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平
一
这是一个石头的故事。
者高离新巴镇不远,大约5 公里左右。者高百姓喜欢用石头砌房,用石板盖房,因此被称为石头做成的寨子。当年红军曾在者高驻扎,这里的石头被赋予了鲜红的色彩。如今石头房已沉入历史,村庄环境像公园一般。
这么大的变化,来自于思想扶贫。2018年5月,驻村工作队进驻者高,村居环境整治开始提上议事日程。然而,问题也从这一天开始。
者高有个烂塘,早年是个清水塘,牛马养牲在这里吃水,鸭子也在这里游泳,夏天的荷花开得招摇,村民们享受着这方池塘的蛙声虫鸣,倒也快活惬意。不知从何时起,清水塘变成了垃圾池,煤灰、瓦片、菜叶,连女人用的卫生巾也往里面扔。清塘变成沼泽池,上面长出了像脓疮一样的青苔,臭味熏天,者高人抱怨连天。
岁月就这样慢慢滑过,小孩变成了老人,姑娘变成了奶奶,池塘依然如故,脓疮越来越烂,成了老鼠的家,苍蝇的宅。这些生物猖狂地和者高人争食夺物,扰乱环境,传播疾病……
终于有一天,班能文紧急召集组民开会,放出一颗“卫星”——治理污泥塘,建设休闲广场!
组民们一下懵了,这可是奇思妙想呀!怀疑之余,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嘛?我看根本就搞毬不成,农村就是农村,农民就是农民,广场,那是城里人玩的,乡下人一身泥一身灰的,哪有那个闲心?嘁,班能文这老小子是不是脑壳进水了?
班能文是者高组的组长,年近六十。自从1985年大家选他当组长,如今已是35年了。这些年组长当得尽心,大家对他很尊重,今天突兀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组民们以为他是在说梦话,一时没转过弯来。
原来者高寨通过整合,已不是单纯的者高了,它包含了以前的和平1组、和平2组,丰收1 组、丰收2 组4 个组,整合之后有了新和平组和新丰收组。又脏又臭的烂塘,原属和平1 组、和平2 组部分村民的,虽然脏得无地自容,臭得无人敢近,但老和平1 组、2 组拥有遗产主权。后来,者高4 个组合并成2 个组,遗产变成了公产,要治理烂塘,原和平1 组、2 组村民不同意了,凭什么占他们的好处?宁可烂塘烂下去、臭下去,也不希望别人占便宜。
原和平1 组2 组村民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有些人主张共享,认为小组合大组了,大家就是一家人。反对派鸡蛋里挑骨头,歪理一堆,行啊,你家园子地不种我种行不行?这样的比方实在太牵强,但也噎得别人无话可说。同样,和平组与丰收组之间的村民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治与不治这件事上争论不休。丰收组村民理直气壮,抬出来的一个现实就是,现在是一个组了,虽然过去没有份,但现有份了,政府出钱治理,丰收组为哪样不能享受?
班能文做梦都没想到,治理一个烂塘还治理成一堆矛盾来了。他几天几夜睡不好觉,一直纠结这件事。以前虽然不是一个组,可由于地缘关系,不是亲就是戚,没有合组之前,大家从没红过脸,见到像兄弟姊妹一样,客客气气,合组了,按理更应该亲近才是,可为何为一个烂塘互不相让隔阂加深呢?班能文冥思苦想,找不着理由,他做了工作也不管火,一时成了肠梗阻。
新巴镇领导得知此事后,及时召开了院坝会,讲了一支箭和十支箭的故事,阐明了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道理。还说你们都是布依兄弟姊妹,都在一个地方生活,抬头不见低头见,难道就为这么一方烂水塘伤了和气?再说,政府出钱改造成广场,不是好了谁的问题,是锦上添花的事?大家都有权享用。通晓的道理打动了村民,解开了思想疙瘩,达成了共识。
开工那天,班能文第一个跳进烂塘,其他村民也跟着跳进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丰收组村民特别卖力,挖的挖,抬的抬,几天功夫,烂塘中的垃圾就清理干净了。班能文又联系外出务工青年积极捐款筹资,完成了“臭水塘”到“荷花池”的华丽转身,打造出了一个休闲玩耍的农家公园。村民陈家强、陈文芝主动拆除旧屋,出让宅基地修建了停车场和休闲广场。
如今,广场成了茶余饭后聊天的好场所,在光洁的地坝上,村民一屁股坐下去,盘起腿就可以吹半天壳子,大家不分彼此开开心心,有点个人的不快,也在壳子中烟消云散。
大妈们唱起了传统的布依山歌,跳起了时尚的广场舞,孩童们在广场上追逐嬉闹,一派和和美美的景象。
者高人为了纪念这一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大家动手,将原有的乱放乱堆的石块,一人一石,将其垒砌城墙,即风景墙。风景墙完工以后,还给它赋予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石头的故事”。
一场春风化雨,洗净了村庄的蒙昧。多少年以后,者高人一定还会用这个故事教育子子孙孙,红军曾经走过的地方,绝不能玷污其名。
二
当我走进燕子岩的时候,有一幅画面令我感动不已。
那天,不知是谁家在办喜事,炊烟袅袅,人声鼎沸,地坝冲洗得一尘不染。有位老人悄悄跟在外来吃酒的客人后面,弓着腰捡拾客人扔在地上的烟头……
老人年纪很大了,满头银发在阳光下闪亮。我瞥一眼他提在手里的塑料袋,笑着问,老人家,你好闲心啊!多大年纪了?他两指叉成一个八字,83 了。我说,你——捡这烟头……我指指他手中的袋子,何必这么认真?老人有点不高兴,看你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你以为我多事?我的脸暗自热了一下。他瞟我一眼又说,如果人人都乱扔乱丢,这么好的水泥坝子岂不是姑娘脸上打锅烟——花眉潦眼?
