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实施“体医结合”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研究

2020-11-19 03:08王书新
中州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医结合体医新型农村

王书新

(郑州西亚斯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随着城镇化发展,新型农村社区逐步形成,开展社区“体育+医疗”模式,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积极应对和解决老龄化问题,改善老年人的生活。 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我国人民在经历2003年“非典疫情”后又一次爆发性的传染疾病,目前全国已确诊病例七万多人,死亡人数近2000多人。在死亡病例分析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感染后死亡率较高,因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疾病以及对病毒抵抗力。“体医结合”是一种能够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增强老年人身体机能,预防和缓解各种慢性疾病,延缓老年人衰老的积极有效手段。

一、“体医结合”促进健康的实证研究

钟南山院士已经84岁高龄,却依然坚持在抗疫工作的第一线,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之下依然坚持锻炼身体。钟南山院士说:“运动对于我保持身体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免疫学专家黄波表示:民众增强免疫力,对抵抗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帮助。从目前的确诊病例中,死亡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或者是具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而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目前还没有特效药治疗,只能靠人体免疫力。运动(movement)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欧美学者所提倡和推广的“Movement As Medicine(运动即是药物)”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有学者认为,老年人每周进行5次有氧运动,如慢跑、步行,每次持续45分钟左右,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使老年人患病几率下降50%。冯蕾认为将体医结合融入日常生活,提升健身增进健康的效能,预防和延缓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很直观地描述了运动健康观,近年来,体育界和医学界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越来越能验证“运动是良医”这句话。为了提高人民健康的水平,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体医结合”将成为实现人民健康的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

针对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除了传统的医疗干预以外,在循证医学模式下采用体育运动作为慢性疾病康复治疗的核心手段,对患者的身体以及精神功能障碍进行恢复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是体医结合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以郑州市部分公立医院为研究目标,通过研究体医结合在郑州市公立医院各科室的实际应用探索体医结合对健康的实际促进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郑州市公立医院3家: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上述三家医院的部分医生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访谈法:对郑州市部分公立医院医生进行访谈,了解体医结合在医院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实地调查法:对郑州市需要研究的部分公立医院进行实地走访。

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部分体育康复适应适应症状进行研究,包含:呼吸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消化系统三个层面。

本研究的问卷发放主体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郑州市三家公立医院的呼吸、运动、消化三个科室的医生进行问卷发放。其二是郑州市三家公立医院的呼吸、运动、消化三个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发放。

通过对郑州市三家公立医院的呼吸、运动、消化三个科室的医生进行问卷投入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所有问卷均具有研究价值,问卷合格率百分之百。通过对郑州市三家公立医院的呼吸、运动、消化三个科室的患者进行问卷投入发放500份,回收462份,去除没有研究价值的问卷后剩余420份,问卷合格率84%。

(二)研究结果

1.郑州市公立医院科室对体育康复疗法应用现状调查

体育康复是近几年才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的一个专业词汇,体育康复作为一种专业的医疗手段在医院医疗康复领域的运用情况如下表1所示。通过表1可以看到郑州市公立医院将体育康复运用到医疗康复领域的情况总体良好,在发放问卷的100人中有46人开设了运动处方,将运动疗法运用于医疗康复领域。

表1 体育康复在郑州市部分公立医院运用情况

体医结合的认同性是医务人员是否实施体育康复手段的最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三家医院医生对于体医结合认同性调查如下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医生是认同体医结合在医疗健康领域作用的,由此可见体医结合的推进在郑州市公立医院中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结合表1数据分析,有将近一半的医生是认同体医结合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却并没有具体应用,通过走访得知,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运动处方的开具应结合体育康复领域的专家联合实施。(2)就诊患者较多,运动处方具有个体差异性,运动处方的开具相对于传统医疗处方耗费更多精力,且效果不能完全得到保障。

表2 郑州市部分公立医院医生对体医结合的认同情况

体医结合是近年来才逐渐得到重视的健康干预手段,医生对于体医结合是否得到过专业培训也是关系到体育康复实践与运用的,郑州市三家公立医院医生体医结合专业培训情况如下表3所示。通过表3可以看到,实际接受过专业体育康复培训的医生占比相对较少,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如下:首先,体医结合是近年来才逐渐被人所广泛认知的一种健康干预手段,而当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医生从医学院毕业的时间较长,在医学院期间并未接受过专业的体育康复方面的课程。其次,虽然郑州市近年来比较重视体医结合发展,也开展了很多体育康复专业医疗机构,但是相对于公立医院来讲体医结合的实践培训仍不到位,侧面反映了医疗干预仍是公立医院对疾病的主要干预手段。

表3 郑州市部分公立医院医生体育康复专业培训情况

体育康复手段并非是所有疾病都能所采用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在部分科室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施,本文主要对于呼吸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来研究体育健康适应情况,如下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在开设过运动处方的46名医生中,运动系统疾病科室医生分布最多,达到56%;消化系统疾病科室最少,为18%。由此可见,在对于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中采用运动处方干预情况较为普遍,分析为科室的专业情况有直接关联。而运动康复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受限于多种因素影响,在这两个科室中的运动处方开具普及性并不理想。

