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彤
◆摘 要:高等教育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避免大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是重要任务。大学生存在心理危机较普遍,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构建健康的心理环境,从而消除负面心理,能够更加优秀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大学生心理的负面情绪,从而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预防与治疗,将大学生心理的负面情绪放大,主要强调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及恐惧的心理情绪,希望通过放大大学生的负面情绪找到解决办法,但效果不佳,并没有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目前积极心理学被引入我国高等教育中。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能使个人和社区繁盛的力量和美德”。积极心理学家希冀“发现和培养天才和能力”,并“使正常的生活更充实”,而不仅仅是治疗精神病。一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如亚伯拉罕·马斯洛,卡尔·罗哲斯,和埃里希·弗洛姆倡导过与人类幸福有关的理论和实践。这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于人类繁盛的理论从积极心理学家的研究那里找到了实验支持。积极心理学也向一些新的方向迈进了。且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主要是利用现阶段完善的心理学测量手段研究人类心理中的积极方面。积极心理学认为无论是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还是处于混乱心理的人,都需要得到更多的满意态度及愉悦快乐的环境。积极心理学对于人类个体的积极品质更加重视,对于人类的心理强调发觉积极方面的潜能,要改变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向,避免将人类心理中的负面情绪放大处理。应积极发展人类心理中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改变传统心理学中研究人类负面情绪出现的方向,致力于放大人类的积极心理。通过积极心理解决人类的心理问题,并且能够通过积极心理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来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在生活中体验幸福感,并将积极心理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首先提出心理危机问题,主要表明当人在面对重大危机或者生活困境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困扰,此种情况的发生是暂时性的心理失衡,其状态表现是心理危机,容易产生轻生的心理,大学生是心理危机高发人群,其此能力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发生自杀情况高于其他人,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因素由以下几方面:
1.情景性危机。情境性危机主要包括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水灾、雪灾等;还包括社会应激事件,以上两种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威胁性及破坏性,且在发生后的后果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使其产生心理危机,但自然灾害的发生人类难以控制,是一种较为正常的生活现象,大学生生活在现阶段的和平时代,一旦发生严重性的自然灾害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由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心理失衡的处理方式不恰当,从而形成心理危机。
2.大学生群体特征。人类拥有生物属性、精神属性及社会属性三种基本特征,当以上三种属性达到和谐状态时会产生心理平衡,不会发生心理危机现象,一旦三种基本特征出现失衡现象,就会产生心理危机。现阶段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小时候缺少家庭玩伴,加上父母对于子女的要求过高,并且对子女溺爱,导致大学生在小时候形成性格矛盾,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自我预想与现实相差太大,从而难以达到心理平衡。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网络逐渐进入大学生的生活,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对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使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正常交流,导致三种基本特征失衡,造成心理危机。
3.家庭原因。家长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中心主要是智力教育,忽视对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在生活中注重大学生的成绩,未曾进行素质教育,从而使现阶段的大學生个人主义较强,性格较为自私。父母对大学生过于溺爱,使大学生缺乏独立能力,在自己生活时对环境并不适应,产生自我怀疑导致对自己失去信心,造成心理危机。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生长在单亲家庭中,从而养成孤僻、悲观的性格特点,在生活中极度缺乏安全感,容易形成心理危机。
4.个体原因。心理学中明确表明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发生的事件,而是人类对于事件的看法及态度,经过大量研究表明,现阶段的大学生受到很多问题的困扰,主要包括社会环境问题、感情问题、经济问题、人际关系、就业压力及性冲动生理问题。以上问题的发生导致大学生对于应激事件产生错误的观念及处理态度,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处理以上问题时能够直面问题,冷静对待,从而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而有一定性格缺陷的大学生在面对以上问题时思想过于极端,从而情绪失控,造成严重的心理危机。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的阶段,容易发生心理危机,突发性的事件对大学生心理会带来一定的伤害,因此形成心理危机。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构建现状及问题
