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丽
19世纪的英国是男权制社会,当时的社会观认为,两性自然本质不同,妇女较男人体质弱,经济不能也不需要自立,只有男性承担养活妻儿的责任。因此,妇女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任何保护。家庭妇女只是无偿地操持家务或者充当客厅里的装饰物。19世纪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几乎都站在男性的立场上承认这个不平等的两性分工,否定妇女在公共领域的劳动权,否定妇女劳动的经济、社会价值,从而否认妇女的劳动权益。当时绝大多数妇女似乎也承认这种观念,她们对自己的卑微地位毫无意识。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现代化的道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英国女性作家异军突起,有30多位女作家相继登上文坛,她们以女性视角对妇女的处境进行描述,创作出大量的文学作品,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以奥斯丁、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等为代表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女性作家群的作品无疑推动了女权主义的发展,为女性取得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女性取得独立的先决条件是女性要从思想意识上认知到自己应该和男性是平等的。因此,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得到解放的关键。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我意识”[1]。“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2]。当代女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她们应该树立较强的主体意识,具备独立的人格,才能够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而19世纪的英国女性文学作品中展示出的种种魅力女性,对培养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简·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她的作品集传统与反抗为一体,将当时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女性作为其小说中的主人公,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锋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探讨女性独立意识方面,开启了展现女性意识的先河,被誉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她作品中的女性有学识、有智慧、有理智,对自己的地位、权利、追求等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做出独立的思考,《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理智与情感》中的玛丽安、《爱玛》中的爱玛等无一不体现出这些与众不同的女性,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们能够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价值取向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奥斯丁一系列的女性主义作品中,《傲慢与偏见》的影响力经久不衰,无论是在哪个时代拿出来阅读,都有着新的且永恒的价值。《傲慢与偏见》就是一个关于伊丽莎白的故事。论长相与性情,她不及姐姐吉英;论才艺与举止,她比不上彬格莱小姐。然而,她却比姐姐吉英更有主见,比彬格莱小姐更有情趣,因此,唯独她得到了父亲的赏识。在她父亲眼中,伊丽莎白更聪明伶俐。面对柯林斯的求婚,她觉得荒唐与可笑,因为她心目中的婚姻并非“便利”与“保险箱”;面对帅气军官威克汉姆一次次地献殷勤,她并未心动,因为她的结婚对象并非只看中长相。她追求独立自由,有着自己的人格尊严,她身上带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人格魅力。在这样的人格魅力背后是她对自身尊严的维护,是她的真才实学,是她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强烈的自信心、精神上的优越意识,乃至于迷人的叛逆性格。而其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她的深厚学识,是卓越的才智和见识,而这些源自读书。因此,她非常清楚自己的价值取向在哪里,所谓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和以金钱为基础的世俗婚恋,她看得真真切切。
奥斯丁始终是在爱情的领域—当时的女性唯一的事业空间展现出女性主体意识,她笔下的女性都是平等爱情的呼唤者。这无疑会对当代女大学生的价值意识产生巨大的启迪作用,在塑造她们的人格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女性价值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的劳动,不论是‘私人劳动’还是‘社会劳动’价值的再认识,使妇女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贡献,从而增加自信感。价值意识同时强调女性个体价值的直接实现是保证女性自我实现的重要条件。”[3]现象学女性主义者桑德拉·李·巴特基(SandraLeeBartky,19 75)总结了女性的苦闷、受迫害、被侮辱、孤单和矛盾等几种状态,并且指出,要成为女性主义者,首先要经过个人经验的深刻转变,通过意识觉醒,然后付诸行动,形成新的存在观和新的感知方式。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大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女性文学作品,特别是奥斯丁的作品,将小说主人公的经验进行反思并付诸个人的经验转变之上,理性认识爱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价值,实现对社会的贡献。
勃朗特三姐妹的小说《简·爱》《呼啸山庄》《埃格尼斯·格蕾》的发表标志着女权运动的正式开始,女性迈开了争取话语权的步伐。这三部作品在英国文学史上较早显露出女性依靠自身力量和意志在男性社会中谋求独立、平等的女性意识,成为世界女性文学的转折点,她们的作品宣告了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勃朗特姐妹率先提出了女性独立人格的问题,并指出独立的人格是建立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之上。勃朗特姐妹创作中的女性意识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垄断,妇女受压迫的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女性意识开始萌发。
《简·爱》里的女主人公是具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代表。小说通过对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屈不挠、敢于抗争的新女性形象。简·爱的一生都在与命运做抗争,不论是面对冷酷的舅妈、残暴的表哥,还是冷酷的洛伍德校长,不论是对自己表现出爱慕的罗切斯特先生,还是对自己并没有真正爱情只是因为传教需要而希望和自己结婚的表哥圣约翰,她都表现得不卑不亢,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小说中简·爱对罗切斯特说:“在人格上我们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意识显然是英国文学中女性意识的一大进步,它使得女性意识从对女性特点的强调转到了对女性作为人的价值的强调,从对女性修养、尊严等的强调转到了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强调,从对女性的社会认知度等外在价值的强调转到了对女性内在情感价值的强调。
简·爱身上所体现出的明显的女性独立意识正是现代女大学生所需要的重要品质。随着她们的学识逐步提升,她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要想得到真正的幸福,不能依赖任何人,必须要独立。女大学生必须认识到,只有不断地促进自我人格的完善,才能自觉地克服自身的依赖性和盲从性,增强自身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当今女大学生拥有平等教育的机会,应该自觉克服这些心理弱势,珍惜大学时光,树立远大的目标,不仅要在科学素质上,还要在人文素质上不断提升自己。
盖斯凯尔夫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家,她的作品主要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运动和劳资矛盾,真实地记录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工人女性的生命特质。作品中的大部分女性都是那些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但她们大多表现出自食其力的可贵品质。她们虽然看似保守,却能够以一种“温和的疯狂”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桎梏进行对抗。这些女性既无美貌也无财富,又与男性世界隔绝,但是她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实现自身的社会角色。
1848年,盖斯凯尔夫人完成了第一部代表作品《玛丽·巴顿》。在这部小说里,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些女性的形象,也因此被马克思称赞为现代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该小说主要揭露了阶级矛盾,但也描写了一群积极自信的工厂女工。小说的女主角玛丽·巴顿以及其他女性人物玛格丽特和爱丽丝,都是自食其力的女性。她们都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只有靠出卖劳动力生活,对于这些女性来说,她们在这些看似卑微的劳动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南方与北方》一直以来是被讨论得最多的作品。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一位独立勇敢的女性,敢于对社会不公说不,她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参与劳资纠纷谈判,维护工人权益。《妻子和女儿》是盖斯凯尔夫人的最后一部小说,是作家创作技巧达到巅峰时的作品。盖斯凯尔通过妻子与女儿这两个负面的形象揭示了仅凭美貌获取的爱情毕竟是短暂的,女性只有在人品学识、气度魄力上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真正的幸福。
盖斯凯尔夫人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散发着浓浓的“女性气质”,表达了许多女性更易接受的思想,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女性自尊观念,对当代女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社会角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女大学生首先对自己要有正确的社会定位,不仅要就业,积极投入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还要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