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图书馆联盟模式探究

2020-11-18 08:57孙秀良高彦静吴万玲
兰台内外 2020年21期

孙秀良  高彦静  吴万玲

摘 要:本文针对图书馆联盟发展后劲不足,结合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提升自身科研服务能力的需要,提出研究型图书馆联盟模式,以科研合作为纽带,形成联盟、成员馆和馆员利益共同体。以期为“双一流”驱动下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及图书馆联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联盟 研究型图书馆 联盟模式

引言

图书馆联盟是一种很好的馆际合作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图书馆资源的不足,保障读者的信息需求。自1995年我国首个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创建以来,各类图书馆联盟随后纷纷成立,有些图书馆联盟按地域划分,如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首都图书馆联盟等;有些图书馆联盟以行业划分,如全国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煤炭高校图书馆联盟等。尤其近几年,在国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带动下,给图书馆联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17年,广东、香港和澳门的大学图书馆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联盟,旨在促进两岸三地图书馆事业协同发展。国际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图书馆联盟发展方面起步较早,形成了系统的联盟体系。尽管我国也十分重视图书馆联盟的建设,联盟有共同的章程、制度、愿景,但在具体的合作行动上,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未能长期保持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目前图书馆联盟的不足出发,结合“双一流”驱动下的研究型图书馆建设要求,提出研究型图书馆联盟模式,促进图书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打造服务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型图书馆。

一、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目前,我国图书馆联盟存在管理机制松散,合作程度较浅,参与积极性不高,联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原因在于各成员馆之间的合作,主要停留在资源共享上,虽然解决了读者使用资源的方便,但各馆实力没有从联盟中得到提升,馆员的自身能力也没能在联盟的工作学习中得到成长,这种合作模式,受益面比较窄,那么,在本馆利益和联盟利益发生冲突时,都会以本馆利益为先,使成员馆和馆员很难有自主性去积极参与联盟事务。之前,常青等探讨了数字图书馆联盟成员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提出巩固图书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政府保障经费制度,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等发展对策,但这些都属于外部对联盟发展的支持,也没有从图书馆和图书馆员自身的利益出发。图书馆联盟的发展离不开成员馆的支持,离不开馆员的努力工作,反过来,成员馆和馆员也希望从联盟的发展中不断成长和获益,那么,如何让三者共同获益,实现三者共赢,是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研究型图书馆建设的要求

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离不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同时需要图书馆对科研有更深层次的支持。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对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图书馆加强学术功能,具备高水平的情报分析、加工能力,为科研人员提供从选题到成果转化贯穿整个科研过程的情报服务,同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那么,由传统图书馆到研究型图书馆的升级转型势在必行。一直以来,图书馆主要以服务为主,科研工作不多,科研项目也很难申请,如今,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推进下,尤其是2017年国家教育部部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以来,国内高校对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科研支持和决策支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也迎来了发展科研的好机遇。但由于图书馆自身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科研基础较差,科研人员较少,科研条件更是捉襟见肘。那么,可以尝试图书馆之间的科研合作,包括馆员之间的合作。许子媛提出了面向科研的图书馆学科服务联盟模式,将图书馆联盟和学科服务结合在一起,打破了图书馆面向本校提供学科服务的模式,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思路。季梵梳理了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指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需要研究型的图书馆,做好学习、教学、科研的支持,剑桥大学更是支持馆员在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兼职,协助完成信息情报工作,并参与相关研究。国内大多数图书馆还没有参与教师项目团队的科研实力,对教师的科研支持深度不够。基于此,图书馆可以通过联盟之间的科研合作,合力攻克科研难关,在联盟整体的带动下,有效提升馆员的科研能力;针对科研能力较弱的馆,可以在合作中实现精准帮扶,积极促进每个研究型成员馆的建设。

