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勇
梧州市社学初级中学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传统文化与教材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记忆文言知识。学习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自身的气质修养,积极修正价值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把传统文化与语文教材完美结合,需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的瑰宝,传统文化是古代人民为我们留下的珍贵宝藏,是体现中华民族特征的标志。语文课堂学习的作用更多的是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在新时代教育的环境下,只有合理的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课堂,才能继续传承下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渐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既能够推进教育改革的进度,又能够树立正确积极的社会风向。
语文课堂学习目前最严重的问题便是应试教育,虽然近几年一直在提倡教育改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是以考试为目的。即便是看到了语文课堂的不足,也无力去改变更多,想要去创新方式,但又担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语文教学在寻找更好的办法中遇到了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为繁重的课业得不到释放,甚至有些人认为语文学习是为了考试、是为了写作文,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做题也是草草了事,应付为主。而且现在学生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显然是不理想。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渗透川的文化知识即便是极具价值,但对文言知识的学习浪费了大量的考试精力,既让学生产生了倦怠心,也忽视了教育改革的积极影响。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文言知识,更是一种语言形式的表达。从文字中能够看到一个国家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变化,汉字经过千年的磨砺,从最初的图画形态甲骨文转化为今天所使用的简体汉字,无论途经多少种变化,无论变化的起点是什么,都是优秀历史文化的美丽,都能体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应当从汉字入手,带领学生遨游在文字的宇宙中,通过感知文字的美获得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例如:我们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字的来源都是非常有趣的,“力”字,图像形态的上面像人的手臂,下面好似人的手指,手臂和手指都是力量的象征,所以力量、力气便有此意。成语中的力不从心,九牛二虎之力,都是用来表达力气的意思。“爪”字,从手演变而来,像是手朝下的样子。“父”字,弯弯的形态好像是手里拿着拐棍一样。“臣”字,从字体的象形形态来看,像站立着的“目”,抬眼相看的时候目光是平的,从上向下俯瞰时,目光也是向上。所谓臣便是低下眉眼的人,在封建社会,皇帝是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天下皆是皇帝的臣民,所有人都必须低下眉眼,听从命令。“女”,看上去像是一个端坐着的女子形态,象形形态的双手规规矩矩放于胸前,像是害羞,又像是低头深思。头上的一横刚好是女子用来装饰的首饰,体现出的是女子的端庄与美丽。一般来说,女字偏旁的字大多是用来表现女子的美与丑的,如:姽婳一词是来形容女子娴静美好的姿态,突显女子之美丽。“姒”字,在古代既可以作性,也可以作为一种称呼。既可以称呼丈夫的嫂子,也可以称呼姐姐。作姓氏即有褒姒。通过汉字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解放学生的好奇心,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收集趣味新闻的资料,从中找寻传统文化的奥秘。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无比珍贵的宝物,不管是小学教材还是初中教材,亦或者是高中教材,都充斥着古诗词的身影。课本中选用的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诗词,从诗歌本身就能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课堂古诗词鉴赏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感知一字一句的精髓,又要能够理解诗句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背景。例如:杜牧的《赤壁》,学生就要学习典故的由来和在诗中的作用,又要感受到诗的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诗人路过古战场有感而发,既描写了当年三国战争的辉煌,又感叹现在破败的景象。需要让学生学习到古诗词中的优秀文化,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研究诗词中所包含的内在情感。
传统文化既要求为人诚信,又要礼义兼备。为人弟子便要尊师重道,身为国民就要爱护国家,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当代学生应当学习和弘扬。但教材内容有限,也不能过多的占用课堂时间,考虑到学生繁重的学业。所以,语文要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想办法,灵活运用教材内容,通过书上的文章讲解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可以放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讲解,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中挖掘有关传统知识的背景,既能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素质锻炼。
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已经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提升,也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充分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后,运用自己灵巧的方式讲解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