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谈:你“刚需”吗?

2020-11-19 08:29
长江丛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素刚性音节

一、前言

“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的主要矛盾。生活的美好必然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满足,伴随着各种购物APP的出现,类似“双十一”、“年中大促”类活动的兴起,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购买欲直线上升,那么,所购的物品你真的“刚需”吗?

“刚需”即“刚性需求”,来自经济学,指在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商品房经济的日渐升温,人们对楼房的购买热情有增无减,因此,“刚需”与房结缘,出现了所谓的“刚需房”。

为何偏偏首先出现的是“刚需房”而不是“刚需饭”、“刚需车”呢?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为:衣食住行。但人们素来以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屋作为安身立命的重要条件,在今天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尤其对在外地打工的租房一族而言,能够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家已然成为一种刚性需求,因此,“刚需房”应运而生。从2012年起,《人民日报》陆续用这个词表达房地产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1)房价下降明显,成交有所回暖,刚需开始进场,投资投机性需求有效抑制房价调控到位了吗?(《人民日报》2012年04月16日)

(2)房产税的实施,对于刚需住房家庭并没有太多的影响。(《人民日报》2012年03月29日)

(3)其次,房地产市场虽然有泡沫,但主要不是外资造成的,而是刚需规模超过外资购买数量、地价高、建筑商利润高等国内因素造成的;(《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06月17日)

(4)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认为。应保障刚需基本居住需求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刚需购房者也恰恰是最容易恐慌性入市的群体,因为没有住房,担忧永远买不起,只能透支购买力。(《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0月18日)

(5)路面监控摄像头背后的那双“眼睛”看得很明白,排挤出各种送礼“赴局”的“泡沫”,剩下的都是出行刚需造成的拥堵,西二环、西三环的晚高峰拥堵持续时间明显减少。(《人民日报》2014年01月20日)

(6)其次,建议用房贷利息抵扣个人所得税,支持刚需。(《人民日报》2016年03月01日)

(7)未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加大住房土地供给,发展租赁市场以疏解自住刚需。(《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07月18日)

除此之外,在微博的话题中,很多博主也频频使用“刚需”。

(8)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宣布在青岛投资超过3000亿元时表示,专业的养老服务正称为刚需。(新财富杂志2019年12月12日)

(9)智能手表是鸡肋还是刚需?(新浪科技2019年12月13日)

(10)其实很简单,不是刚需的东西多想两遍值当不值当。刚需的我也买,还是照贵的买。(防务微观察2019年12月14日)

(11)多领域增收,副业刚需,应该是你的标签,而不是遥不可及的妄想。(粉象生活联创薇薇安2019年12月15日)

(12)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外卖已称为人们日常刚需。(绍兴公安2019年12月15日)

(13)郑州租房也可落户!专家:可释放刚需。(全景网2019年12月15日)

那么为什么“刚需”这个词会日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呢?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二、社会发展的结果

“刚需”起初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专有名词,它脱产于“刚性需求”,从语义上看,“刚性”在物理学中的解释为“两个物体相碰不会发生变形”,“不会变形”体现出物体的坚硬程度,而反映到现代生活中即指人们最需要、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时代的沧桑巨变带来的不仅是高楼大厦,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生活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房,甚至教育、私家车、医保等都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当所需的东西越来越多时,人们就将这一切的东西统划为一个门类。

在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有记录客观世界、反映社会现实的作用,是最活跃的因素,最最敏感的一个要素,它在不断地增加或删减词汇,当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类似房、车等最为重要的必需品时,为了指称他们这一门类中的东西,称其为“刚需”。

三、词的双音节化制约

从汉语的发展历史来看,词汇的双音节化是词汇发展的主流趋势。从纵向来看,古代的“告”发展为“告诉”,“军”变为“军队”,“目”被“眼睛”所替代。从横向来看,缩略词的产生也是词汇双音节化的一个表现,如“人民警察”成为“民警”,“普通高中”变为“普高”,“中华人民共和国”缩略为“中国”。这都是词汇双音节化的表现,而“刚性需求”也不例外,顺应着词汇发展的大潮,各取“刚性”和“需求”的前一个语素,缩略为“刚需”。

四、语言的经济原则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说话、办事都讲究高效,尽量使用最简略的语言表达内心想法,普通话中的儿化可以看作是经济原则的产物,将两个语素的语音合并为一个音节,如“鸟儿”只有一个音节,但它却是由“鸟”和“儿”两个语素合成的一个词。“刚性需求”也不例外,当“刚需”已经将其意思表达得一清二楚时,又何必多此一举将其全部说出呢?这就是人们求简、经济、省力的心理在主导一切,以此减少人们的记忆量,也符合认知心理学中的组块原则。

五、语言结构的独特优势

汉语的一大特点是词、短语和句子结构原则基本一致。无论是词、短语还是句子,都包括五大基本结构: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而“刚性需求”和“刚需”同属于偏正结构,当“刚需”能够满足“刚性需求”的表意,且表意单一、清晰、明确时,就完美替代了“刚性需求”而进入了现代汉语中。

“这个鞋,你是刚需吗?”,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词汇也紧随着客观世界的改变不断纳新,“刚需”不仅进入了汉语词汇,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不仅仅是“刚需”,“柠檬精、我酸了、硬核、给力”等词汇的大量涌入,不是奇观、也并非昙花一现的倏然而逝,究其原因到底为何?这一定是因为它是我们表情达意所“刚需”的。

猜你喜欢
语素刚性音节
《通用规范汉字表》非语素字统计与思考
刚性隔热瓦组件拉伸强度有限元分析与验证
自我革命需要“刚性推进”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拼拼 读读 写写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看音节说句子
再谈语素
“语素”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