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杰/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要想说好普通话,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普通话,即明确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 hua)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语。普通话的定义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进行定义的,这三个方面一经确定就出现了许多地方音、方言词汇、方言语法,而要分析贵州人说好普通话的难点,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贵州话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贵州省内少数民族众多,各个地方的方言其实很复杂,如是要定义一个“贵州话”的概念是没有的。而一般来说,贵州话是以省会贵阳的方言为代表来看的。贵州话是属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与四川、重庆方言相似,由方言区来看是北方方言区,其发展趋势是随着西南官话的发展特点发展的。它并没有受到方言危机,相反,由于它与普通话的语法系统具有极大相似性,得到了与普通话的共同发展。本文将从贵州方言的语音发声、词汇选择、语流音变等方面来解析贵州人提升普通话水平的难点。
在音节构成上,二者并无大的差异,最大的难点应是在声母、韵母的实际发音上,这类发音的音变并不是音位变体,而是另一套约定俗成的语音系统。普通话中平翘舌(z/zh、c/ch、s/sh)、鼻边音(n/l)、前后鼻(n/ng)的三个特征发音即成为了贵州人说好普通话的“三道坎儿”。
“第一道坎儿”是在平翘舌音当中,普通话中舌尖上翘轻抵硬腭前端发音的舌尖后音(翘舌音)在贵州话中即一律发为舌面放平舌尖轻抵上齿龈的舌尖前音(平舌音),即平翘舌zzh、cch、ssh 不分,改读平舌(威宁有记翘舌的)。
“第二道坎儿”是在鼻边音当中,普通话中舌尖上贴上齿龈发音的舌尖中音n 与舌尖轻抵上齿龈发音的舌尖中音l 无意识上的区分,即鼻边音区分困难,边鼻音nl 自成一派。舌头发边音l,却又受云南话鼻音化的影响,部分细音在读变音时,鼻音同时发声。洪音则是纯粹的l。这二者的区别当地人无意识上的区分。
“第三道坎儿”是在前后鼻音当中,普通话中音节末尾舌尖上贴上齿龈归音的前鼻音素n 与舌根软腭成阻在音节末尾归音的后鼻音素ng 在贵州话中一律改为发前鼻音n,即前后鼻韵n g 不分,改读前鼻韵(anang 绝大多地方是分的很清楚的)。而在发前鼻音n 的时候元音韵母也会受到影响而鼻化或者过早鼻化。
这三道坎儿会使贵州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出现辨音困难的问题,体现在:不知道哪些字读平舌,哪些字读翘舌、在发出错误读音时不能及时意识到、由语言习惯影响出现矫枉过正或翘音过翘的现象等方面。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由世代语言习惯留下来的语音现象,虽然在生活中确实仍在使用和高频率出现,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人们在意识上已经能够区分和辨别,只是在实际口语表达中无法熟练地掌握。如:遇到u 时w 发国际音标的/v/音、遇到[u]时[h]发[f]音。这些语音习惯不会造成贵州人意识上的h、f 不分,只是在实际的口语表达中会造成口语中的h、f 不分,稍加训练可以克服。在语音发音方面,对于贵州人想要达到二甲水平的普通话,最重要的是克服上述的“三道坎儿”。
除了声母之外,在韵母发音方面也具有部分难点。在发撮口呼韵母时,由于贵州话中,部分方言会直接用i 或者u代替,所以会导致这部分方言地区的人们在说普通话时撮口呼没有力度、不集中,听感上像另一音位的情况。而在其他的韵母音位变体中,舌位滑动变化的不精准也是其中一个需要注意的难点。由于方言习惯,部分地区a 音偏瘪、靠前造成ang、ao 等靠后的a 音不饱满在听感上被断为缺陷,但这一点是针对于需要掌握一级普通话的播音员主持人提出的较严格要求。
在声调方面,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类即“阴阳上去”,用五度标记法将调值标为“55、35、214、51”。根据西南官话的声调规律,贵州话中的声调规律也可以大致的看为顺序变化,即把普通话的1、2、3、4 声按1、3、4、2 声来读。除了部分保留入声的地方,如都匀、黎平、丹寨、麻江等地区有5 个类型的声调和调值,其余大部分地区,如省会贵阳市区,这儿的入声已归派到阳平,仅四个声调和调值。贵阳话听起来和普通话不同的地方,不过是把普通话的二声读得类似三声,但是没有转弯,后面转弯的部分被省略了,类似211 的调值类型;三声读得类似四声,但并不完全类似;四声读得像二声,但调值相对普通话的阳平较低。一声基本不变,只是没普通话中发音那么重,在部分词语或某些词语的部分具体语境中,读音调值也会相对较低。其中,部分读去声的字(第四声字)改为阳平,极个别改为阴平。
由于贵州话的语音发音与普通话的发音并无过大的差距,几乎是和普通话发音规则一致,所以会使很多使用方言多年的人分不清到底哪些词汇是普通话,哪些词汇是方言词汇,再加之网络发达,自媒体平台小视频火热,网络上的“塑料普通话”鱼龙混杂,对此词汇混淆现象更是加重一层。
部分贵州人在实际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会遇到发音近乎标准,但是口语表达时、朗读时却显得生硬,没有普通话抑扬顿挫、高低转降的音律美感。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语流音变”,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音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
在这当中涉及到轻声、儿化韵、语气词“啊”的变音、上声变调、词语轻重音格式等等语流中的音变现象,也正是这些音变现象,促进了普通话口语流畅自如、抑扬顿挫的自然美感。儿化韵在部分方言中会被常使用,所以这并不是最大的难点,最大的难点应该在轻声和词语轻重音格式两方面。
在词语轻重音格式方面,由于南方地区,大部分的人语言习惯是将重点放在前面说,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倒装语句的现象,而在词语的轻重音格式中体现出来的就是将“中重”格式的词语读成“重中”或“重次轻”格式,如是听起来就是“拖腔甩调”的感觉,不利索,不干净。
而在轻声方面,在南方地区,并不是没有轻声词汇,而是将轻声发实了,于是听起来就是没有轻声,而在方言词汇中,许多的轻声词汇会被叠字词或其他的词汇代替,如:“孩子”被“小孩儿”代替。对于一些北方话中约定俗成的必读轻声词,在南方却是一律读实声。如是以来,在贵州人学习普通话中,轻声将成为能否说出轻盈流畅自如的普通话的关键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贵州人乃至南方人,应该多多积累必读轻声词和掌握轻声读法规律与词汇规律。
如之前所说,包括贵州人在内的南方人习惯将重点放在前面说出来,将人物、地点、时间等辅助因素放在语句后面补充,如:吃饭了吗你昨天晚上?这样的语句即为语序混乱,是普通话中的病句,但是在方言环境中并不会被指出错误,所以,这类的“倒装语序”会成为普通话口语表达中的一个难点,虽然不至于听不懂或者听不明白,但这毕竟是语法错误,是不规范的,实在不能说是规范的、标准的普通话。
贵州人要想说好普通话,前路必定是漫漫的,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困难点提出此几点,但应远不止,但是学习一门语言,离不开的就是多说、多看、多积累三个步骤,持之以恒的坚持,总有一天会成功。话说回来,广大贵州同仁也不必过于恐惧学习普通话,说到底,贵州话也还是北方方言区,在大部分方面还是与普通话相近的,需要克服的难题是有限的,克服后的收获与进步是无限的,只要持之以恒,不骄不躁,每一个贵州人都能在普通话的天空里展翅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