三、研究型图书馆联盟机制

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管理、动力、激励、信任、供求、协调等方面,在涉及利益平衡上,包括规范利益规则、合理分配、成本补偿、奖励绩效等。在目前的运行机制下,联盟图书馆的合作并不紧密。本文提出研究型图书馆联盟机制,加强科研项目合作,形成图书馆联盟、成员馆和馆员利益共同体。

首先,联盟的各项发展以科研项目形式呈现,各成员馆协同完成,馆员承接项目。也可以理解为成员馆提案,联盟立项,馆员申请,三位一体,馆员在促进成员馆和联盟发展的同时,又有项目资助,极大的调动了馆员的积极性。其次,以联盟为科研团队,联盟牵头申情课题,吸引合作。联盟的综合实力强,能够尽量保证各类课题的获得,再由各成员馆的馆员共同合作完成,可以拟补单个成员馆科研实力不足的缺点,馆员也在科研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反过来促进联盟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进一步给联盟带来更多地科研资助,形成良性循环。第三,成立联盟图书馆科研服务团队,为各成员馆所在大学提供联合科研支持。在拓宽科研支持服务层次的基础上,也促进了联盟图书馆所在大学之间的联系。第四,形成联盟成员在合作中的帮扶机制,联盟成员可以是大中小馆结合,这样既可以实现对小馆进行精准帮扶,又能够分担大馆的任务压力,有效促进各成員馆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建议研究型图书馆联盟成员不宜过多,最好所在图书馆的高校重点学科方向相近,应该以“小而专”为建设目标,其它图书馆可以参照成功联盟案例,成立多个联盟,这样也能促进联盟之间竞争进步,保持联盟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研究型图书馆联盟机制中,以研究型图书馆建设为契机,以科研项目合作为纽带,以馆员价值自我实现为动力,让馆员、成员馆和联盟形成命运共同体。面向世界,联盟可以同其他学术团体比肩,在学习和竞争中壮大和进步;回到自身,联盟又是成员馆和馆员的归宿,可以成就图书馆人的风采。

四、研究型图书馆联盟对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积极作用

目前,国内大多数图书馆的实力很难支撑学校的科研学科服务,研究型图书馆联盟可以有效地加强图书馆之间的紧密合作,并提升各个图书馆的科研能力,促进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强大,提高对学院老师科研服务的支撑,进而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首先,研究型图书馆联盟培养了素质精良的科研专业队伍,能够为学院和学科发展提供深层次的情报服务。其次,研究型图书馆联盟的科研成果,如知识库,机构库等,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服务平台。再次,研究型图书馆联盟的科研团队,能够建议研究方向,提出课题的创新点,与学院教师协同创新,合作发表论文。第四,研究型图书馆联盟可以成为本科生的科研实训基地,培养未来工作和科研所必备的信息素养能力、课题设计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等,提升学习人才培养的支撑。第五,研究型图书馆联盟带动了成员图书馆的自身实力,加强了图书馆的学科建设,也同时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学科实力。

五、研究型图书馆联盟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政策优势。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及我国提出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建设研究型图书馆和研究型图书馆联盟提供了时代的发展机遇。其次,资源优势。联盟是各个成员的合集,形成集群优势,为各成员馆提供更多资源,各成员馆也基于联盟的特定任务和目标,开展深度合作,形成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次,人才优势。各成员馆的科研主力集中在一起,形成一支优秀科研服务团队,不仅能合力开展图书情报类的课题,还可以对学院开展深层次学科服务。第四,结构优势。实行“小规模+行业特色”的联盟结构,小规模容易协调一致,成员参与感强,也容易实现精准帮扶,行业特色,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互助互惠。第五,互联网为跨地域合作提供保障。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线上办公,线上会议随时随地进行,有效积极开展联盟成员之间的沟通、学习和交流。

