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存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平南镇新魁小学
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其思想不够健全,意识不够完备,习惯没有成型,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强的发展潜能。因此,教师应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辅助,将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塑造贯通于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习惯,在不断创新中树立自信、养成习惯,高效学习数学,灵活解决问题,实现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最活跃的时期。面对新的事物、不同的知识,学生总会试图以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进行解决和处理。此时,教师应该切实顺应学生的这一求知特性,积极创设有利情境,给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供更多必要性帮助与指引。让学生在浓郁创新生态的感染下,大胆创新、积极创新、勇于创新,促使自己的创新意识与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加强。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尽量尊重学生的发展夙愿,对于数学教学出现的一些带有探究性的问题、困惑、疑难等,多鼓励学生尝试解决,让学生在积极探究中增强其参与教学创新的热情。同时,对于学生一些比较独到的思考、具有创意的想法,应该大加赞赏和肯定,以增强其创新自信。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学会协调,面对学生数学学习中所面临的困境,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尽量确保教学氛围的宽松度和民主性,倡导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学会奇思妙想,使得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更好激活,让学在浓厚兴趣的激活下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
例如,在进行“几何图形的特性”知识教学时,为了确保学生可以精准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教师可以出示具体图形对应的生活实物,然后再引导学生开展分析,鼓励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图形说出来,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分享;接着,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投影,动态图、简化图等方式,以更加针管的视觉效果就具体图形再次呈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其在感知创新中深刻认识不同图形构架;最后,和学生一起概括不同图形的特性、性质,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全方位、多角度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郁的兴趣、饱满的热情是小学学生创造性学好数学的基础和前提。对小学学生而言,其只有在浓厚兴趣的辅助下开展数学学习,方可调动其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学习潜能得到无限激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学习需要,以数学兴趣培养为抓手,兼顾学生数学创造力培养。首先,教师要加强对数学问题的利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数学,在层层深入,不断变化的问题引导下,增强其深入探究、积极思考、创造性解答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且,对于不同学习基础、认知实际的学生,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指引学生在“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成功体验中提升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能力。在问题设置时,应切实遵循由易到难、梯度适中的原则,使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力得到激活与拓展。其次,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可贵,在内心深处萌生创造意愿,形成创新兴趣,在数学创新的快乐中开掘其创造能力。并且多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创新导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数学魅力,领悟数学价值,激活其数学创新造力,让学生在浓厚的创新兴趣激活下开启全新数学教学之旅。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创新解题竞赛”的形式,结合具体知识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类型的数学题,鼓励有挑战意向的同学参与比赛,让学生自主抽选题目,然后应用所学知识,就听一道数学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比赛结束后,组织优胜者向全班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创新构想,以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更好增强和培育,带动学生在浓郁创新兴趣的刺激下学习数学、解决问题。
诸多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对于新鲜的数学问题,往往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对此,教师应该切实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性,对于学生的好奇心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让学生在好奇心的刺激下,激活其创新能力,敢于打破常规,用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思想和意识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同时,对于学生在好奇驱使下所提出的诸多超常规问题,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在确保学生好奇心得到保护、尊重、发展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开展探索,进行思考的主动性,必要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调动更多学生参与至某个由于好奇而诱发的数学问题研讨之中,聚众人之智慧,显创新之伟大。让学生在立足现实,推陈出新,创新活动中动手、动脑,实现创新能力的深度开掘与全面塑造。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符合孩子的认知特性,又契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具体数学教学活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合至教学过程、环节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学会创新,塑造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全面开掘其数学潜能,提升其数学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