他从怀里掏出短烟杆,在我眼前晃悠了一下,你看,我也吃烟,吃的是叶子烟,但我的烟灰是抖在这里的。他嘿嘿一笑,拍了拍塑料袋,里面已经装有一大把烟头了。我很讶异,作秀吧?我自问,一个农村老头儿这样关心环境卫生,莫不是燕子岩有什么诀窍?之前,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波就推荐过,说思想扶贫有特色有亮点,燕子岩算一个。
燕子岩几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村,不光是穷,还是出了名的“粪坑村”。在这样的底色之下,青壮男子找不到媳妇,年轻姑娘远嫁他乡,谈不成媳妇便成了燕子岩青年人的硬伤。偶听哪家接媳妇了,场面比过年还热闹。年轻哥们吃酒是幌子,看姑娘才是真的,看得快淌口水了,心里才怅然若失,怏怏而归。
更要命的是,环境脏,蚊虫满天飞,细菌原因导致疾病蔓延,有时像瘟疫一样,一个传一个,一户传一户,日常生病率达到6、7%,三天两头有人住院。猪瘟鸡瘟经常发生,有时整个寨子死绝。
那时寨子间都是泥巴路,燕子岩的土质本来就是大眼泥,一下点雨,就像踩瓦泥,满脚稀泥巴。外部环境落后,致使老百姓长期养成了不爱卫生的习惯,所以,整个村被疾病包围,也就见惯不怪了。
这样的情境一直被一个人悄悄关注着,但当时他人微言轻,不犯于发表看法,心却在难受。尽管他已为人夫,可村里大龄小伙对性爱的焦渴,他是看在眼里的,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几年后,他荣任燕子岩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成了改变燕子岩臭名的人,这个人就是罗荣富,一个脸上长些“骚丁”的中年人。
问及燕子岩的变迁,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说,有志气才能有生机,用智慧指导工作,是苦干加巧干的推动力。这几年燕子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说实话,烂泥氹里抱石磙——费大劲了。罗荣富有艰辛的苦涩,也有成功的喜悦。他说这几年扶贫力度大,道路硬化了,院落美化了,生病率从原来的6、7%下降到了1%,几乎没人住院,偶有住院的都是些摔伤和崴伤的,没有一个是传染疾病的。通过治理脏乱差,村寨漂亮了,文明程度也提升了。
别看罗荣富说得轻描淡写,其实他付出的绝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破除旧习惯是燕子岩的硬核手段。记得2018年刚开始乡村整治行动,彼时道路已经硬化了,街道脏乱差还是“涛声依旧”。老罗很着急,召开院坝会田坎会作动员,提出用示范感化民众的设想,村干、驻村干部共同组成自愿者服务队。院坝会之后,自愿者服务队戴着手套,拎起火钳,拿上铲子,大庭广众下率先清理垃圾,用行动宣示整治行动开始。
然而,一阵嘲笑传来,哈哈哈,这些智障,做样子也不要做得这样假嘛!一盆冷水浇来,自愿者服务队员从头凉到脚,多年看不到的雷锋,在人们眼里成了怪胎。他们伤心但依然坚持,毫不退缩。鄙夷者说得更难听,我倒要看看,你们能坚持多久?罗荣富理直气壮,那你就看看,我们能坚持多久!
一个做给一个看,一个带动一个干。燕子岩村边关组,有个村民故意向卫生自愿服务队发难,将自己家的垃圾倾倒在大街上,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看到了,心里委屈得直想哭,仍默默将垃圾清运到垃圾池里。一次二次,三四个回合之后,倾倒者终于良心发现,自觉将垃圾倒在池子里了。
自愿者服务队用行动宣扬了正义和文明,村民们也不是那种打不开的顽石,更多的人主动加入了自愿者服务队,原来只有几个人,猛地增加了30、40 人,仅热心人士就有20 多个。各组组长分片包干,形成了上下齐心,分进合击的良好格局。
思想扶贫说起容易做起来难呐!罗荣富说,当初的抵触情绪呀,有点像当年搞计划生育。他说什么手段都用上了,口水说干了人家也不买你的账。
燕子岩村是古村落演变而来的,街道很窄,2017年开始,村组道路大规模修建,拓宽道路要占村民的土地,老百姓以为修路就是发财的机遇,故在随之而来的调土地中强要补偿,房前屋后,边角旮旯也成了生钱土。村两委做工作,驻村队员做工作,死活做不通。一句话,拿钱换。罗荣富就从最亲最信得过的人做起,这一招还挺管用,后来他把它归纳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思想工作法。
燕子岩有个王发远,其父是罗荣富的保爷,他就是罗荣富的保哥。村里硬化路要通过他家自留地,地里有柏芝树,开始做工作,他不愿,还扬言,不拿钱,免谈。罗荣富亲自登门,说保哥,以前的路是什么样子,你是晓得的,大家都希望有条好路走,如今机会来了,国家拿钱修路,我们调点土地都不行,上对不起国家,下对不起老小啊!他用亲情感化他,你我是兄弟,现在我来牵这个头,你不支持,别人会咋看?
