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情境,打造别样精彩的数学课堂

2020-11-18 21:23李海华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初中数学策略

李海华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主要从以生活情境促感悟、以情感情境促热情、以实验情境促理解等角度阐述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他们情感的共鸣,调动他们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让他们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求知识,并实现知识的内化。情境的创设能营造促学的氛围,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情境具有生活性,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知、理解所学内容;情境具有形象性,能让数学知识变得可以触摸,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情境具有情感性,能唤醒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励他们去主动探索,引发学生的情感波动,能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知识感悟

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向生活世界,建构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感悟数学、探索数学,在体验中形成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并将知识内容转化为生活体验,并从中获得深入的理解。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引发学生的参与、合作,引入情境,引发他们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一课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在长64米、宽40米的矩形场地上修筑同样宽的相互平行两条路,还有一条与它们垂直的道,余下的部分作为耕地,要使得耕地面积为20000平方米,道路的宽是多少米?教者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让他们经历探索求知的过程,并从中找出数学问题。又如在《圆》一课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形的物体处处可见,有车轮、古钱币,它们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请问,他们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教者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去探索与圆有关的概念与性质,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

二、创设情感情境,引发参与热情

学生有了情境的参与,他们会全身心地投身于活动之中,主动配合数学教师的教学,并能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兴趣。师生之间共同探索、共同分享,能引发情感的共鸣。教师要立足于學生的视角分析,寻找知识与情感的切入点,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自然会信任老师。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可以通过语言的激励,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引入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初中生对未知世界充满着好奇,但也有消极、被动的一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能调动自己的积极情感,去主动参与探索求知。如在《正多边形与圆》一课教学中,教者以多媒体呈现与正多边形有关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图形,说说这些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中,你能从中找出正多边形吗?你知道正多边形与圆有什么关系?怎样作一个正多边形?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多边形与圆之间的联系,从而会去主动探寻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创设实验情境,促进深度理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探索发现,并在探索中实现知识的内化,把握知识的本质内容。教师要引领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掌握数学规律。在几何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可操作性的内容,引学生去割补,感知图形的形成过程,体验图形的形成与分解,从而能增进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理解,以及数学兴趣的培养。如在探求《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时,教者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学生用特殊三角形观察法,拿出身边的直角三角尺,分别求出各个三角形的度数,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45°+45°=180°,另一个三角形的度数是90°+60°+30°=180°,并提出猜想,任意一个普通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有的学生运用测量法,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并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的和,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也有的学生运用了翻折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到一边上,发现折成的三个角组成一个平角,由此推断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也有的组用割补法,将三个角分别标注,并将它们割下来,并拼成一个角,通过观察猜测它们合成的角是平角,也有学生用量角器量出是180°。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通过几何画版去探示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动态的演示,学生能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计算方法。教师创设多样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能掌握探索数学的方法。学生不仅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学会了提出问题,学会了主动思考,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课堂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解数学知识的微妙。教师要依托情境,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让他们乐于探索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从而能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吕传汉.教学情境与数学问题[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夏小刚,汪秉彝.数学情境问题创设与数学问题提出[J].数学教学学报,2003(01).

[3]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对构建主义的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5(04).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初中数学策略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