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基于SPOC的公共艺术“金课”
——以《艺术导论》课程为例

2020-11-19 06:05
武夷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导论金课艺术

董 菁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江苏 淮安 223003)

国家号召打造“金课”,实质上是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契机。对于教学改革来说,还有一个好的契机,就是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特别是“互联网+教育”的实施。众所周知,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模式SPOC一经提出即受到追捧,相对于MOOC课程的制作成本昂贵、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体验、辍学率较高以及学习管理困难等问题,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是小规模的、有一定限制性的开放课程,与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相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在实际教学中也更易于实施。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基于SPOC教学平台通过不断的在线微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改革,取得了一定出成效。本文以笔者负责的《艺术导论》课程教学为例,陈述基于SPOC学习平台的“金课”设计,总结这几年的教学改革经验。

一、实施在线课程缘起

(一)《艺术导论》课程分析

《艺术导论》是一门通识课程,主要将部分的艺术理论和艺术欣赏结合在一起,注重欣赏的实践性,涉及艺术的多个门类,包括绘画、书法、摄影、雕塑等,旨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得到艺术的熏陶,在理论的接受与作品欣赏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课程的内容需要通过大量具体、生动、形象的艺术实例与图片资料,把艺术理论的学习与艺术作品分析结合起来,对艺术的本质与构成、艺术的来源、艺术鉴赏与批评、各艺术门类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析与探讨。学生在观看艺术实例和图片资料时还饶有兴趣,但由于艺术理论的抽象性的特点,涉及艺术理论学习时,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另外,艺术理论本身较为深奥,学生也难以理解。因此造成学生只能浮光掠影的欣赏艺术作品,对其理解不够透彻,学生难以达到能够运用艺术类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艺术活动的水平,没有深度赏析艺术作品的能力,更谈不上学生能养成高尚的理想,对艺术正当的态度和兴趣,追求真理的精神等这样的素质目标了。

(二)《艺术导论》课程教学实施现状

一方面,《艺术导论》是国家规定高校必须开设的基础通识课程,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很多通识课程的课时都被压缩了。因为传统课堂课时数的压缩,教学目标和效果就更加难以保证。

另一方面,作为选修课程,学生对这一课程并不重视,并且有部分选修的学生并不是主动的选择《艺术导论》课程,而是迫于国家和学校的规定,必须选择艺术类的课程学习。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还存在混学分的心理。

这就对《艺术导论》这一通识课程的开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效果,又要想方设法的吸引学生进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计划设计线上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二、在线课程的设计

(一)在线课程内容设计

以《艺术导论》课程为例,作为一门以艺术教育为目的的通识课程,《艺术导论》的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是:(1)通过大量具体、生动、形象的艺术实例与图片资料,把艺术理论的学习与艺术作品分析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以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2)使学生了解关于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艺术导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艺术活动的现象和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的能力。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养成正当的态度,培养正当的兴趣,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浓厚求知的兴趣,以指导人生的行为。综合起来,学生需要通过艺术实例与图片资料来了解基本原理,并利用原理来分析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从而形成高尚的理想、正当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求知欲。

根据分析,确定《艺术导论》微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通过认识不同门类艺术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的的形式和本质,以及基本研究方法,再通过这些方法赏析艺术作品,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加入对人生理想、人生态度的思考。因此在微课程设计时,可以以艺术基本原理为骨架,构建相应的学习内容。根据学时安排,同时参考了现有MOOC、SPOC课程设计,规划《艺术导论》线上课程共30讲,每讲10-15分钟,每一讲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声像资源讲解一种艺术现象,剖析一种艺术理论,并引导学生利用艺术理论分析和鉴赏艺术现象,思考艺术人生(见图1)。

图1 微课程设计思路Fig.1 Thinking of micro-curriculum design

(二)在线课程任务设计

纵观在线课程的主体——微课程,我国的微课程发展经历了从“微资源构成”认识和实践阶段,到“微教学活动”认识和实践阶段,再到“微网络课程”的认识阶段[1],微课程的专题化、系列化和体系化成为下一步微课程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行内共识。从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出发,以专题为组织形式,对微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制作和教学应用。通过微课程“连续剧”的制作和教学实践既可以发挥微课程短小精干、针对性强、支持即时学习等个性化学习等优点,又可以提供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为SPOC线上课程提供支持。

为了建立系统的在线课程,避免微课程开发的无序性、微课程知识的碎片化、微课程内容的孤立化等问题。我们在设计在线课程时可以把知识点任务分解为多个环环相扣的小任务,每一个小任务相对独立,且承担相应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把知识点和能力点嵌入到整个项目中。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一个实际小问题,逐步展开课程学习,并实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的同步构建。

在线课程的设计配合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一个实际小问题,逐步展开课程学习,只有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上节课的任务,才可以开始下面一节在线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在线课程设计就可以保证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完成,并实现在线课程的互动,促进素质目标的达成(见表1)。

表1 在线课程设计提纲Tab.1 Outline of on line course design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

以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为代表的在线课程已经成为变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的重要力量。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在线课程的设计是为了辅助教学,为了提升教学效果,鉴于《艺术导论》课程在各个高校、各个专业中的实际课时数不同,以及其他具体教学状况的差异,可以把实际教学过程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课内翻转教学

