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婷/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管理是高校诸多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这项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长期的应试教育为指挥棒的教育导向,让许多学生、老师和家长过多的关注考试成果,而对于关乎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的管理问题却不闻不问,归根结底这一问题的产生还来自于社会对教育和成才的非理性认知。在这样一个流行成功学的时代,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改革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实践,让大众意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自我体验和成长。
高职院校与本科教育和技工教育虽然都属于教育领域,但具体来讲这三者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别,正是由于社会对教育和成才的非理性认知,使得高职教育的被重视力度不够,社会认可度不高,再加上大多数高职学生存在明显的行为问题,于是应用高强度的制度化约束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比较普遍。事实上,这种方式并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反而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还会产生焦虑、抑郁、压抑等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结果得不偿失。
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素质水平始终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息息相关。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教育发展迈向新台阶,更加突出体现在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教育发展对于高质量学生管理工作的需求,也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然而问题在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教育理念缺乏更新,学生管理经验不足,这都成为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
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充分发挥校园的育人功能,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但实际上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薄弱,文化育人尚未深入人心,依然停留在理念和形式之上,亟待改进。
(1)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来进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兼顾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还要落实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学生的合理个性化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道德教育优先,道德教育要始终贯穿于科学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普遍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要落实这一方面,增进学生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和践行能力,实现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同步提升。
(3)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教学理念。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除了要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需求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锻炼其创造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体现社会发展对学生管理所提出的新要求。
(1)建议一支高质量的学生管理导师队伍。在学生管理过程当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根本保证,教师采用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导师队伍能力的提升,这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基本前提。面对新时代新形势,高职院校要坚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对学生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思想认识、素质提升、心理测试、职业培训、创新驱动这几个方面来激励导师。
(2)在导师选聘环节上多下功夫,从源头上杜绝问题的发生。众所周知,学生管理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可以说是学生适应与成长的一门必修课。它的范围涉及到学生成长中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又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等宏观问题的界定,还涉及到焦虑、抑郁等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甚至危机的干预与压力应对。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高职院校应该在选聘环节把好关,引入高素质导师人才,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进行不断的教学改革尝试。
(1)对外打造校园品牌,提升知名度。高职院校要针对自身文化薄弱的问题进行改革,经常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弘扬校园的优秀传统文化,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来熏陶和涵养学生。多年来的学生管理经验表明,建设校园文化品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热情,这样校园育人功能也便可以充分发挥。
(2)“软硬兼施”,持续推进利用软文化资源育人功能。自古以来,我国一直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教化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口口相传、代代相传,已经深入人心。苏轼说“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智慧的源,是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因此,只有打造良好的“软环境”,同时加强制度措施方面的“硬管理”,才能更好的发挥文化对学生管理的育人作用,实现教育文化强国之梦。一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形成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对学校将来的统筹规划设计和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帮助。为了避免高职院校一味注重学业建设而忽视了思想文化培养,需要“软硬兼施”,从增强意识和制度管两方面做努力。
(3)多举办具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其特定的内在规律,如果遵循这些规律进行管理,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认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经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质量水平和人才培养效率。举办具有教育意义校园文化活动的好处在于它可以直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基本学历的真正内涵,从而把学和用有机结合起来。校园文化生活的建设,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自由行和灵活性,为之后开展系统性的学生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蕴含了很大程度的趣味性。在这样浓厚的氛围下,有利于寻求各式各样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除此之外,校园活动也训练了学生干部等参与人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其个性化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探索更加高效的学生管理方法。很多管理人员都在思考,我们与本科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差距是什么?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是要思考我们教给学生什么,才能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和工作,甚至为他们的一生打好坚实基础。在这样的改革创新思路之下,高职院校要积极对学生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实践,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真正含义,将学生培养成独立的学习者和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