表4 郑州市部分公立医院医生体育康复科室分布情况

2.患者对于体医结合的应用现状

患者是体医结合发展的主要受益人,对患者对于体医结合的应用进行研究,了解患者对于体育康复的态度以及体育康复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发生的机制,是体医结合对健康促进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对郑州市三家公立医院的患者进行随机调查问卷发放,问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际探讨。

患者对体育康复的持有态度是体医结合发展的过程体现,也能从侧面反映了体医结合在终端受体-患者层面的切实体现。对于患者对体育康复的持有态度如下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到,郑州市公立医院参与点差问卷的患者中,有一半是对于体育康复完全缺乏认知的。目前我国多数人的健康理念仍停留在“治疗”阶段,出现疾病认为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医疗干预,对于其他康复手段缺乏基本的认知。其中有11%的患者认为没有必要,说明有少部分患者对体医结合不够了解或者对体育康复不抱希望。由此可见,当前,郑州市在体医结合普及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表5 患者对体育康复的持有态度

关于患者对体医结合的理解程度,我们在调查问卷上也予以体现,针对160名对体育康复持有积极态度的患者问卷中进行分析,其对于体育康复的理解如下表6所示。通过相关研究我们清楚,体育康复主要是基于医生开具的运动处方来实现的,通过对体育康复持有积极态度的患者问卷中我们发现,仅有13%的患者能正确的认识体育康复,占有49%的患者对体育康复认知出现片面化现象,还有38%的患者对体育康复手段不确定。由此可见,进一步发挥多元责任主体在体医结合发展中的职能效应,使社会各个阶层能正确理解健康中国战略的的内涵,重新审视体育康复的实施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表6 患者对体育康复的理解程度

在回收的420份有效问卷中,我们对患者是否正在使用或者曾经使用过体育康复手段进行研究,研究数据如下表7所示。从表7可以看到,从未使用过体育康复手段的患者占比54%,使用过体育康复手段的患者占比46%。

表7 患者体育康复的应用情况

我们针对这196人使用过体育康复手段的患者做进一步调查,研究患者在应用体育康复手段后的实际情况,综合食欲、心情、病症、睡眠等多项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实际数据如表8所示。通过表8可以看到,仅有2%的患者在使用体育康复手段后出现健康情况消极状况,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有43%的患者在运用已于康复手段干预后健康情况出现持续性好转,有33%的患者在运用体育康复手段干预后出现阶段性好转,由此可见体育康复对于患者疾病恢复是存在积极意义的。

表8 体育康复手段对患者的健康干预情况

3.实证研究结论分析

首先在医院层面,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郑州市三家公立医院的医生对于体医结合是普遍认同的,但是在实践层面却表现的不够积极,出现信而不用的情况;郑州市公立医院实际上接受过专业体育康复培训的医生占比相对较少,体医结合的实践培训在医院层面表现的仍不到位;基于此,体医结合在郑州市的发展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针,在理论层面,加大在职医生的体医结合专业技能,重视体医结合对于健康促进的实际作用,培养出一批敢开运动药方,能开运动药方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其次在患者层面,多数患者仍对于体医结合不够了解,对于体育康复抱有怀疑态度,这不利于体育康复的推广应用,阻碍了体医结合在实践层面的发展;仅有少部分患者能正确认识到体育康复的真正内涵,了解体育康复绝不是单纯的体育运动就可以实现,需要专业医生有针对性的开具运动药方。通过对体育康复手段对患者的健康干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可知体育康复手段对于患者疾病恢复是切实有效且存在积极意义的。

二、新型农村社区实施 “体医结合”促进老年人健康的措施

(一)制定新型农村社区老年人“体医结合”相关政策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等方式,来提高全民身体健康。各级政府应响应国家的号召,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有关“体医结合”相关政策并加以实施。新型农村社区“体医结合”实施政策应由当地镇政府来制定,当地镇政府应该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完善和落实,并且要参与其中,努力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实施“体医结合”促进老年人健康的项目的开展,促进成立本地区“体医结合”机构,培养本地“体医结合”人才。当地镇政府应该制定出台《新型农村社区开展“体医结合”促进老年人健康的实施方案》《新型农村社区“体医结合”工作专业人才管理和激励办法》,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要求,选择一个新型农村社区为切入点,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到更多的社区开展 “体医结合”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的活动。逐步完善“体医结合”制度,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体医结合”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适应社会管理和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具有当地特色的“体医结合”发展模式。

