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桃,李 文,苏宝财
(1.福建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2;2.福建农林大学 休闲农业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3.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集体知识产权属性,而集体知识产权属性决定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能够产生价格溢出,进而提高生产收入。因此,农产品地理标志一直被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工具[1]。目前,国内外对地理标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标志的保护与利用、地理标志品牌资产、地理标志品牌溢出效应、地理标志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2-10],较好地促进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然而现有研究对区域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研究相对不足,且主要集中在区域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开发与利用方面,较少研究其品牌溢出效应。因此,本研究以县域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为研究对象,利用福建省77个县区数据分析地理标志品牌溢出效应,以期为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本研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定义来源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其中,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知识产权,也是一种区域品牌,具有品牌识别效应、公共品牌效应、品牌传播效应等。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特性,可以有效降低消费者的交易成本,进而改变需求曲线的位置[11]。
为了说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我们假定某个地区农产品的消费者需求函数为Qd=F(P,Q,C),其中Q、P、C分别表示该农产品的需求数量、价格和交易成本,消费者在选择某一种农产品进行交易时,其所付出的代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购买该农产品所付出的价格,二是选择该农产品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搜寻成本、讨价还价所付出的时间成本等交易成本。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互相替代的可能性强,当某一农产品还未能获得地理标志称号时,其需求曲线为Qd1(如图1所示)。价格为P1时,消费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多次比较后购买该农产品,购买量为Q1;该农产品一旦拥有地理标志称号,即可与其他农产品进行有效区分,降低了消费者交易成本,在其他因素和价格P1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效应增大,购买量增大到Q2,需求曲线由Qd1向右上方移动到Qd2位置。但是由于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成本和维护成本需要分摊到价格中,同时消费者获得更高心理满足感的“品牌溢价”,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5],因此该农产品的价格由P1上升到P2,购买量下降为Q3。可见,该农产品处于均衡点(P2,Q3),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双赢的局面,这就是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如图1网状面积所示)。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促进该农产品的需求量和交易价格的增加,使得生产者们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推动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在空间上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规模化生产带来了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延长了产业价值链,增进当地居民的就业量,增加人均收入水平。因此,当某一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后,理论上讲,应该能够推动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本研究将探讨某一县域地区的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与否以及该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多寡对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影响,讨论在某一县域地区内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否越多越好,太多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会不会降低该地区农产品的产业集聚水平,从而降低该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竞争力,对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产生负向的影响。
图1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Fig.1 Brand effe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本研究参考赵金丽等和邰秀军等[11-12]的地理标志回归模型,构建实证研究模型,分析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
在式 (1)、(2)、(3)中,ln为自然对数;a0为常数项;a1、a2、a3、a4、a5和a6为回归系数;ζ为残差项;i=1,2;Y1为该县域地区的农业总产值,衡量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Y2为该县域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衡量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农民收入的溢出效应;Labor为该县域地区农村常住人口数;Land为该县域地区农业播种面积;Inνest为该县域地区农林水事务支出;Area为该地区是沿海县或山区县,1=沿海县,0=山区县;X1为该县域地区有无地理标志,1=有,0=无;X2为该县域地区拥有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个数。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官网、福建省统计局官网、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官网、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本研究选取福建省77个县区,作为样本,截取这些县域地区2018年当年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数据,截至2017年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总共313个,其中已剔除由于城镇化而导致无耕地的县域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部门间重叠或重复的以及非农业初级产品的地理标志。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福建省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在国内较早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开发,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种类非常丰富,有些县域地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家喻户晓(比如平和琯溪蜜柚、永春芦柑、宁德大黄鱼等入选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然而从表1可以看出,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县域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有的县域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高达24个,有的县域地区0个。
表1 2018年福建省77县基本情况统计Tab.1 Basic statistics of 77 counties in Fujian Province in 2018
从图2可知,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涉及的产品主要包括茶叶、果品、肉类产品、水产动物、蔬菜、粮食、药材等类型,其中果品、茶叶、蔬菜地理标志分别为76个、59个、58个,分别占全部农产品地理标志24.28%、18.85%、18.53%。从图2还可以看出,山区县与沿海县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个数相当,分别为168个、145个,但是侧重点不同,山区县以茶叶、蔬菜、药材为主,沿海县则以水产动物和果品为主。
图2 福建农产品地理标志结构与地区分布Fig.2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geographic indica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Fujian