六、研究型图书馆联盟长效机制的强化措施

首先,让圖书馆联盟成为社群中心。在学术合作的基础上,构建起社交团体,融入生活,成立我们图书馆界自己的大社区,发挥整个联盟的包罗万象的综合力量,联手开展活动并实现共赢。其次,体现图书馆联盟的社会价值。在加强联盟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帮助弱小图书馆进步,关注西部图书馆的发展,以及广大农村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合适的帮助,促进文化的交流,满足最广大人民对文化的重要需求。再次,加强社会合作。一方面满足企业对科研信息情报的需求,另一方面吸收社会资金为联盟事业发展提供资助。还有必要建立联盟和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推进图书馆联盟社会责任的积极落实,还可以为企业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资源保障。第四,给年轻人提供机会。年轻人是联盟的活力源,是工作的排头兵,也是未来的领导者,能够推进和带动整个联盟社群的积极正向发展。第五,加强国际交流。在国际交流中,能学习国外的经验,促进合作,建立起国际关系网,不断提升联盟的价值。第六,要有长期的发展愿景。为联盟规划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蓝图,让联盟的发展成为我们终生进行的事业,让馆员、图书馆、图书馆联盟相互成就,共同发展。

结语

图书馆是一个大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滋养大学生心灵、培养文化自信的基地。随着“双一流”的建设发展,图书馆人须及时更新自己的传统角色,赶上时代变革的节奏,挑战现有的工作方式,体现出应有的自身价值。研究型图书馆联盟有助于激发科研潜能,助力图书馆转型;有助于促进相互学习,提升图书馆人的职业力量;有助于一体化融合,保障联盟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高质量学科服务和学术评价的开展,为“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助力。研究型图书馆联盟能够发挥团体的综合力量,有效支持、帮助图书馆人融入学术圈,构建起学术人际,迎接变革和创新,能够积极有效应对图书馆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成就图书馆人的未来和价值。

参考文献:

[1]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 [EB/OL]. [2020-08-15]. http://www. libnet.sh.cn/newsirn

[2]首都图书馆联盟 [EB/OL]. [2020-08-26]. http://www.clcn.net.cn/ special/cla/chengyuan.htm

[3]樊长军.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回顾及展望[J].情报探索,2016

[4]徐淑娟,江艳霞.煤炭高校图书馆联盟构建行业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研究[J].情报探索,2016

[5]李铁梅.粤港澳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策略管见[J].图书馆学研究,2020

[6]屠淑敏,史梦琳,殷叶玲,胡 洋,周宇麟.国际图联趋势报告——2019年新进展[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

[7]鄂丽君.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1

[8]张红芹,赵乃瑄.国内典型区域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

[9]王 怡,邵 波.国内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发展现状:内涵缺失和结构重塑[J].图书馆学研究,2020

[10]云 珊.我国公共图书馆跨区域联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8

[11]王明惠,王颖洁.全国外语院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当代图书馆,2016

[12]赵天姿,张秀美,景民昌,管 绪.新信息环境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研究,2018

[13]李 梅.美国10所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实践研究[J].现代情报,2017

[14]邓 扬.研究型大学视野下的图书馆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

[15]常 青,王静儿.数字图书馆联盟成员自身利益平衡机制探析——以宁波市数字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

[16]赵天姿,张秀美,景民昌,管 绪.新信息环境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研究,2018

[17]任萍萍.“双一流”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体系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19

[18]孙 琳,樊长军,连宇江,赵军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石油高校图书馆联盟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19]袁 青,施 亮,陈 梦.“双一流”驱动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9

[20]沈 玲,李秋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长三角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

[21]许子媛.面向科研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联盟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

[22]季 梵.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图书馆战略规划比较分析及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

[23]杜杏叶,李亚峰,李 贺,王 硕.我国图书馆联盟管理与运行机制现状调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

[24]杜春光.图书馆联盟运行机制模型研究与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7

[25]揭育琨.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利益平衡机制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

[26]陈 晋.高校图书馆联盟利益平衡机制研究——以福州地区大学城图书馆联盟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5

[27]潘松华,孙素云,吴小玲.图书馆联盟利益均衡机制构建研究——基于江苏高校图书馆区域联盟的实例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4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