(二)身体健康评估+运动处方融合发展

老年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基地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中国老年保健研究会共同管理。各级政府应引进智能软件公司和当地高校作为共建单位,参与和搜集社区老年人健康医疗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搜集数据进行整合、评估,了解社区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老年人身体机能主要表现在活动能力的降低,心肺机能下降,神经系统退化,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老年人的锻炼目标主要是改善心肺系统功能,减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并保持体能,维持平衡协调能力,降低跌倒发生骨折的风险;改善情绪,缓解不安的心态,预防老年痴等心理疾病,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在为老年人制定运动处方,一定考虑老年人身体承受能力,老年人心理接受能力及适合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比如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有步行、健身跑、气功、太极拳、太极剑等。运动时间每次持续时间为30—60min,运动频率为每周运动3—5次,注意运动前一定做好准备活动,运动结束要做整理放松活动。整个锻炼过程中可以配舒缓放松心情的音乐,让身心完全舒展放松,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

老年人通过适量的运动能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增加生命活力,但是具体到每一位老人,进行什么运动,运动多久,每周运动多少次,什么情况下不适合运动,等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果不进行科学的运动,对身体反而造成伤害。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该依据掌握的社区老年人身体健康实际情况,一对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运动处方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方一样,根据每一位老人的体质和身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运动处方正是“体医结合”的中间媒介,运动处方将健身机构和医疗机构,健身指导员和医生连在一起。

(三)完善新型农村社区老年人体质健康检测体系

自2009年开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始启动,到了 2017 年 2 月,形成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以下简称《规范》)。《规范》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居民提供免费、自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参考依据。《规范》包括 12 项内容,其中一项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负责为社区老年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给老年人发放健康档案信息卡,并为了保障新型农村社区老年人身体健康,切实让老年人享受到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和了解新型农村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

根据《规范》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该时刻关注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每年都要对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健康检查活动。体检应包括视力(重点老年人眼睛白内障)、血压、血脂、肝功和肾功、血常规和尿常规、心电图等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应借助体检机会,给社区老年人发放老年人健康手册、慢性病防治手册等,并为老年人发放“慢性病管理登记册”,方便老人今后就医和健康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专门为老年人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保障老年人对自己身体疾病有所了解,生活中注意锻炼和保护。定期举办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引导社区老年人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社区内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三、新型农村社区老年人实施“体医结合”的影响因素

(一)社区老年人“体医结合”意识淡薄

“体医结合”需要体育锻炼和医学治疗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会更好地促进健康。新型农村社区很多老年人都觉得他们在庄稼地里干了一辈子的农活,不需要参与运动健身,健身意识非常薄弱。社区老年人群体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对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不清楚,误认为体育锻炼是年轻人的事情。老年人因为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在减弱,身体出现疾病,就去医院看医生。他们愿意吃药治病,吃药防病,但是不愿意依靠体育锻炼来治病、防病。因为体育锻炼预防和治疗疾病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会有效果,所以导致老年人参与健身以促健康的意识不强。

(二)缺乏“体医结合”的专业人才

“体医结合”在国外已经兴起了好多年,在国外,医生可以给患者开运动处方,健身指导员依据医生开的运动处方来指导患者如何锻炼身体,锻炼后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回馈给医生,真正做到了体医结合。在我国,“体医结合”刚刚开始,目前国内没有“体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国内知名体育院校设立的运动康复,运动人体科学等专业,尽管是运动和医学、康复结合起来的专业,但是主要针对的是运动训练损伤及康复,这些专业人才很难适应大众“体医结合”所需。

社会体育指导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大众健康和医疗课程也是相对薄弱,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基本没有和体育有关的专业课程。目前,我国人才的培养模式渗透性、融合性不强,要想把“体医结合”做强、做大,真正让“体医结合”起到促进全民健康的作用,各大体育院校和医学高校必须合并、融合发展,设立专门的“体医结合”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并投入到大众“体医结合”工作中来,才能真正做到“体医结合”。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人员配置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以农村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残疾人为重点,面向居民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现阶段新型农村社区生服务中心(站)的人员编制,原则上是每万人社区居民配置13—15名医务人员。医务人员要包括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生、中医类别执行医师。目前很多新型农村社区都是刚刚规划建成的,虽然社区规划得很好,村民也住进了新社区,住进了新房子,但是社区配套设施很多还没有配齐,卫生服务中心还是原来的每个行政村配一个诊所、一名医生,医疗条件和技术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四、结语

实践证明,运动是良医,运动能增强人的免疫力。在新型农村实施“体医结合”,首先必须出台相关政策,依据政策开展老年人身体健康评估并开出运动处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区老年人体质健康检测体系,做到运动和身体健康监测相辅相成;其次要加强“体医结合”的宣传力度,改变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加“体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配置足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人员,共同促进社区老年人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体医结合体医新型农村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新型农村合作经营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体医结合”背景下健身气功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体医结合”导向下对体育专业教学的影响
辽宁省“体医结合”模式下运动对肥胖人群身体形态的影响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and ischemic stroke
“体医结合”与大学生运动风险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