保弟的话入情入理,王发远也是心软的人,听了罗荣富的话就说,兄弟,你不要说了,以前是我糊涂,只想到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没得大局观念,都是我不好。放心,明天我就请两个人,把树子砍了。第二天王发远果真请了两个帮忙的,忙活了一天,一下子就放倒了6、7 棵柏芝树。柏芝树直径大约40 公分左右,市场上随便都要卖5、600 块钱一棵,王发远一下子就损失了3、4000 块钱。
硬化路拓宽又要占到罗乾森家牛圈,罗乾森是个寡妇,丈夫早些年过世了,日子过得清苦,就是这个牛圈也是有圈无牛,村委做了5、6 次工作,就是不肯拆掉,一时无法施工。王发远主动请缨,因为罗乾森的丈夫是他的家族,叫王发平。他给嫂子现身说法,说嫂子啊,不是我说你,你那个破牛圈值几个钱嘛,我几千块的树子都舍得,你那个破牛圈就舍不得?寡妇不吱声。王发远又说,你想啊嫂子,寨子里大马路一通,亲亲戚戚走得会更勤,如果你牛圈横在路边,不美观不说,人家要问起是哪家的,都说是你罗乾森家的,你脸上光彩不?明起人家不会说你什么,背地里肯定骂你不通人情。也许就是这几句话打动了嫂子,罗乾森拉长的脸乌云散去,答应拆。
牛圈无偿拆除后,有人开她玩笑,说是哪把钥匙开了你这把锁?罗乾森红着脸说,开始没得支持大家的工作,内心有愧,对不住了。寨里的公益事业,一个破牛圈,是我甘心情愿拆的。
最后这一仗还是打赢了!罗荣富笑笑说,真正让老百姓彻底醒悟的还是那次全县环境卫生大比武,燕子岩荣获全县第一名,得了3 万元奖金,引得省内外的乡镇来燕子岩参观,光经验报告就搞了300 多场,老百姓有了充分自信心,提升了燕子岩的知名度,有了一张靓丽村庄的名片。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现在的燕子岩年轻人谈恋爱,一谈一个准,不像过去,看一眼就跑了,有的甚至还没到寨子,半路就溜了。燕子岩原有的10 几个光棍汉陆续成家,2019年新增了20 个媳妇。事实证明,乡村治理,幸福花开。
讲起燕子岩思想扶贫,罗荣富自豪地说,燕子岩几大玩家的转变故事,就是明证。
祝冬冬,2018年30 岁,是一个肌腱虬突的帅哥,家庭条件一般,应该说有“门当户对”那一个才对,可就是机缘不巧,说一个走一个,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咋会落魄得像瘟神一样,人见人怕,真实的原因是环境太差,姑娘来一趟,就再也不回头了。祝冬冬心灰意冷,垂头丧气,再也不敢奢望自己会有爱情。哪知燕子岩整治之后不久,美女不请而至,一位惠水姑娘带着20 多万的小车嫁妆,主动嫁进了燕子岩,如今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
祝时标,35 岁,在广西打工,认识了几个女孩子,带回家里过春节,美其名曰是看家庭,回去以后就杳无音讯了。去年打工认识了铜仁姑娘,来了燕子岩就不走了,如今已经生儿育女,其乐融融。铜仁姑娘说燕子岩山清水秀,是个生活的好地方。还把她的闺蜜、同学介绍给燕子岩的小伙。
祝江,54岁,是个大名鼎鼎的玩家。20多年前,祝江兄弟姊妹多,家庭贫穷,读书少,父母忙于农事,没有时间管孩子,祝江便成了江湖浪人,游手好闲,一年四季不归家。为此,祝江成了当地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罗荣富却不这样认为,他说,祝江虽然不着调地与村里决策唱反调,其善良之心并未泯灭。祝江讲义气头脑灵活,若果能“浪子回头”,同样是燕子岩青年人的“正面教材”。罗荣富决心打开这把锈蚀多年的旧锁。
2017年初春,罗荣富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走进了祝江家,这时祝江正在看电视,罗荣富突然登门,祝江先是一愣,随后揶揄道,支书大人怎么有空来我家?罗荣富看他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也不生气,笑眯眯地答,不欢迎?祝江尽管心里不欢迎罗荣富,但也不愿当场驳他的面子。罗荣富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祝江意外地发现,其实自己也在转变,他没有像从前那样挤兑罗荣富了,而是乖乖地听他“教训”。你年纪也不小了,应该成个人了。语重心长的话语叩动祝江的心灵,再联想和自己一起的狐朋狗友,除了进监狱的,大多走了正道,只有自己还在社会上“跑单帮”,忽然觉得形单影只起来,冰冷的心第一次萌发了做人的尊严。但懒散惯了,对做事始终提不起兴趣。村干们又三番五次登门,反复劝诫,终于使祝江幡然醒悟,发出了“人家是男人,我也是男人,我就不信改不了”的豪言壮语。
