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2019 年全国Ⅰ卷思想政治《文化生活》模块出现了一道评析类试题,由于平常极少涉及这类题型,使学生有一些不适应,最终全省均分很低,失分严重。而海南高考试卷年年都有评析题。因此在高考备考中要高度重视对评析题的题型突破。本文试分析如何用导学案的方式去突破此类题型。
导学案备考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取是学生通过主动的有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在教学中,学生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复习型导学案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为指导,以现行新教材和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学科素养培养为目标,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过程引导,重心前移,考点问题化,问题试题化,能力在过程中生成、情感在过程中升华,用于指导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反思提高、优化高效的复习方案。
下面就以真理这一考点为中心,以评析类简答题为题型,通过知识网络构建——示范模仿——变式生成——自我命题四个环节来分析如何巧用导学案突破评析题。
学生知识网络梳理是解答此类评析题的基础,也是开展反思性思维教学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初步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调用知识解答此类问题。
导学案首先以《考试大纲》规定的“真理”知识为中心构建真理观的知识网络。
【操作方法】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及《考试说明》后自己独立完成知识网络;课堂上,用多媒体随机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师生共同点评完善;课后,学生重新反思归纳整理知识网络。
【编制意图分析】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网络图,为后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知识库的准备。
【材料1】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闭幕大会上,2 500 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天文学代表对四个关于确定太阳系行星身份的草案进行投票表决后决定,冥王星失去“行星”地位,被划为“矮行星”。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太阳系九大行星论被修改了。
据此有人说:“真理是可以被人为修改的”。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2 分)
【操作方法】课前,让学生试做此题,老师全部批阅并分析学生答题情况。
对某班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
1.知识描述欠全面。(1)没有描述真理的含义。个别学生在答题时偷换概念,主语变成:“认识”。原因是没有把握好中心内容是“真理”。(2)全班只有两人能写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原因是学生对真理观知识的把握不准确。(3)有两位学生无从下笔,三位学生只罗列了几个有关真理的观点。
2.答题不规范,不会分点,分段;基本未能对题目观点进行判断。
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典型答案,师生点评,找问题。之后,教师点评归纳此类题型的答题思路:
老师讲完答题思路后,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再做一次,之后老师给出示范式答案,学生自己对照范式答案找寻答题技巧。
【示范式答案】(1)题中的说法是不科学的。(1 分)
(2)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 分)
(3)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们对太阳系行星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就这一点而言,说“真理是可以修改的”有其合理性。(3 分)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规律是客观的,真理必须如实反映规律的客观性。因此,人们不能随意修改真理。(3 分)
(5)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 分)
【编制意图分析】任何人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则需要示范。示范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教师的思维过程,从而降低了起点,放慢了节奏,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领悟模仿,掌握题型的基本答题范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实用可操,省时高效。同时通过思维可视化,能够反思自己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和反思能力,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
有人说:“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2 分)
【操作方法】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的方法,在课堂上完成此题,请三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老师查看,完成后师生点评,共同批改。
对某班学生课堂上的答题情况统计:
1.对题目的把握的准确度有所提高,基本能判断出题目的两层意思:(1)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2)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
2.学生的知识点基本能描述,完整度明显提高。
3.学生的答题规范度有明显提高,全部同学都能完成答题。
【编制意图分析】通过变式练习,学生将外在的知识和经验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一步生成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超越老师所给的信息,充分理解概念、原理和规则,建构、整合和生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更好地迁移到新情境当中去,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材料2】到目前为止,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地震预报必须同时包括时间、地点和强度,由于地震情况复杂,有些地震能预报,有些则无法预报,现在全球预报地震的准确率不到20%。
【操作方法】老师向学生出示上述材料,要求学生围绕真理考点命题并编写答案,题型为评析式的简答题。此环节只要求极少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完成,其他同学感悟学习。
某班某尖子学生的命题成果:
【问题】地震难预报,据此有人说:“认识具有反复性,因而真理是不能发现的。”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1)题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2)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由于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认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及认识客体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因而说认识具有反复性是合理的。
(4)但是,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能够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上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因而说不能发现真理的观点是错误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地震难预报,并不能断定人们不能正确预报,随着科学水平、实践水平和人们的认识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总有一天会对地震作出科学预报的。
【编制意图分析】分层教学,师生角色互换,让极少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感悟高考,从更高的层次上去把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评析类试题,需要基于学情,优化导学案设计,本文整个导学案设计突出了学生的反思性。一次完整的题型训练过程包括“做”“听”“思”三个阶段,第三个过程“思”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但实际上,课堂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的过程,只有学生的真“思”才能突破评析题,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