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信息报送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0-11-19 09:48郭冰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舆情信息学校

■郭冰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是一种常用文体,作为沟通情况、反映问题、交流经验的载体,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重要渠道。对于高校,信息是展示高校各方面工作的窗口,展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亮点和成就,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学校知名度、提升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是各级部门了解学校、科学决策、制定措施、推动工作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要围绕大局反映情况、报送信息,把信息报送作为抓好党的决策部署和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的重要抓手,做好新时代的“千里眼、顺风耳”,把各方面新情况新问题、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等及时收集上来,归纳综合,分析研判,第一时间报送,为上级部门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入新时代,“双一流”建设不断加速,各高校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信息工作在学校全局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必须要牢牢树立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进一步增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信息工作,不断增强信息工作的敏锐性、主动性、时效性和创新性,不断提高信息服务决策效能,努力把信息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一、信息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信息”是一种常用的文体,但是在实际写作中,经常与其他文体混淆。一是要区分于“报告”。从定位上来说,报告是行事文体,报告的定位主要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呈送的陈述性上行公文。基本功能是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重在汇报,反映事实,突出知行功能。信息虽也具有反映事实的功能,但定位上,信息主要是下情上达、上情下达,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推动难点问题解决,展现单位面貌,树立单位形象。从写作要求上来说,报告属于公文,必须遵循公文格式和要求,信息则没有固定模式,要求开门见山,平铺直叙。二是要区分于“新闻”。从服务对象上来说,党政信息的服务对象一般都有严格的确定性,具有专属性,而新闻面向大众,具有公开性。从效用来说,信息侧重参谋效应,新闻偏重于宣传效应。从选材来说,信息更关注影响施政活动的那些事实,特别是蕴含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事实,而新闻选材相对更广泛,只要是新近发生的新奇的事实,都可能作为新闻的题材。从表现形式来说,党政信息语言要求准确、平实,并具有一定专业性,新闻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语言要求生动活泼,有时兼具文学性。

二、信息的类别

只有清晰鉴别信息类别,才能推进信息工作的精细化研究。高校信息,可以分为“经验类信息”“动态类信息”“紧急情况类信息”“舆情类信息”“建言献策类信息”等。

(一)经验类信息

经验性信息是在工作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不但有具体的措施、成效内容,而且有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对策建议。

(二)动态类信息

动态类信息指反映学校重要工作进展情况的简要信息,包括领导等到学校视察、调研及相关公务活动情况,重要批示指示及落实情况。

(三)紧急情况类信息

凡学校范围内发生的或与学校密切相关的重大突发性事件、重要社会动态、紧急灾情以及其它重要紧急情况,都属于必须按规定报送的紧急情况类信息。

(四)舆情类信息

是专门对某些特定舆情状态及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反映的一种载体形式,是描述和展现舆情的信息内容,同时也是经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判研,能够反应客观舆情状态和发展运作情况的各类信息的集合。

(五)建言献策类信息

包括学校师生的思想动态;对国家、教育系统等重大方针政策的看法反映;对各领域工作的意见建议;对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对策建议;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建议等。

三、当前高校信息报送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均能高度重视信息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报送信息不主动

部分高校及学校校内二级单位对信息报送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重视新闻宣传而忽视信息报送,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报送是上级部门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把握大局、参考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宣传自我、展示形象、扩大交流的重要渠道,没有充分认识到抓好信息报送工作的重要性。对于信息报送仍然没有从“被动”走向“主动”,停留在完成考核任务,完成约稿任务的层面,缺少积极谋划,主动报送。

(二)信息员队伍不强

高校信息人员队伍偏弱,很多高校信息报送工作没有专人负责,“兼职信息员”较多,对信息报送工作精力投入有限。部分高校信息员更换频繁,导致信息报送工作不连续或者出现断档或空档。大部分高校校内没有建立起信息员队伍,二级单位没有制定具体人负责信息报送,导致信息工作触角无法延伸到“基层末梢”。

(三)信息质量不高

部分高校缺乏新形势下做好信息工作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紧迫感,有的报送时效性不强;有的对信息和公文、新闻等概念认识不清,报送内容不符合信息要求;有的一稿多报,报送内容不精准;有的信息缺乏重点、亮点,缺乏特色;信息工作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加强和改进信息报送工作的建议

(一)健全信息工作制度

高校应紧跟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出台本单位信息报送工作办法,对信息工作基本任务、机构职责、内容、要求进行详细规定,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提供规范化制度保障。

(二)加强信息队伍建设

成立学校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部署学校信息工作。不断健全基层单位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支党、政、工、团、学相结合的信息工作队伍,不断扩大信息工作队伍的覆盖面,组建一支反应快、活力足的信息工作队伍。打造由32个职能部门、近20个学院100余名信息工作负责人和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报送队伍,构建信息工作网络,拓展了来源渠道。顺利举办学校信息报送工作培训交流会。

(三)完善信息报送机制

建立电话报送和文件报送相结合的报送机制。各单位发生突发事件时,立即电话报告信息工作负责部门,负责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电话报告学校领导,同时按照领导指示上报上级部门。突发公共事件执行电话报告后,各单位立即上报书面形式材料。建立协同会商机制,成立学校信息工作群微信群、QQ群等,实现了及时发布上级部门要求、及时约稿、随时联络。聚拢校内新媒体平台,使学校近百个各类微博、微信平台等成为信息采集的稳定来源。

(四)打造信息网络通道

针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工作特点,狠抓信息的问题性、苗头性和预警性,由宣传部负责,建立网络舆情报送机制,每日搜集网上关于学校的不安全及涉稳信息,整理后向相关校领导反馈,以便校领导迅速化解处理,防止小事端酿成大祸事,努力保障学校稳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学校充分发挥舆情信息“短、平、快”的特点,利用网络实施发布学校的重大政策和决定,实情实报,及时消除误会,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的阻滞。在做好日常动态信息、经验做法信息、思想动态信息等信息报送的基础上,还着重做好高基报表报送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规整相关数据,严把数据入口关和出口关,严格审核、确保无误。

猜你喜欢
舆情信息学校
数字舆情
订阅信息
消费舆情
学校推介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展会信息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