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兰
(广西省柳州市气象局,广西 柳州 545001)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北,地处亚热带边缘。夏长炎热,冬短不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季多低温阴雨,夏季多暴雨、雷暴,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21.0℃,最冷月平均气温8.0℃,最热月平均气温33.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O℃,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0.3℃。年平均蒸发量为995.9mm,年雷暴日数为56.3天。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低温阴雨、高温干旱、雷暴、寒潮、霜冻等。气候变化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我国的气候特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51—2004年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3℃,年平均气温整体上升趋势很明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增温突出,而且上升速率还在不断地加快。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大范围明显增暖的同时,尤以我国北方变暖明显;部分地区如西南、西藏、华南与华中地区,近百年(1900—1999)气温略变冷[1-4]。
本文收集的数据是位于柳州市国家基本气象站(经纬度为东经109°24″,北纬24°21″,观测场拔海高度96.8m)提供的30a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包括柳州市1981年至2010年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资料。有关数据是该气象站从观测报表记录中读取。
(1)根据30年的数据,对相关气候资料进行整理,统计计算出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值等特征量,并进行特征分析。
(2)根据绘制出累积距平曲线,并进行变化分析;距平累积法是研究降水量长系列数据常用的方法,它可以直观而准确地确定降水量年际变化的阶段性特征。计算每年的降雨距平,然后按年序累加,得到距平累积序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Pi为第i年的距平累积值,Pi为第i年的降水量,R为降水量平均值。根据有正有负的特点,当距平累积值持续上升时,表明该时段内降水量距平持续为正,为丰水年;当距平累积值持续不变时,表明该时段距平持续为零即保持平均,为平水年;当距平累积值持续下降时,表明时段内降水量距平持续为负,为枯水年。
(3)用一次线性方程表示气候要素的趋势变化。样本量为n的某一气候变量用表示,与xi所对应的逐年年份用ti来表示,建立xi与ti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率,进行变化趋势分析。
xi=a+bti(i=1,2,…n)
对柳州观测站近30a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标准差等特征量进行统计分析,柳州市区年平均气温为21.0℃,年平均最大值为22.5℃(2004年),年平均最小值19.8℃(1984年)。一年之中,最热是8月,平均气温为29.1℃,其次是7月,平均气温为29.0℃,最冷是1月,平均气温为10.6℃。一年四季,春季平均气温为20.7℃,夏季为28.6℃,秋季为22.7℃,冬季为11.9℃。对标准差进行分析,柳州冬季的平均气温标准差较大,说明冬季气温变化比较显著;夏季的平均气温标准差较小,说明夏季气温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标准差0.4为最小,说明柳州年平均气温的变化不大。
利用累积距平曲线可以作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对一距平值序列xdt(t=1,2,3,…n),在样本中某一时刻t的累积距平值表示为:把I(t)随时间变化绘成曲线即为累积距平曲线。将累积距平曲线变化中上升段定义为气温偏暖阶段,下降段定义为气温偏冷阶段,利用曲线上的微小变化可以考察气象要素的短期变化趋势,利用长期的变化趋势则可反映气象要素长期演变趋势。
柳州近30a年平均气温的累积距平曲线作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柳州1981—1996年气温总体偏冷,在这一段时期累积距平曲线虽然个别年份有上升的现象,但总体的趋势为下降,1997—2010年气温总体偏暖。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
对柳州市一年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应用回归方程(其中t=1,2,3,…30)对原数列进行拟合,其中回归系数b表示气温的趋势变化率,则b×10a为每10年气温的趋势变化情况(℃/10a)。当b为正值时表示随时间t的增加变量呈增加趋势,当b为负值说表示随时间t的增加变量呈减少趋势。b值的大小反映了上升或下降的速率,即表示上升或下降的倾向程度。
柳州市年平均气温自1981年以来一直以0.36℃/10a的趋势变暖,其中最大增温出现在冬季,变化趋势率为0.56℃/10a,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变化趋势率为0.41℃/10a;而夏季的增暖趋势较弱,变化率分别为0.03℃/10a。年、各季节的平均最低气温都呈变暖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以0.43℃/10a的总趋势变暖,尤以秋季和冬季变暖趋势较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以0.32℃/10a的总趋势变暖,秋季和冬季变暖趋势比较明显。平均最低气温的变暖趋势更为突出。
对柳州市近30a各月降水量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等特征量进行统计分析,柳州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431.1mm,最大值为2298.1mm(1994年),最小值为909.1mm(1989年)。年际变化大,年标准差为297.5mm。一年之中,降水主要集中在4~8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1%,其中6月平均降水量最大,为281.2mm,5月份次之,为230.0mm,12月平均降水量最小,仅为35.7mm。一年四季,春季平均总降水量为463.8mm,占32%;夏季平均总降水量为630.5mm,占44%;秋季平均总降水量为187.2mm,占13%;冬季平均总降水量为149.6mm,占11%。
标准差代表了随机变量对其数学期望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降水变化剧烈,反之,标准差越小说明降水变化较小。年内各月的降水情况基本呈单峰型,其中主峰在6月;其相应标准差曲线也与各月平均降水量曲线基本一致,呈单峰型,主峰在7月。6、7、8三个月的标准偏差分别为153.4、187.2、113.7,说明6~8月是柳州市一年之中降水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气候变暖将会加快土壤内有机质微生物的分解速度,持续时间较长将会导致土地肥力有所下降,进而导致农作物减产绝收。另外,农业病虫害越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温度条件,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病虫害顺利越冬,病虫害的数量也会增多;温度越低,病虫往往会被冻死,则期数量就会明显减少。由此可见,气候变暖有利于病虫害的越冬、生存。
通过对柳州市1981—2010年共30a气侯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柳州市年平均气温自1981年以来一直以0.36℃/10a的趋势变暖,其中最大增温出现在冬季。年、各季节的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除夏季外都呈变暖趋势,平均最低气温的变暖趋势更为突出,说明夜间气温的升高是导致年平均气温升高主要因素。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
(2)柳州市年平均降水量自1981年以来一直以81.84mm/10a的变化率增加,这种增加主要是由夏季的降水增加造成的,秋季降水减少比较突出。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3)柳州市年平均日照时数自1981年以来一直以97.35h/10a的变化率增大,这种增大是由秋、春两季的日照时数增大造成的,尤其秋季日照时数增大比较显著,其次是春季和夏季。年平均日照时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4)柳州市气候变暖使得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不能充分吸收养分,使得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并且为病虫害的越冬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而气候的变化使得灾害性天气频发,增加了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