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问文本的角度解答赏析文中画线句子题

2020-11-20 08:51浙江钱华南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言特点画线句式

浙江 钱华南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需要读懂文本,才能把握主旨。这个过程,需要借助的就是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文本语言的理解涉及的考点是“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因此,语言赏析能力如何,就成了决定考生能否读懂文本的关键因素。

一、高考真题的启示

近年来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考查很频繁,2019年和2020年的浙江卷、天津卷均有涉及。一般我们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以按照“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样三问文本的过程展开思考。

例一、2020年浙江卷《雪》(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10.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原文画线部分】

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思考过程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文本内容花园所见词语、句式、手法等的运用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考查指向景物特点语言特点的赏析表达效果、作者情感的把握参考答案①使用叠词、拟声词。如用“簌簌”“沙沙”等摹写环境,衬托人物心理。②语言具有暗示性(或具有象征色彩)。如通过描写月亮升起,暗示(或象征)波塔波夫内心重燃希望。③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通过“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的拟人化描写,表现波塔波夫内心的情感波澜,情景交融,充满诗意

例二、2020年天津卷《线条之美》(梁衡)

1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原文画线部分】

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

思考过程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文本内容书法艺术词语、句式、手法等的运用借助事物描写来抒发感情考查指向景物特点表达技巧的赏析表达效果(作者情感)的把握参考答案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启示一:浙江卷第10题“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考查的内容往往是一段话或几段话,构成段落或段落群,涉及“整体”;天津卷第17题“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考查的内容往往是一句话或几句话,属于段落内部,涉及“局部”。

启示二:如果说天津卷第17题是中规中矩的命题,那么浙江卷第10题则是带有一定创新意义的命题。因为对画线部分语言特点的赏析,既注重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又关注语言表达的句式选择、词语使用以及整体语言风格,充分凸显了“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两大核心素养;多角度的赏析点也使命题呈现一定的开放性,有效打破了答题的套路化,从而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文本,回归“语文味”,回归“文学性”。

二、教材解读的示范

三问文本是我们解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有效路径,这种文本解读路径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经常使用。

例三、赏析《荷塘月色》第4自然段。

【课文原文】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思考过程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文本内容月色下的荷塘描写顺序、表达技巧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考查指向景物特点语言特点的赏析表达效果、作者情感的把握参考答案月色下静谧朦胧的荷塘美景使用叠词,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由高到低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分别突出了它们的繁盛茂密、洁白袅娜、幽微清雅和饱含深情。在静谧朦胧的景物中,交融着作者孤独与苦闷的心绪,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交织在一起

综合上述三例来看,文中画线句子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几个句子;可以是一个段落,也可以是几个段落。不管怎样,赏析画线句子的题型包含了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句子的赏析、段落的理解等内容,基本可以借用“局部看修辞,整体看手法”这种赏析模式,从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的风格(包括语体色彩)及其传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解答。

三、具体运用的实践

例四、浙江省2020届第三次联考《人到中年(节选)》(谌容)

12.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原文画线部分】

眼睛,眼睛,眼睛……

一双双眼睛纷至沓来,在陆文婷紧闭的双眸前飞掠而过。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的,小的;明亮的,浑浊的,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在她四周闪着,闪着……

这是一双眼底出血的病眼,

这是一双患白内障的浊眼,

这是一双眼球脱落的伤眼。

这,这……啊!这是家杰的眼睛!喜悦和忧虑,烦恼和欢欣,痛苦和希望,全在这双眼睛中闪现。不用眼底灯,不用裂隙镜,就可以看到他的眼底,看到他的心底。

思考过程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文本内容人物幻觉词语、句式、手法等的运用借助人物幻觉描写来抒发感情考查指向人物特点语言特点的赏析表达效果、作者情感的把握参考答案①兼用反复、排比(有一即可)的修辞手法,写出陆文婷昏迷中出现的各种幻觉,真实地再现了她这个眼科医生的日常工作状态。②运用了大量的名词,简洁而精准的动词、形容词,展现了陆文婷忙碌、纷乱的工作状态以及迷迷糊糊中见到丈夫时的惊喜和激动。③句式上长短相间、整散交错,以短句、整句为主,十分契合陆文婷昏迷中凌乱、快速、闪现的意识特点。④节奏由急促至缓慢,形象地显示出陆文婷的意识从急剧流动到缓慢聚焦的过程。⑤短句单独分行成段,让“病眼”“浊眼”“伤眼”清晰地交替闪现,呈现出蒙太奇式的变幻效果

四、对三问文本的理解

文学类作品是作者在一定创作背景下通过文字阐述当时心境和创作意图的作品。因此,我们都可以通过三问文本的方式探求作者的创作情况,以期能读懂文本,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最后的高效答题打下基础。

一问文本——写什么(文本内容):写了哪些人或物?描了哪些景?讲了哪些事?发了哪些议论?抒发了哪些情感?

二问文本——怎么写(表达技巧):人或物(形象特点、作用)、景(描写手法、作用)、事(叙述方式、情节发展)、议论(哲理、写作目的)、情感(褒贬、主旨)等。

三问文本——为什么写(文章主旨):为什么要写这些人或物?为什么要描这些景?为什么要讲这些事?为什么要发这些议论?为什么要抒发这些情感?

三问文本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梳理文本的内容,品味作品的语言,探讨作者创作的意图,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的开始阶段,更多的应是关注学生是否养成三问文本的习惯,而不必拘泥于能否获得确切的答案。

其实,三问文本操作起来并不复杂,理解文本中涉及的“人”“物”“景”“事”是读懂文本的基础,而赏析抒情句、议论句等文本关键句则是把握文本主旨的重要依据。

总之,解答赏析文中画线句子题,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三问文本,需要读懂的是文本语言。三问对应的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可以用下面表格呈现:

三问考查内容指向写什么对象(人、物、景、事)特点的概括分析怎么写情节发展特点、结构作用、表达技巧赏析为什么写主题(主旨)探究、情感把握、作用分析

猜你喜欢
语言特点画线句式
基于师生语言特点研究谈数学助学课堂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画线也能算乘法?
浅析俄语科学语体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台词的阶层差异浅析
配花朵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如何对“画线部分”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