愚顽一旦开化,变化是惊人的。祝江思想一通,干劲就来了,凭着他的小聪明干起了砖工,后来单干承包工程,几年间便成了一个有10 多个工人的小老板了,还修了自己的小洋楼,举手投足间有了老板的洒脱。
2018年过年前,村里争取到了30 盏太阳能路灯,村里没有人会摆弄,祝江自告奋勇,实际上他也没安装过这洋玩意,就自个儿琢磨,拆了装,现学现卖,最终掌握了安装技术。离过年只有10 多天,祝江杀了年猪准备炕腊肉,接了这桩活路,一门心思放在完成任务上,腌了的腊肉没时间炕,等他把路灯安装完毕,才想到炕腊肉的事,结果可想而知,腌的腊肉已经渥臭了。
老婆一顿臭骂,只晓得帮村里做事,家中肉烂了都不管,过年吃个卵!老婆骂归骂,晓得老公为村里做事,一字入宫门,九牛拉不回。无奈地骂过之后,又捞起锄头拌起了灰浆。因为这一年,村里要举办春节山歌大赛,所有墙面要清光,张贴警语和风情画,祝江一个人忙不过来,又把老婆拉上了,一对骂不散的鸳鸯。山歌赛开幕那天,祝江主动捐了1500 元。钱少心意浓,浪子回头金不换。
三
在燕子岩,我看到老人捡垃圾的感人一幕,在摆城,我目睹的是小朋友自觉将废纸丢进垃圾桶的动人画面。
那天,我循着九曲十八弯的公路找到摆城的时候,正是早上10 点过钟,几个小朋友在水泥球场玩踢足球,因为学校没有宣布开学,网课上得懒心无常,就聚在一起玩足球,小脸上挂着汗珠。有一个小朋友打了几声喷嚏,从荷包里扯出纸巾,在鼻孔下胡乱地揩了一把,又跑到路边,把纸巾丢进了垃圾桶。这个动作让我长了见识,原以为这样的事情在北京上海这样的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才会有,想不到这样的小山村,一个曾经鸟不拉屎的地方,居然有此一出感人的剧情,真叫人大开眼界。
其实3年前的摆城并不是这个样子,那是来了个第一书记,才有了今天的变化。说起赵明红,摆城人不一定都知道,但说起垃圾书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件事还得回到2017年他下派摆城村当第一书记说起。赵明红是打铁乡土生土长的人,生就一副白皙透红的娃娃脸,30 多岁的人,嫩口嫩嘴像个中学生。一个人独立出来偏于一隅任封疆“大吏”,心里忐忑不安。临行,州政协领导谆谆嘱咐,小赵啊,你这次去任务很重,完得成完不成任务,就看你的了。摆城人生地不熟,你首先要宣传好自己。赵明红到摆城,当地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介绍他,毕竟范围有限,认识也有限。赵明红想,这样下去,哪天老百姓才晓得自己的名字?于是他想了一招,在垃圾车上安个喇叭,每天播放“摆城村第一书记赵明红提醒倒垃圾!”垃圾车走到哪里,这句提醒语就喊到哪里。垃圾车天天跑天天喊,没几天,第一书记赵明红就在摆城村出了名,人称“垃圾书记”。
既然“垃圾书记”这样受欢迎,不如再发挥到极致?他又灵机一动,把垃圾车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宣传车,提醒村民交医保,养老保险,卫生费,森林防火。小小垃圾车,竟然起到了常人发挥不了的作用。
赵明红走村窜寨,从百姓口中了解到摆城发展的瓶颈,借助县里对贫困村的扶持政策,硬化了摆城的村组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同时借助原来摆城的茶叶种植基础,扩大了茶产业。如今,摆城的茶园已扩大到了6000 多亩,少的人家有10 来亩,多地人家有70、80 亩,每亩收入达4000 多元。
至今说起在摆城的日子,一共1080 天,最令他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小手牵大手”的成功举措。
2017年8月,赵明红刚到村口,牛屎马粪猪臭味就扑鼻而来,再往前走,一片狼藉的摆城,无处下脚的小心翼翼,至今想起来都还心有余悸。之后,环境治理便成了赵明红的一块心病。来到摆城第二年,他把此事提到了摆城工作的议事日程,因为这时摆城在政府资金的助力下,环境大大改善,治理摆城是最佳时机。然而,生活习惯不好是摆城人天生软肋,坐在茅厕坎上不晓得臭的当地百姓,竟然对治理脏乱差无动于衷。怎么办?
