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佩
/合肥师范学院
社会实践是高校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是不断增强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服务社会、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在高校立德树人的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希望面临新时代时,所有青年能把“装在脑袋里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成为一名实干家。①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的过程中,教育部提出了切实构建包括实践育人体系在内的十大质量提升体系的基本任务,要求高校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②
近年来,合肥师范学院立足60余年办学积淀和师范教育传统,确立了“师范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提出了“举行知旗,走应用路,创师范牌”的特色办学之路,坚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强化实践育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形成了以“行知学堂”实践活动为核心的实践育人体系。合肥师范学院暑期行知学堂始于2013年,7年的时间里,累计建立近万个行知学堂,以安徽省为核心覆盖到全国20多个省市,超过3万名“小先生”服务留守儿童近11万人。“小先生”们围绕思想教育、兴趣培养、科学普及、情感教育、心理辅导、劳动教育、公益实践、安全防护及课业辅导等九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和青年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才。行知学堂作为合肥师范学院的社会实践品牌活动,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充实了第二课堂内容、切实发挥了实践育人功能,取得了良好的实效。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是由校团委来统一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操作在各二级学院的分团委层面完成。由于社会实践队伍数量庞大,除了团委老师,辅导员成为了指导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乏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经验,很多辅导员在带队的过程中“一边带,一边学”、更有甚者直接不学,放任学生自我开展活动。经验提供不足、跟踪指导不够,这在导致社会实践团队的活动质量不高、内生动力不足的同时,降低了指导教师的职业效能感。
就合肥师范学院来说,社会实践分为社会调查与“行知学堂”两种,全校“师范生”需要参与行知学堂,非师范生不做硬性要求。没有了规章制度的约束,很多“非师范生”不知道从何处寻找自身能力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最终找个兼职、拉个横幅、拍照打卡、交篇报告草草了事。而对于部分一心想要参加行知学堂的非师范生来说,应该如何联系社区、如何宣传与打造学堂、如何安排学堂教学内容、如何应对各式各样的教学问题、实践中涉及到的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相关的基础知识成为了他们活动开展的知识“盲区”。虽然目前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已经设置了“思想政治综合实践课”,将社会实践纳入课堂教学,但承担教学主体的辅导员老师仍旧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如何为这些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学生教授行知学堂开展过程中的基础知识,成为了行知学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的社会实践考核采取的是“答辩式”,具体的考核指标还未进行细化,这容易产生结果“偏差”。行知学堂的建设成效,是由其建设地点(农村还是城市)、建设时长、团队人数、团队专业设置、团队服务留守儿童人数、团队的宣传报道、学堂成效等系列因素共同作用而成,每个因素所占比例为多少,都将成为除答辩之外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总结评比之后,除了表彰文件之外,缺少了对于优秀的行知学堂的典型事迹宣讲与丰富的经验分享,优秀的团队依旧优秀,缺乏经验的团队没有总结学习的渠道,社会实践活动难以“闭环”。基于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很多社会实践活动持续时间不长,活动团队要么“打一炮换一个地方”,要么“干完一年队伍解散”,有限“生命周期”的团队与活动地点,难以形成“润物无声、绵延不绝”的育人成效。
所谓实践活动“项目化”,就是立足国家政策,结合学校的科研发展水平、学科设置、学生生源分布情况,将社会实践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将社会实践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将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将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主动寻找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条件的社会实践项目。结合当前国家的热点议题和重大发展战略,结合省情、校情、师生情,从前期项目实施方案的策划,到
培训、组织、引导、跟踪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再到全面总结、表彰典型、扩大宣传,学生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社会实践活动有了具体内容、可依托的载体与经费支持,实现成果共享。
1、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对口需求
各级企业、社会公益团体,要实现和目标高校的双向对接,为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资金支持。要制定相对应的制度、措施保障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推出相关激励措施,有效发挥镇政府、村委会等基层政府的重要作用,激发高校师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实践的浪潮中,在提高师生们的调查、科研、教学能力的同时,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还应与政府合作,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资源对接线上平台,将高校资源(我能提供什么)与社会资源(我们需要什么)数字化、具象化,实现社会实践前期的高效对接。
2、整合高校资源打造师生队伍
打通学校各部门,打造兼具专业性、综合性的师生队伍。为指导教师设立统一培训平台,鼓励专业对口教师加入指导教师队伍,细化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将辅导员、教师的指导工作、指导成果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相挂钩。将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学分体系,制定全面的学生指导手册、设立专门的社会实践前期课程,让有意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们“有章可循”、“有技可学”、“有典可查”、“学有所用”,减少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走的弯路,也保障了高校整体实践活动的质量。
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化”,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将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服务持续接轨。通过制定实践基地建设目标、签署基地共建协议、制定社会实践活动长期活动计划保障社会实践“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2019年4月30日,在五四运动1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③社会实践是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的舞台,时代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形式也在不断更新迭代,随着三全育人工作的逐步向纵深推进,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还需妥善解决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通过活动项目化、资源政和话、实践基地化,助推实践育人机制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工作中实现新的突破。
注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网,2018-5-2.
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2019-2-24.
③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网,201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