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娜
涉县第一中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基础教育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甚至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新气象。其中,有效性教学就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以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为目标,与无效性相对。因此,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就是高中地理科目的一种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试图探究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确保地理课堂的有效甚至高效。
新课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促进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对高中地理教学意义重大。从某种程度来说,新课改的推行,促使学生能够具有立体思维,掌握学习的方向感,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能够在大脑中构建地理轮廓,比如地形、特征,还有形状等等,形成一定的教学体系,继而能够明确地理学习的方向。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行,高中地理教学必然会改变以往较为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对地理学科有比较全面的认知,丰富学生知识层面,而且还对学生精神层面有极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着手会让学生对地理教学加深印象,能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方式死板、教学目标模糊等,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虽然有些教师也在尽力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些高中地理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理论知识的认识还有所欠缺,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不全面。因此,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同时,深入研究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宗旨。
1.转变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主要是希望尽可能地促使学生自身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课堂的主导者,而是指导者。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教学课堂进行设计,基于良好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在获得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体会这样一门学科的真正内涵和精髓所在,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教师还需要在课程环节当中采取各种良好的措施来营造出更为理想的教学氛围,其目的同样是希望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来。基于此就可以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很重要的一个转变点,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角色上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身份和地位都是平等的,教师作为教学课堂设计者,设计水平直接决定课堂教学层次的高低;而学生作为教学课堂的主体,其参与到课堂当中的程度则正是对这样一种教学新模式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检测。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融洽,不仅能提高学习氛围,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生活和学习上,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无处不在。例如,作为地理课教师,虽然不是班主任或者主课老师,但仍有关心帮助学生的义务。地理课教师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师,自身优势很多,学生更乐意跟地理课教师交流,更容易对地理课教师敞开心扉,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与教师的感情加深,更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增加,课堂教学也更容易组织,教学的有效性也更容易实现。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应该多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赞美,以提升教学有效性。
3.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地理学科在高中学科中被划分为文科,但是其与其他学科的差别之处在于其需要学生具备理性思维。高中地理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要想提高自身地理成绩,就必须要很好的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提高自身实际应用能力。地理学习是与地图息息相关的,但是就传统教学方式来讲,并没有体现出地图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文字知识点上,而对于图的使用是严重欠缺的,因此,学生很难提高自身地理成绩。针对这点来讲,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去运用图进行教学,尤其是对地理图册的运用,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进来,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图的角度来理解地理基础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将理论与地图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学生识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理解思维能力。
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如今社会的发展模式,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从而真正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