赵明红突然想到阿基米德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对,他就是要用小学生纯洁的心理撬动顽固习惯,调动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小手牵大手”策划应运而生。
破题是从金家院开始的。
金家院是摆城一个纯苗族大寨子,120 多户700 多人,喂牛的人家就有60 户,有的人家喂了7、8 头,黄牛,水牛,公牛,母牛,一大早听到的都是牛叫声,后来硬化了道路,1000 多米路也是只见牛屎不见路,人称“牛屎街”。对于这条“牛屎街”,老百姓怨声载道,可就是张家不说李家,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在臭日子里得过且过。
“小手牵大手”活动启动后,老师忙碌了,学生紧张了,都生怕自家的名字进入黑名单丢面子,每天从学校回来都要提醒家长。与此同时,赵明红通过人脉关系“化缘”3 万多元,每户一个垃圾桶,从硬件上保障垃圾有放处。接着又组织卫生突击队帮助老弱病残户清理垃圾,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组成评议组,评选文明示范户,每月一次,名单公示,好的家庭学校表扬学生,发给奖品,村里表彰家庭,同样发奖品。差的家庭村里挂牌整改,老师要求学生回去督促家长。这样一来,户户争先进,人人争标兵的热潮猛浪震荡着摆城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消灭了“牛屎街”。
金家院的彻底治理,带动了整个摆城村。如今的摆城,无论走到何处,整洁干净,一派靓丽。赵明红说,这个办法后来用在做贫困户工作上效果也很好。赵明红稚嫩的脸上,有着无尽的笑容,成就感显而易见。
摆城的风是香的,漫山遍野的茶园收割了半壁春天,墨绿是摆城的底色。以前的摆城到哪里去了呢?赵明红说,他收藏在自己的记忆里了,有一天还原出来的时候,一定会是一部不用改编的历史剧。
四
脱贫攻坚,是一场亘古未有的歼灭战。这场浩大的战贫之役,既是对贫困的围歼,也是对党员干部初心的拷问。
新铺至今流传着一个故事。
某天,坤堵堵工作队早上拉开门时,发现宿舍门口放了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老腊肉,队员们深感诧异。
是谁做的好事?
2018年新春伊始,坤堵堵网格员王清祥说这几天搞累了,买块腊肉打牙祭。大家都说好久没吃老腊肉了,坤堵堵老百姓家炕的腊肉好吃,可没一个愿意主动去办。王清祥就自告奋勇,他出去转了一圈回来,沮丧地说,拿钱买他们不卖,说送可以,我不敢做主,只好空手而归。王凯说,不要钱不行,大家就忍着点馋了。王凯时任县人大民工委主任,大家听他一说便不再讨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几天之后发生了这件事,整个团队无不惊讶。是谁?大家七嘴八舌,有说可能张家送的,有说李家送的,最后说管他谁送的,先吃了再说。王凯却犯难了,这个问题不搞清楚,违反群众纪律不说,会极大挫伤脱贫攻坚的影响力。他预感是王清祥走过的人家送的,便问他都去过哪几家?王清祥说有5、6 家,并一一点了名。王凯说,你一家一家地问,一定要搞清楚,把钱给人家。王清祥又去跑了一圈回来,丧着脸说没一个认账。王凯说,那这个肉就不能吃。说完,急匆匆跑了出去。
坤堵堵是省级一类贫困村,有5 个网格员。他们刚进寨的时候,没有路灯,夜间行路必须拿电筒或是打火把,否则会踩到蛇。团队住宿的房间,就曾两次发现毒蛇钻进屋里,幸好及时发现才没有出现意外。为了解决夜间照明问题,团队争取了政府扶贫资金17.55 万元,安装了太阳能路灯65 盏,老百姓第一次看到团队为他们办了实事,心里自然有了杆称。
坤堵堵210 户1051 人,清一色苗族,喜欢唱歌跳舞,民族氛围非常浓。王凯请来县城文艺人才专门给他们免费培训,先后培训两个月,培训学员30 多人,培育民族文化,坤堵堵人第二次感受到了温暖。
2018年8月27日,为了检验学员们的水平,坤堵堵组织了一场空前的文艺汇演,即“党建促脱贫,人大在行动”花苗民族文化传承暨思想扶贫精品文化乡村行文艺汇演。所有培训学员都拿出了自己最得意的节目,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县人大主任凌毅受托凯丹公司老总郑成华,向贫困户子女张梅捐赠5000 元助学金,将演出推向了高潮。也就是这笔资助费,使一个贫困户子女顺利上了大学。坤堵堵人情感再次升华,以后的日子里,但凡有个什么事,就要请他们拿个主意,像兄弟姊妹一样亲切信任。事后老百姓说,我们坤堵堵能有今天的变化,都是因为有了工作队。
王凯找到那个送腊肉的村民,村民死活不认账。王凯说,我看看你家炕的腊肉哈?村民晓得瞒不过,只得认账。王凯不高兴了,说你不是不晓得,我们有纪律的,偷偷摸摸送腊肉是哪样意思?村民见他垮起个脸,有些尴尬。王凯换了张笑脸说,我们不能随便要你的东西,你这样做,成心为难我们了。村民说,拿钱我不卖,我叫婆娘煮块腊肉给你们,会犯哪家王法?再说你们帮我做了那么多事,是我的心意,与别人无关。王凯自知说多也无益,掏出钱放在他手里,扭头便走。村民一把扯住他,你如果这样,下次就不要再踏进我家门了,执意把钱又放回了王凯的荷包……
村民叫颜明风,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从内心感激他们,当时我家老房子漏雨,工作队帮我家拣瓦,瓦不够,出钱给我买瓦换,帮我刮瓷粉,打地坪,一个二个衣服都湿透了,也没舍得闲一下,我不能忘恩,一块腊肉算得了什么,这是感情。