2.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溢出效应
采用OLS方法对6个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表2、表3、表4所示。其中模型一和模型二分别以农业生产总值、农民人均收入为因变量,都以农村常住人口、农业播种面积、农林水事务支出、沿海县或者山区县、该县域地区有无地理标志为自变量,验证县域地区的农产品有无获得地理标志对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是否产生影响。从表2模型一和模型二可以看出,县域地区有无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总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该地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回归系数为0.43偏低,说明农产品地理标志所蕴含的品牌价值未被充分挖掘;而对该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该地区农民经济效益的溢出效应还未体现[13]。其可能的原因:一是农民处于农业产业链底端,农产品利润低,虽然地理标志对农业生产总值具有正向作用,但是没有直接转化为农民收入的增加[11]。二是福建省工业化的发展带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务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占比较高,地理标志带来的农业收入增加值比不上务工收入的增加。这也说明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还不够,无法使其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超过务工收入。
此外,农业播种面积对农业生产总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部分生产要素的投入能够有效促进农业产出;而农村常住人口、农业播种面积、沿海县或者山区县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说明农民的收入受到劳动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较显著,其中受到农业播种面积的负向影响,其原因可能与务工收入和务农收入的效益差异有关。
表2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溢出效应分析结果(一)Tab.2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geographic indica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Fujian(1)
表3模型三和模式四分别以农业生产总值、农民人均收入为因变量都以农村常住人口、农业播种面积、农林水事务支出、沿海县或者山区县、该县域地区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个数为自变量,验证县域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多寡对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是否产生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县域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个数对该地区农业生产总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系数为0.04,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个数对该地区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且呈负向作用,这与赵金丽等的研究发现类似,可能与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比较低有关[11]。
表3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溢出效应分析结果(二)Tab.3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geographic indica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Fujian(2)
表4模型五和模式六分别以农业生产总值、农民人均收入为因变量,都以农村常住人口、农业播种面积、农林水事务支出、沿海县或者山区县、该县域地区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个数为自变量,验证太多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会不会降低该地区农产品的产业集聚水平,从而降低该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竞争力,对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产生负向的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农产品地理标志个数及其个数平方对农业经济发展呈现显著影响,其系数分别为0.08和-0.03,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一个县域地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个数为1.33个时,其对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影响达到最大。其可能原因是,对于县域地区而言,由于自身的资源有限,尽管可能申请注册更多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却没能力把每一个都打造成能够支撑起当地农业经济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而农产品地理标志个数及其个数平方对该地区农民收入没有显著影响。
表4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溢出效应分析结果(三)Tab.4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geographic indica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Fujian(3)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区发展不均衡;沿海县和山区县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类型各有侧重;县域地区的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与否以及该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个数对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当一个县域地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个数为1.33时,对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影响达到最大。然而,县域地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其地区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尚未体现。
因此,要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与管理。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因地制宜地培育地区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各地区应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自身农村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态优势条件和地形地貌气候品种等特色条件,因地制宜地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沿海县应侧重发展水产动物和果品地理标志,山区县侧重发展茶叶、蔬菜、药材地理标志,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14-17]。
其次,做强做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地方政府既要积极培育和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也要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竞争力、规模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而不只是注重注册数量[18-19],一个县域地区重点打造1-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力度,在“闽茶海丝行”基础上,开展“闽货海丝行”“闽货中华行”“闽货网上行”活动,做强做大福建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扩大其影响力。
最后,发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溢出效应,促进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与融合。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所蕴含的品牌价值的挖掘,发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溢出效应。大力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其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打造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主题,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实现地理标志品牌资源融合共享,促进当地农民就业与收入增长[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