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程芳/1.西南大学镇雄县第一中学;2.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
《“跳菜”——南涧彝族的飨宴礼仪》秦莹著,于2010年发表。跳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浓浓的文化内涵。跳菜作为当地彝族举行盛大活动时所必须的一种习俗,颇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一种“办宴席”上菜时诙谐幽默难度极高的艺术呈现。2008年“南涧跳菜”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研究价值极高,作为外宣翻译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关系甚大,可见,好的翻译极为重要。译者以纽马克的跨文化交际翻译为视角对跳菜第四章第一节进行翻译,对原文中出现的大量的文化负载词,长难句进行处理。最后,译者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试图归纳总结出跳菜作为外宣翻译的一些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以期划上跳菜作为外宣翻译之翻译方法借鉴的一笔。
笔者将翻译过程分为三步:译前准备,译中,译后。第一步就是通读全书,对源文本进行分析,从文本类型,语言风格,文本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将遇到的一些翻译难点进行分析,采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一些适合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题,对于还不能解决的难点,译者分析之后从纽马克的跨文化交际视角进行指导翻译。最后,译者对译文进行审校,若目标语读者能和源语言读者感受相似,基本达到等同的效果,那么此翻译可以算是一次突破。
1、源文本类型分析
跳菜属于信息性文本,讲述跳菜的由来发展,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菜作为外宣翻译的跨文化传播极为重要。源文本出现许多文化负载词,在翻译的时候如何重现其文化特色是一个难点。故而,译者以纽马克的跨文化交际为视角,对这些文化负载词进行处理。若目标语读者能和源语言读者感受相似,基本达到等同的效果,那么此翻译可以算是一次突破。
2、源文本语言风格分析
跳菜常现于无量山,哀牢山一代,是大理南涧彝族的一种飨宴礼仪,作为一种少数民族独有的特色文化,其文化渊源,文化底蕴极为深厚。 故而,其原文中出现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针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文化负载词,译者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 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对“跳菜”、“跳菜的翻译”、“跳菜的文化渊源”、“彝族文化”、“少数民族特色词汇翻译”、“外宣翻译”等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笔者归纳总结出一些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解决了一部分难点。对于不能解决的难题,译者以纽马克的跨文化交际翻译为视角进行处理。试图归纳总结出跳菜作为外宣翻译的一些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以期划上跳菜作为外宣翻译之翻译方法借鉴的一笔。
交际翻译的目的在于让目标语言的读者与原文读者的感受及效果尽量贴近,而语义翻译则致力于在目标语言的表示范围内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确切意义[1]。若目标语读者能和源语言读者感受相似,基本达到等同的效果,那么此翻译可以算是一次突破。
纽马克提出两种翻译方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将文本类型分为三类: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呼唤型文本。两种翻译方法与三种文本分别对应。彼得·纽马克文本类型中的信息型文本又可细分为科普性和文学性,前者采用语义翻译法,而后者则采用交际翻译法来译[2]。
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系统地将文化分为五类: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以及语言文化[3]。本文在奈达的基础上《“跳菜”——南涧彝族的飨宴礼仪》中包含的文化负载词分为四类:生态文化负载词,包括山川河流、地名国名,重大事件,自然资源,地质结构,等自然环境因素;物质文化负载词,如工具、兵器,衣服,食物等;负载词祭祀仪式等;语言文化负载词,即反映特定语言特点的词语,如数字、成语等等。
1、生态文化负载词
原文:宝华镇
译文:Baohua town(located in cent ral east and enlisted in home of Chinese folk culture and art)
原文:无量乡
译文:Wuliang country(Yunnan Da li)
原文:小东湾镇
译文:Little Dongwan town( located in southwest of Nanjian)
分析:通常情况下,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三大原则即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及可接受性原则。然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由于习俗,历史文化的因素,存在许多困难。翻译时可采取直译,意译,音译的翻译方法[4]。译者采用了音译、直译、加注的翻译策略。采用直译能够将原文地名的特色很好的保留,直译能够很好的诠释出地名的属性,该地名属于镇。三个地名均采用了加注:加注的方式使得译入语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宝华镇该地名的一些重要的信息,更好的服务于译入语读者,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加注能够避免歧义,无量乡,在我国有两个: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原文所指的无量乡是指南涧跳菜存有之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县。加注使得小东湾镇的地理方位得到很好的呈现。