老百姓平时想请工作队吃个饭喝杯酒,工作队婉拒。那天小王想买腊肉,正是春节过后,农村炕的腊肉已是油干腻除,香喷喷的非常可口,结果就有了颜明风送腊肉的事。
之后,工作队经常发现有新鲜蔬菜放在门口,有时还有煮熟的鸡鸭肉,好心的百姓不留名,上百户的大寨子如何查?这倒成了驻村工作队的一件头痛事。王凯晓得这事也查不清,一理还一沓,就动员队员们自己掏腰包,买了棉被胶鞋衣服等物品以示回报,干群之间犹如鱼水,结下了深厚情谊。王凯说,驻村工作队不光是脱贫队,也是宣传队。双扶形式多种多样,只要符合激发百姓积极性的方式就是好方式。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说了多少年的密切联系群众,这回才是真格的。
坤堵堵工作做得好,整村已经脱贫,正在向小康迈进,与工作队深入基层,百姓配合是分不开的。志智双扶不是一句空话,因为,老百姓需要真心实意办实事的干部。王光明是一个69 岁的退役军人,送菜送腊肉的也有他。他是这样评价驻村工作队的:以前干部驻村是走马观花,现在干部驻村是芝麻开花,要是哪天他们走了,还真舍不得,有事找他们反映惯了,突然间找不到人了,我会很不习惯。
实践证明,使命在哪里闪光,百姓就在哪里回报。物质的力量是短暂的,精神的富有才是永恒。
五
扶贫攻坚,既是向贫困开战,也是向落后观念和自私保垒开战。通过志智双扶,暴露出来的矛盾如何解决,考量着基层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能力和远见卓识。者高村烂塘得以完美解决,增进了民族团结,创造了和谐氛围。无独有偶,乐邦村多年的一桩土地纠纷积案,也是在一个古代故事中产生共鸣,得以消化的。
思想扶贫没有固定模式。
事情追溯到1981年第一轮土地承包时,萍江村的土地数为85.5 亩,乐邦村的土地39.8 亩。1998年第二轮土地确权,土地证的数字有出入,直到2001年萍江村和乐邦村因地界不清发生纠纷,才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原来是1998年土地确权,边界划分有差异。1973年萍江村农户在两村边界处开荒、挖蕨根等,乐邦村以承担上粮任务重为由(该村22 户承担了过界的上粮任务)要求他们分担,双方意见不统一,最后没有解决下来,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2014年,政府引进了中药材香榧连片种植项目,由于马家坡地块存在土地边界争议,连片种植受堵。当时土地租金每亩150 元,山林每亩30元,老百姓是可以受益的,但山林土地涉及到萍江二组和乐邦七组,双方为此又发生了口舌之战,互不相让,僵持不下,大好事情就此搁置。结果同意共同到国土部门调取历史依据,结果是找不出依据,这事成了老大难,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
2015年,经过新巴镇政府、省档案局、县水务局等部门共同协调,双方在村委会反复争议了近半个月时间,仍然得不出终结结论,最后上级领导建议村民们观看“六尺巷”的视频资料,以求相互谅解和退让。
无数调解撼不动的利益之争,视频播放中张英的几句话,宛如神针打开了群众的天眼:“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是啊,为了区区小利,几十年亲戚不是亲戚,朋友不成朋友,难道就为了这么一点土地,子子孙孙还要争下去吗?调解人员说,乐邦村,关起门来都是一家人啊!古人尚且如此大度礼让,我们为何还要为那点小利益揪着不放呢?
开窍的秘钥一旦投进,再坚的桎梏也能打开。双方村民被六尺巷的故事打动了,乐邦组主动提出和解,萍江组更是大度豁达,最后双方协商将山林一分为二,双方联合发展果园。“纠纷地”变成“同心地”,43年的世纪难题就这样得以解决。
为了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感人事情,更好地启迪后人,2016年5月10日,村里在马家坡交界处树了一块“和乐碑”,一面镌刻和乐碑的由来,一面镌刻两个组共有农户的名单,同时在乐邦村委会的休闲广场上,立起了一块巨大的“同心石”,正面镌刻新版“六尺巷”简介,背面镌刻“同心石”几个大字。
争一争,真闹心;让一让,六尺巷。
一个典故醒梦人,四句话语照春秋。萍江乐邦的土地纠纷完美解决,为乐邦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连片种植的2000 多亩刺梨已经挂果,每到采摘售卖时节,村民握着手中的红票子,心里乐开了花。如今走进乐邦村,上万亩的连片油茶种植壮观怡人,要不了多久,乐邦村就会是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六
如果说,“六尺巷”的故事是打开乐邦人世纪矛盾的钥匙,那么丰收村的“四大”就是开化丰收人千年愚钝的良药。
其实丰收村距离县城只有10 公里,离镇政府所在地沙坝不过几公里,而且丰收村口就是贵定县城公交车的最后一站,交通不算困难,至今没有到过县城的却大有人在,其落后程度可想而知。而最大的落后又是观念落后。
为了有针对性地摸清贫困户底数,掌握村情,开化愚顽,第一书记陈鑫提出了大走访、大观摩、大电影、大讲堂的工作思路。
