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胜军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赤峰 024005)
大多数骨科创伤患者的伤口较大,处于半开放状态,甚至是完全开放状态,因此,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概率成倍增长。一旦发生感染处理不及时,不仅会拖延伤口愈合时间,还会诱发其它临床反应病症,甚至导致患者休克、死亡[1]。为此,骨伤科应综合分析骨科创伤患者的院内感染因素,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日常管理,确保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选取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60 例骨科住院病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具有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病症的患者。其中,男性643 例,女性317 例,年龄19 ~86 岁,平均年龄(48±5.6)岁。致病原因:交通事故受到伤害的患者475 人,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患者117 人,因高空坠落受到伤害的患者8 人,跌伤导致骨折的患者41 人,钝器伤的患者有135 人,其他原因导致骨伤的患者有184 人。
对上述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实行系统性分析,确定发生院内感染患者总数,探究引发院内感染的关键因 素。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的960 例患者中,存在院内感染思维患者有45 人,占总人数的4.69%,见表1。
表1 患者院内感染情况[例(%)]
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会受到性别的影响而变化,而导致其感染的原因为:年龄、合并并发症、先天或后天基础性疾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医嘱遵从程度、导尿管留置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表2 导致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情况
对存在院内感染的45 例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处理,结合最终检测结果,只有1 例患者未出现细菌繁殖情况,其余患者体内细菌繁殖量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患者存在合并并发症的可能增大,见表3。
感染是骨科创伤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私家车保有量的增长,因交通事故伤、人为肢体碰撞伤以及意外跌打损伤等因素导致的骨折创伤患者越来越多[2]。
一旦骨科创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伤口会久治不愈,并拖延住院时间,从而加重患者的生理疼痛和心理负担,严重情况下,甚至出现死亡。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3],侵入性操作或应激反应,会导致骨科创伤患者免疫力低下,增加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此外,患者休克、住院时间长、导尿管留置时间长等也会增大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分析960 例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院内感染的高发因素会受到年龄、细菌引起的合并并发症、基础性疾病、不规范操作、住院和留置时间、遵从医嘱情况等的影响,且在病原菌检测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等繁殖速度较快[4-5]。
表3 病原菌检测情况
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以降低骨科创伤患者的院内感染概率:①确消毒和参观制度内容,并严格按照内容要求落实各项工作,采取有效管控措施,降低危险发生。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②通常来说,大多数骨科手术都需要进行透视。由于骨科手术所需的医疗器械、工具和药品较多。为此,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③主动体温保护,尤其是幼儿、老年人等机体免疫能力较差的患者,术中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确保患者体温始终维持在36℃以上[6]。为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症,使用的液态晶体或冲洗液的温度要控制在37 摄氏度左右。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需要在床下铺设加热毯。确保无菌单的干燥性,减少冲洗中低温液体进入体内,带走多余热量。④接台手术管护人员要提前对手术物品进行消毒,尽可能的减少直接接触次数。针对耐高温的医疗器械,行压力蒸汽灭菌、低温等离子等灭菌方式。⑤加强医疗器械管理,保证医疗器械满足性能要求和无菌操作要求。⑥杜绝参观人员随意进出手术间,减少走动。
为降低骨科创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现提出如下几方面预防策略:①休克患者院内感染预防策略:通常来说,只有骨科创伤较为严重的患者才会发生休克[7]。一旦患者出现休克,其肠壁的屏障作用会遭受破坏,削弱机体免疫力,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增大发生外源性细菌感染的概率。为此,医护人员需对发生休克的骨科创伤患者实施补液治疗,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同时做好做好清创、止血等工作,避免伤口发生脓肿、溃烂。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针对剧烈疼痛的患者,遵照医嘱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以缓解患者的生理疼痛。②合并基础性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策略:据相关临床医学研究报告显示[8],骨科创伤合并基础性疾病患者的机体抵抗能力会大大降低,增大发生外源性病菌感染的概率。对此,医护人员应在给予外伤治疗的基础上,行合并基础疾病治疗,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③对于侵入性操作导感染的患者,要对术后切口位置进行观察,做好及时消毒清洁,减少细菌侵入可能;对于切口出渗出物及时进行清理,有针对性用药,减少危险发生。对于插入导尿管患者,医护人员要准确计算导尿管在患者身体内的插入时间,做好日常观察作业,以免时间过长造成细菌感染。同时,医护人员要严格遵照标准规范实施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尿袋,且对患者尿道口进行消毒。④导尿管留置患者的院内感染预防策略:如果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会增大患者发生细菌逆行性感染的概率。针对此,医护人员要严格遵照标准规范实施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尿袋,且对患者尿道口进行消毒。
除上述几种高危因素影响以外,针对骨科创伤严重、年龄大且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还可以从改善住院环境方面入手,预防院内感染。具体措施如下:保持病房清洁,定时使用消毒剂清洁地面、门窗和床头柜,让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严格限制陪护人数,杜绝在病房及走廊内大声喧哗,禁止在病房内吸烟、饮酒,严格控制探视的人数,以免外部人员携带病菌。在缓解生理病痛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治疗的依从性。督促患者及家属严格遵照医嘱服用口服药物,注意饮食清淡,杜绝食用生冷、油腻、腥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