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玉
◆摘 要:班主任在小学开展德育工作中,需要以学生心理发展为依据,通过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测试了解其心理状况,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初期阶段,是思想认知和行为基本形成时期,这对学生人格塑造和行为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落实德育教育,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和行为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心理;沟通宽容
班主任的工作除了教学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班主任要遵循平等、尊重、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用爱心和真情滋养学生心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可通过以下方式落实德育教育。
一、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学生思想,才能更好的进行德育工作。班主任可利用科学测评对学生进行品德测试和心理评估,做到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班主任可通过对性格、气质和能力等进行测试或调查,以调查结果为依据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这样便于班主任快速了解每位学生,从整体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以此帮助班主任制定有针对性的学生及班级管理方案,促进班主任工作可以科学有效的开展,同时有助于拉近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感情,以此为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二、加强和学生的情感沟通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增进和学生的情感沟通,做到时刻关爱学生。在德育教育中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爱心和责任,因此爱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情感沟通是爱学生的主要表现手段。班主任在和学生沟通时,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同时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一是要转化角色,以小学生的思维去思考,把学生当成朋友,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要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客观全面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二是要赞赏、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理意识,同时要在师生间营造和谐的交流氛围。如微笑面对学生;有效运用鼓励语言:这件事情你处理的不错,你的解题思路很特别,你很勇敢,如果换做别人会没有你做的好……在运用鼓励语言时要具体到学生做了怎么样的事情,表现了怎样的能力以这样的方式去进行赞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并且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三是讲方法,有针对性的交流。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是双胞胎也会有所差异,因此班主任在渗入德育教育时可针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方法。如针对性格活泼、反应速度快、性子急,课堂上表现过于活跃甚至影响到教学的学生,在和其沟通时,班主任可以直接进入主题,采用提问法,让其明白将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促使其体会到自身问题的严重性,进而改正错误。如针对性格孤僻、不善沟通的学生,可采用暗示的方式进行引导,语言要温柔、态度和蔼。
三、理解宽容学生
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理解和宽容学生,以此端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宽容引起的道德力量比惩罚来的更强烈,但是宽容不是没有原则的对学生的错误行为的认同,这需要通过班主任的理解宽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改正,这样可以在不伤害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使其认识错误、激发内心的正确认知。班主任在学生犯错后,不要急于批评或有其它过激行为,要先接纳,再是理性思考,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以宽容的心态对待,然后对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样才能和学生走的更近,让学生在宽容氛围中更正自身行为。如以下案例:
案例1学生觉得布置的作业很多,做不完,产生了抱怨并且把作业本随处乱扔。此时班主任可以这么问:“是吗,你真的这么认为吗?”
案例2学校组织学生观看教育意义的电影,有学生没有观看完便离开了,还表示电影太无聊,班主任可以说:“你好像不太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你对(某一情节)有什么想法……”
案例3学生考试分数太低了,理由是题目太难了(学生表情很沮丧)。班主任可以说:“恩,题目是有点难度,所以你为此有些遗憾,同时也很难过……”
以上案例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或不良思想时,班主任不需要过度关注这些行为造成的结果或追究原因,而是先接纳,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和情绪变化,在从中找寻解决方式,这样能够使学生认识错误、接受错误,同时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鼓舞,进而帮助学生改正思想和行为。
四、结束语
综上,班主任通过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加强与之情感沟通、理解和宽容学生的方式使小学德育教育得到有效落实,这既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又提升了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班主任人格魅力的熏陶和指引下,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和道德品行,这有利于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也对德育工作产生积极意义,有利于班主任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胡雅婧.谈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分析[J].才智,2020(07):136.
[2]刘天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