2、文化负载词
原文:祖上兴下的
译文:originated from ancestor
原文:观音市或观音会
译文:Guanyin festival (A Dali culture held in 15th March for trading gathering and exchanges of culture and sports about seven to ten days )
分析:此处“祖上兴下的”属于文化负载词,因此翻译的时候可采用归化,异化进行处理。根据外宣翻译的特点,又根据文本的特点,将之归类为信息型文本,所以翻译时尽可能保留原文同时要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所以此处采用归化处理,故而译文更加符合少数民族文化外宣需求。对于观音市或观音会的翻译,译者采用直译,音译加注的方式,直译呈现观音市的属性即大理南涧的一种节日,音译保留了大理南涧这一节日的文化特色,韵味。无加注会让译入语读者不知所云,加注能够更加详细的阐述这一节日的活动以及日期。
3、物质文化负载词
原文:大筒、长号、锣、大钹、 唢呐、闷笛
译文:Big barrel, trombone, gong,big cymbal, suona, flute
原文:锄头、托盘
译文:hoe, tray
分析:这些中文乐器在英文中都有与之对应的表达,故而译者采用直译的方式进行处理。锄头、托盘这种工具也能够在英文中找到对应的词汇,采用直译也能使得译入语读者清楚明白。
4、语言文化负载词
原文:原汁原味
译文:original taste and flavor
原文:风马牛不相及
译文: be totally unrelated
原文:牛劲
译文:persistence
原文:土拉巴几,老土
译文:old—fashioned villagers
原文:骨子里看不起
译文:look down upon deeply
分析:语言是社会现象,两种语言社团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词汇空缺在所难免。英汉在词义上的对应性表现为:完全对应罕见,部分对应为常态(一对多,部分重合现象)。针对一词多义现象,翻译时需要参照上下文确定该词所表达的具体含义。针对部分重合现象,尤其一些特定文化内涵的词,翻译时可采用替代或者使用上下义关系词来进行解释。原文中的“原汁原味”,“风马牛不相及”等词,翻译的时候,如果采用直译,那么译文将完全失去原文的含义,脱离原文,使得译者不知所云。故而,译者采用意译方式处理,翻译时结合上下文确定了该词所表达的具体含义。例如,此处“原汁原味”不是表达某种食物的口感,而是指尽可能还原原事物的风格,韵味。同理原语境“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戏剧和舞蹈同属艺术的大类”,此处如果采用直译,会让人不知所云,使得译文完全脱离原文,因此笔者采用意译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目标语读者。
原文:吾切拔
译文:Wuqieba (people who carry and hold the plate of dishes )
原文:吾下拔
译文:Wuxiaba ( people who alloca te the dishes)
分析:此处作者采用了音译加注的翻译策略。如果采用单纯的音译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加注是必要的策略。这是少数民族特有的词汇,归为语言文化负载词。作为外宣翻译传播少数民族特有文化,那么尤其针对这些特色词,尽可能保留其语言风貌。故而译者采用零翻译方法,即音译加注的方式。使得目标语读者不仅对这些词汇有所领悟,也将对其深层含义加深理解。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挑战,译文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好的译文能够很好的弘扬中国文化,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合作交流,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故而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宏观上看,译者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具备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架构,在翻译过程中须集思广益。尽可能了解文化背后的真正含义。了解中英文化矛盾冲突,思维方式的差异,语言习惯的差异以便译出更好的译作。微观上看,作为一种外宣手段,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应该把握一个全局,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感受类似。
在跨文化交际地位日益凸显的当今社会,翻译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好的翻译更是对文化的成功传播与否攸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形之下,跳菜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外宣翻译,其翻译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文化传播的成功与否。跳菜原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如何得到最好,最完整地重现,包括其特色,风格,味道,情感,做到更好的传播我国云南少数民族跳菜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其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