各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视,许多高校设置了心理课程,同时还对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加重,引起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发现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构建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1.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构建现状。高校根据国家的要求在校园内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成立心理教育课程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然后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刚入学时开展心理教育讲座,使大学生正确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高校还应在每个月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对心理教师敞开心扉,将心理问题表达出来。通过教师的积极心理教育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辅导员也会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对于发生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上报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组织,使其能尽快恢复心理健康,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构建存问题。高校在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构建时做出很多努力,并且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对大学生心理教育时还运用传统的心理教育方式,在心理教育中重心偏移,将病理性心理学及消极心理学作为主要教育标准,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侧重于将负面情绪放大来寻找根本原因,导致大学生因负面情绪过重而难以消除心理问题,仍会发生心理危机。现阶段的网络发展较快,使大多数心理教师在网络上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但网络对于大学生本身就是影响因素,对大学生无法产生心理危机干预效果,所以现阶段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起到的作用较小。
四、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构建
传统的心理学预防体系注重对大学生心理行为进行预防及治疗,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及情感等负面情绪进行引导,忽视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行为培养,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构建提出全新的策略。
1.建设和谐温馨校园环境。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在校园内生活时间较长,因此,高校应建立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在此种环境下能够心情愉悦,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利用校园中的广播播放积极向上的内容,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其积极参与,从而减少孤僻的情绪,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保证大学生的内心充满正能量,从而消除负面情绪,以此来减少心理危机发生的几率,用正确的态度及心理面对生活、享受生活,从而健康成长。
2.建立朋辈心理俱乐部。朋辈主要是指从大学生群体中选取出心理健康的优秀人才,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内心温暖善良,充满正能量,然后对其他大学生起到榜样作用,进而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使大学生群体能积极乐观地发展。由于大学生之间是同龄人,交流时不会产生其他情绪,使大学生更加放松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高校在校园内应建立朋辈心理俱乐部,使朋辈指导人能够将自身的积极心理进行传输,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组织团体活动。高校组织团体活动,能培养大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使其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从而理解交流的真正意义。在轻松的团体活动中放松内心,不仅释放生活中的压力,还能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在开展团体活动时应注意要以积极向上为主要活动内容,展现团队成员中的优秀品格,使其感染所有团队成员,进而营造出轻松的团队活动氛围,使大学生形成积极情绪,从而减少心中的负面心理问题,以此来缓解心理危机的发生,保证大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地学习及生活。
4.将心理学融入教学。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研究方向是人类心理的积极主观态度,要求心理学家运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心理疾病患者,充分挖掘人类心理中乐观向上的心理态度,从而解决心理问题。教师基于以上理念将积极心理学带进课堂教育,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将育人思想放在首位,培养大学生形成优秀品格,在课堂教育中积极鼓励大学生学习。还应加强对自身的心理教育,将自己优秀的品格展现出来,以此来成为大学生的榜样,并积极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使其互相进步,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危机情况的发生。
5.构建高校心理教育新视角。在積极心理学的影响下,高校应改变原有的心理知识系统,避免放大学生心理的负面情绪,应利用大学生心理中积极向上的方向进行培养,使其形成强大的内心素质。同时,高校可以召开心理教育讲座,在讲座中鼓励大学生进行心理积极品质的探讨,使其表示如何获得幸福,如何看待生活,以此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使其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突发性事件时也能够冷静面对,减少对于心理的影响,避免产生心理危机,以此来不断健康成长,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能够更加优秀。
总之,高校在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预防时,应了解积极心理学的真正含义,从大学生人性中积极方向进行引导,使其养成积极心理素质,面对未来的生活不再产生恐惧心理,积极面对。在高校建立积极心理学心理危机预防体系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形成优良品格和积极心理,能有效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促进大学生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俊,叶浩生.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革命吗?[J].心理科学进展,2005(16).
[2]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4]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03).
[5]任俊,叶浩生.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6(05).
[6]周嵚,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