取穴,无论是普通针刺方法,还是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最常用的6个穴位是相同的,分别是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承山、委中、血海。也就是说虽然普通针刺方法和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涉及的经脉和腧穴数量不同(前者:牵涉14条经脉的91个腧穴,后者:涉及10条经脉的48个腧穴,见表1、表4),但是通过计量分析,仍然能够找出其取穴的规律性。

在腧穴配伍方面,无论是普通针刺方法,还是其他穴位刺激疗法,组方规律也十分相近,最常用的两穴配伍是足三里、三阴交或足三里、阳陵泉,最常用的三穴配伍是足三里、三阴交、承山或足三里、阳陵泉、承山。也就是说,虽然普通针刺方法64篇文献涉及64个不同的处方,其他穴位刺激疗法44篇文献涉及44个不同的处方,但通过关联分析,也能够找出其配伍的基本规律。

腧穴干预治疗本病无论在取穴方面,还是在组方方面,都能够找到明确的中医理论。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腧穴,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可通经活络、调畅下肢气机,为调理气血的重要穴位[13];三阴交、血海为脾经腧穴,而脾主肌肉,且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互为表里,两穴相配可加强对下肢骨关节、肌肉疾病的疗效[14-15];阳陵泉为筋会之穴,是调理筋病的要穴[16];承山、委中为膀胱经腧穴,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互为表里,经脉循行从头走足,夹脊抵腰中,下贯踹内,二者也是治疗下肢疾病的要穴[17]。所以腧穴干预治疗本病,无论是基本的取穴规律,还是基本的组方规律,均体现了中医理论的指导价值。

治疗该病最为常用的前8个穴位的分布部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即无论是普通针刺方法,还是其他穴位刺激疗法,绝大多数的穴位都分布在下肢。普通针刺方法8个腧穴(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承山、血海、委中、悬钟、太冲)均在下肢,其他穴位刺激疗法7个穴位(足三里、承山、阳陵泉、三阴交、委中、血海、太溪)均在下肢,1个(肾俞)于腰部。而这些常用穴位的神经支配与下肢的神经支配在脊髓水平具有同源性,处于相同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因此根据现代针灸学的观点,这些穴位组方规律符合生物学基础[18]。

不安腿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目前认为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与中枢神经的多巴胺能系统功能失调有关,而脑脊液中铁蛋白水平降低与中枢神经的多巴胺能系统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2]。现代研究证实,针刺足三里可以改变大脑葡萄糖代谢率,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网络实现对下肢血液运行的调节,以及支配下肢的神经功能的改善[19-20]。针刺三阴交可提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含量改善贫血状态,加快血糖恢复等,从而提高运动能力[21]。针刺阳陵泉能激活多个与运动相关的大脑皮层功能区,加强对运动输出影响,从而有助于脑功能重塑[22]。配以承山治疗下肢疾病,改善不安腿综合征症状[23]。总之,针刺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承山等穴位,不但可以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来改善下肢的功能,还可通过神经系统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进行更为广泛的调整,这可能是穴位干预治疗不安腿综合征的关键机制。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腿部,但病因病理的根本环节是在脑部[24]。而我们通过计量分析发现,传统上被认为调节脑部功能的一些穴位(如风池、百会、四神聪等)在本病的治疗当中,都排在10位以后,这可能由于目前对本病的认识不够全面有一定关系,也有可能与传统经验或治疗躯体病症的取穴习惯有一定关系。

猜你喜欢
阳陵泉组方腧穴
阳陵泉穴功效主治及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Shunxin decoction (顺心组方) improves diastolic function in ra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duced by abdominal aorta constriction through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针灸大成》阳陵泉穴临床应用
河南中医(2021年6期)2021-04-17 20:28:04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与对视觉模拟评分法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
世界中医药(2018年9期)2018-09-10 23:18:55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22
针灸联合中药组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探讨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天津中医药(2016年6期)2016-08-11 08: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