通过大走访,暴露出来的问题触目惊心。丰收村文化贫瘠,高中生比例只占全村人口1%左右,大学毕业生寥寥无几,即便是早已算不上文凭的初中毕业生,也不过占全村人口的3%左右。经济落后更不用说,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才3500 元,全村贫困人口837 人。封闭保守,等靠要思想突出,得到政府的好处不认账,或者隐瞒不认,下次再报。这些问题,成为扶贫攻坚的最大阻碍。
村里还发生一件事,2017年4月,天泷集团老总刘水波为了开发窖藏刺梨汁,县里相关人士牵线搭桥,意欲开发燕子洞,既可窖藏刺梨汁,又可作为景点打造。老百姓见财神来了,狮子大开口,喊出每年租金100 万的天价。刘水波当时出价是每年10 万,关键不是看租金价格如何,而是看燕子洞的开发前景。价格谈不成,一次很好的合作机遇就这样泡汤了。
大走访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尖锐的,沉重的,为破解这一难题,陈鑫及村两委一班人提出了大观摩的扶智方案,想通过大观摩让老百姓接受教育。村里组织40 多人的队伍到附近的高枧坝参观,因为高枧坝的村情与丰收村大同小异,他们有参照,触动才大。后又组织了50 多人到黄丝镇江边寨参观,江边寨的支书介绍情况时说,他们当初的村民思想故步自封,老板来开发,老百姓守着自己的土地不肯放,错过了一茬又一茬好机会,要不是后来转变观念,恐怕现在都还在一亩三分地里打转转,哪来现在的富裕。丰收村人怕他说假话骗他们,背地里暗自踅到江边寨洋芋粑摊点打听情况,弄清真假。得知真相后,冥顽开窍,幡然醒悟,但却失去了燕子洞开发的良机。尽管丰收村与刘水波签了个意向性协议,终归时间拖得太久,这件事胎死腹中,百姓非常懊悔,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因当初的一分私心杂念留下遗恨。
如果说参观过程是一个受启发的过程,那么大电影就是拨动灵魂的武器。谁也想不到,多年没用的电影阵地,居然能在丰收释放巨大震撼力。丰收村留守人员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平时除了看电视就是吃茶喝酒,多数信息是从朋友和孩子们嘴里得知,而这些信息又都是经过过滤了的,真实性有多少,他们无法判断,有时会偏听偏信。裸寨放《十八洞村》电影,居然全寨子的人都来了。电影主人翁是个退伍军人,家里很穷,连老婆都娶不上,一直是个光棍,村里评他贫困户,他坚决不要,在村委的鼓励下,他带领乡亲们苦战穷困,改变家乡面貌,一个美貌的姑娘寻上门来嫁给了他。这是一个勤劳致富的故事,裸寨村民看了很受感动。原来开会宣传,他们很不理解,见到驻村干部都不打招呼,通过看电影他们才知道,原来天外还有一片天。
大讲堂的举办,为开愚化顽注进了强心剂,开班最多时有50 多人,人员也扩大到打工回乡的青年人,先后开班20 多场,参与学习人数上千人次。
陈鑫说,通过大讲堂,老百姓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个贫困户叫王正虎,他弟是侏儒,劳动力弱,生活困难,被评为贫困户后,政府发给他鸡苗、猪崽,帮助他脱贫,他吃食瞒食不认账,通过学习参观,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主动承认了错误。
陈鑫说起这些事很得意,他说兰明华也是贫困户,家住茅草坪,老房子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大,他已享受了危房改造的福利,修建了新房,但就是不愿搬迁,工作队多次走访做工作,也打不动他。参加大讲堂学习之后,思想180 度大转弯,不但自己主动搬出了,还做起别人的思想工作。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丰收村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四大”发明不一定很完美,但它起到了启迪思想、化愚开顽的作用,不失为山区群众工作的创新模式。
七
丰收村的“四大”发明开出了思想扶贫之花,而四寨村独辟蹊径,寓传统“会亲节”于启智立志目标之中,创新了思想扶贫工作又一模式,为精准扶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四寨是小花苗聚居区。传说北宋时期,苗族酋长黑蛮龙随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遂升为先锋官,眼看就要收复失地,疆土统一,哪知皇帝赵构听信谗言,放弃国土,退守临安(今杭州),岳飞痛不欲生,奋笔疾书“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并将《中华地舆图》分发各部,以表收复之志。黑蛮龙得到《中华地舆图》后秘藏于胸,视如生命。次年,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下狱,黑蛮龙脱离军队,逃回家乡贵州,他怕《中华地舆图》长期带在身上被汗渍浸坏,谎称族宝,命妇人用苗绣将其绣下秘密保存起来。
以前苗家都有在栽秧上坎后庆祝农闲的习惯,大家聚在田间,开展“跳月”活动,祭祀鬼神,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黑蛮龙辞官归隐后,引进中原文化,开办学堂,结合苗家“六事”习俗,把这个农闲日定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从此便有了苗家自己的节日。“三月辛苦六月闲,祭祀谷神祭祀天。一族之计早谋划,不给家中断火烟”。此后每到这一天,三亲六戚都要前来共话亲情,分享喜悦,还可以商议儿女婚事。青年男女吹笙跳舞,对歌求偶,释放情怀。