如果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艺术导论》的教学时数充足,为了减轻学生课前学习负担,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可以利用课内翻转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之初放映微课程,然后利用微课程中讲解的知识点展开教学过程。课中可以通过活动分解并逐步完成任务,再利用已经理解的艺术原理引导学生分析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尝试鉴赏。课后学生可以进行鉴赏实践,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以及课后的鉴赏情况给学生评价。

这种教学方式比较传统,SPOC课程主要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存在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减少教师的重复性劳动,避免教师因备一次课,而需要教授多个平行班产生厌教情绪;教师可以在知识点展示的基础上,配合不同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增加新的新闻、动态,新的行业发展与研究成果等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在线课程进行知识点讲解,避免因教师个人的能力、情绪,学生反馈差异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差异,这也是课堂内容标准化的一个措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尝试。另外,SPOC课程还为部分对课程有特别兴趣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多次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多次查看在线课程,依据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深入学习,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教学时数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课程实施翻转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OPOBTP(Online Plus Offline Blending Teaching Pattern)来提高教学效率。课前在SPOC平台让学生观看微视频,课堂上通过学生测验、汇报在线学习成果、分组研讨等方式进一步理解艺术的形式和本质,学习基本研究的方法并加以演练,完成与线上内容相异的、具有互补性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组织、引导、点评、讲授、释惑、指点等作用,两方面的结合使得课堂变得立体、生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进一步促进学习——能力的转化。

这种教学方式节省了学习知识目标的时间,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用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线课程的互动功能缩短了师生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使教师角色从仅上课见,转变成了随时交流的良师益友。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满足感。

3.完全在线课程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有的高校把艺术通识课程都设置为在线课程,不安排学时,学生可以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即获得既定学分。这就对SPOC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POC的学习平台上不仅需要有系列化的设计合理在线课程,还需要有相应的课程资源设计,包括多媒体学习素材和课件、练习测试、相关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等,营造一个真实的“在线教学资源环境”;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在线课程的管理和运作,包括学生作业的批改和督促、教师课后的答疑和学习指导、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及学科专家的点评等相关教学支持,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性管理和帮扶。这三点相互配合,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结构完整、类型多样,应用价值高的在线课程,才能真正的实现SPOC平台的功用(见图2)。

图2 SPOC平台在线课程应用结构图Fig.2 Application structure of on line course based on SPOC platform

三、公共艺术课程“金课”的持续优化问题

打造“金课”的口号提出后,各个高校、教育教学部门都积极响应,出台了各级相关政策,纷纷发起了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行动,高校内大多秉承“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思想,挑选出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着力打造“金课”。随着行动的深入开展,大批的“金课”涌现。尤其是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众多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模式和手段各异的“金课”已经成为全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习的模板,真正起到了示范的效果。但思考如何使高校的课堂教学中的“水课”去掉水分,“金课”愈加出彩?如何持续优化那些处于中间状态的课程?可以通过打牢基础、实施调控手段和评教制度化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打好“金课”建设基础

打造“金课”的主体——教师的师资水平是一个学校的办学基础,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公共艺术课程既不是专业课程,也不是主干课程,所以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多都由公共课程教师,或者有专业知识的辅导员担任。为了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师资水平,顺应现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大师资培训。“走出去”是指我们现有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参加各级各样的培训,包括国培、省培、以及一些专业内容的培训课程,“请进来”是指邀请知名的艺术家、艺术教师到学校来为公共艺术教师做讲座、培训;邀请知名的艺术团体、艺术家到学校开展艺术活动,和我们的公共艺术教师进行交流。以提高教师整体师资力量为目标,在积极的提升实践中为打造“金课”做好准备。

(二)持续以赛促教,是促进教师不断思考的有效手段

以赛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比赛,教师可以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融入学生的实战教学中。教师需要整合相关知识点,确定授课计划和教学重点,这虽然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来说是个挑战,但却能着实以新颖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回顾与反思中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应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配合科学、准确的评价标准,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参加教学比赛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自主学习,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这对高校教师良胜循环的生态圈的构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评教制度化,是使打造“金课”成为教学日常的保障

让教师队伍保持活力,持续发挥进取精神,不断打造“金课”,离不开制度维护。特别是教学评定、评教活动的定期化、制度化开展。近期各高校逐步兴起开展的“有效课堂认证”的活动。“就是采用产品质量认证的方式,通过制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对全校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质量认证’。对于教学质量高的教师,按学院有关政策给予激励;对于教学质量有待改进的教师,帮助其诊断问题、改进教学。其最终目的,就是希望把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化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1]只有建立起这样定期化、制度化行之有效的评教系统,从奖惩两级刺激教师的积极性,以制度替换活动,把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刻画在教师们的教学意识中,成为教学活动的日常,才能不断保持教师队伍的更新进取活力,促进教师群体的不断成长和完善,最终达到不断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中,在线课程的作用,不仅是丰富优质教学资源,而且锻造了全新的教学流程、改造了教与学关系,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教育教学形态的创新发展。无论是SPOC教学平台,还是在线课程设计,都是为了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质立校”的思想,解决现阶段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力打造信息时代的“金课”,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水平提升。

猜你喜欢
导论金课艺术
艺术史研究的锚点与视角
——《艺术史导论》评介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监狱学专业实训金课
纸的艺术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