节日有了但没名称,就像生了儿子没取名。谷撒、大新寨、甲耳沟、大坤主四寨长老集体请示酋长给取个名,黑蛮龙看着眼前欢乐的场面,咧嘴笑道,就叫会亲节吧!此后,会亲节便成了四寨苗家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岳飞被害后,消息传到苗乡,黑蛮龙恸哭七天七夜,悲痛而亡。苗家人生怕招来官府追剿,遂将苗绣《中华地舆图》深埋地下,一代酋长传给一代酋长,秘而不示。新中国成立,酋长制寿终正寝,这个秘密也随着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移风易俗之后,会亲节也随着没落了,但苗家人并没有忘记这一天,他们利用赶场这种形式聚集贵定城里,自己带腊肉、糯米饭,在县城的大小十字四区社一带摆家常,青年人谈朋友,但毕竟失去了原来的色彩,更因贫困夺走了欢乐。
不想900年天缘未了。2016年初夏,四寨村民在原址上扩建苗家斗牛场,不巧挖出了刺绣的《中华地舆图》,不过已经钙化成石,但其文字线条清晰可见,这给会亲节重启找到了有力的依据。
从2011年开始,会亲节重放异彩。扶贫攻坚战打响,四寨村以之作为凝聚人心提神打气的平台,重新将这一形式发扬光大,赋予新内涵,使苗族同胞摒弃陈腐,接受新思想,振兴四寨,起到了奠基立业的作用。
如今会亲节已经举办了8 届,每一届有每一届的花样,传统与现代结合,民族团结与战胜贫困结合。以前的四寨各自为政,相互攀比,一盘散沙,现在不一样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心思都用在了脱贫致富上,四寨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茅草房已成为解放前的事了,欧式风格的别墅随处可见,小车开进了农家小院。
我在四寨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小康离他们越来越近。600 多户3000 多人全部退出了贫困。2019年的六月二十四日会亲节,3 万多苗胞们穿着节日的盛装,齐聚谷撒,吹着芦笙,跳起欢乐的舞蹈,脸上布满春色,那情景,那笑靥,谁能说,他们心中的花,没有开呢?
八
老百姓日子过好了,这好日子谁给的?鼓坪村党支部又有了新招式。是啊,新时代给老百姓幸福生活,万千百姓脱了贫、移了民、进了城。该感谢谁?可不能让老百姓糊里糊涂地认为是全凭自己的本事,把党的恩情、国家的关爱丢到阴山背后去了呀!
为强化饮水思源、感恩奋进,鼓坪村两委班子商议建个感恩馆,以此教育富裕起来的贫困人和子孙后代。这是鼓坪历史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件事。
感恩馆建在什么地方?党支部书记费锡伦一时蒙头,村主任黄光时突然想起退休老师丁増先、丁增良的老宅。二丁先生退休在城里买房过日子后,老宅就没人居住了,但三间砖木结构的房子依旧完好,门前的院坝宽敞。闲置也是闲置,不如把它利用起来。费锡伦和黄光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上门找丁増先商量,丁老师一听,二话不说,极力支持,老房子给村里用,一分钱不要。并说,水有源树有根,你们想得远做得对啊!丁老师的爽快,令费锡伦和黄光时不知如何感谢为好,两人激动地向他鞠了一躬。
房子谈妥,村两委马不停蹄,精心设计,土法上马,搬来那些农家用过的农具炊具、牛具马具、磨子柜子、耙子犁头等等,专门放在一间屋里,称乡愁馆;中堂有历年支书介绍、中央精神宣传和脱贫攻坚政策等,称党史馆;另一间是村里的成果展览,各种奖状奖牌、前后变化的图片,称春风馆。此外,还将进馆道路用鹅卵石铺成一条坎坷前行的感恩路,路侧的石壁上,嵌贴了历年考起大学的学生照片,彰显他们的读书爱国情怀。
春风吹绿鼓坪村,这一间小小的感恩馆,浓缩了鼓坪村从贫穷到小康的发展历程,也是鼓坪人追思往事的乡愁记忆。村两委利用这块阵地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感恩馆贴出的20 多位大学生照片,像春天的花朵,鼓坪村青少年都以他们为荣,暗地里发力使劲,争取自己的相片也在感恩馆有一席之地。村里的大会小会、党员教育和对贫困户的现身说法,都在感恩馆进行,给鼓坪村注进了活力和勇气。到目前为止,前来参观学习的单位有30 个1500 多人次,村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5 次750 人次。在外读书的大学生回到村里,自觉前来参观,了解过去的艰苦生活,增强三观意识,提高自信心。
今天的鼓坪村,人均收入7200 元。全村有汽车80 多台,摩托车70 多部,家家户户液晶电视,人人用上了手机。小河水库的蓄水成功,更为之平添一景。
鼓坪村一举攻破贫穷堡垒,完胜于巅峰对决的1000 多个日日夜夜,像雷鸣爆出的电火,点亮了苗乡山水。
而贵定县思想扶贫的实践,已然形成不小的冲击波,震荡着新时代的农村大地,有力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更为未来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