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智慧旅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2020-11-18 08:54李花
速读·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智慧旅游人才培养

李花

◆摘  要:文章对“智慧旅游”的具体概念以及主要特征进行论述,并且探讨“智慧旅游”相关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进而从协同创新理念出发探讨了“智慧旅游”相关技能人才的具体培养路径。主要的路径包含了确立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强化我国智慧旅游行业技能人才的协同建设理念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智慧旅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1“智慧旅游”概述

“智慧旅游”具体指的是在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以及网络平台,还有手机端技术等为重要基础的创新型的旅游应用方式,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以及多样化发展特征,可以满足大部分人对于旅游资源的需求。智慧旅游包含的旅游项目十分广泛,能够按照不同人群的消费观念进而设定具体的旅游项目及内容,充分结合当前比较受欢迎的休闲旅游服务方式,进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选择,对不同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搭配。我国旅游行业对于专业的旅游人才方面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尤其是旅游专业院校针对“智慧旅游”技能人才方面的培养意识也愈发重视。但是对于真正的人才培养而言,必然需要做出全面的分析以及考虑,并且采取有效的课程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进而培养出更多专业较强的专项性人才。此外,与“智慧旅游”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管理,还有技术要求等都偏向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具体的实践技能。因此在对旅游专业人才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充分结合当下学校拥有教育以及教学资源,还有教育优势对“智慧旅游”专项人才进行培养,充分应用有效的师资和针对性手段,实现理论教学和现实应用充分结合,全面提升高校旅游专业学生的技术技能以及服务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服务质量,切实满足国内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

2“智慧旅游”技术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2.1具备个性化服务理念及能力

“智慧旅游”这个理念是建立在对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旅游项目的需求之上提出来的,其目的是能够满足广大游客持续攀升的各种个性化旅游方面的需求,其表现出的最大特征在于,选择智慧旅游出行的游客的根本出发点还有服务标准均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且,“智慧旅游”包含的服务内容以及项目都是非常多的,“智慧旅游”在服务质量以及服务范围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拓展,因此要求国内旅游类人才培养院校在对相关专业人才实施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开展对不同服务项目的有效连接,更要加强对理论以及实践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技能的训练,同时也应当将更多的关注点聚焦在对游客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方面。

2.2具备高度适应性的营销能力

“智慧旅游”对于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然成为其最大的个性化标签。当前,游客愈发关注包含网络社区、手机APP以及社交平台等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因此,“智慧旅游”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必然要求从事“智慧旅游”行业的专业人才学会应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及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针对不同游客采取不同的营销办法。实现“智慧旅游”不单单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旅游营销,更应该充分利用各大网络平台的信息数据分析游客具体的心理状态,进而为其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旅游营销策略,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以及影响力。

2.3具备综合知识的学习能力及运用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人才应当具备较高的学习以及创新能力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当今旅游技术技能人才地培养已然实现了多学科的有效融合,这也是发展“智慧旅游”的人才培养要求。基于“智慧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对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技术水平地提升,还应当充分结合旅游行业的现实发展情况,提升旅游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学习能力以及对旅游行业整体服务形式的有效创新。

3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智慧旅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随着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带来了巨大的从业危机,迫使旅游从业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学习现代服务理念,不断提升个人专业技能。此外,智慧旅游的提出也给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具体培养方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我们也应当充分对“智慧旅游”发展要求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新的实施路径。

3.1加强“连结”与“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之上实现良好发展的旅游专业“微课程”還有“反转课程”等突出的互联网学习模式有着更加突出的互动以及连结性,这是有效提升各大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学习效率和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成果十分有效的办法。此外,借助互联网提升旅游专业教学还应当做到创造性地应用各种互联网技术,尤其是要在此基础之上实现教学内容还有学习模式的创新,进而实现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活动,更能实现学生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互动。通过线上和线下有效结合的教育方式,充分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效融合,从而吸引广大学生进入到网上进行互动。充分发挥出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互联网,引导学生和老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教学内容,相关研究学者和任课老师也积极参与到在线教学中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设定较高的评价标准、体系及方式,也可以通过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方式展开教学方式、内容和反馈意见的探索和研究。

3.2利用互联网组织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互联网实训平台

第一,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学生创新专业论坛的方式,引导学生和老师加入到学习内容的交流中,也可以在论坛上以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近距离交流;第二,可以通过组建学生社团的方式,定期开展学生社团辩论,通过设计旅游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虚拟的工作岗位中,从而提升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知识学习的体验度以及参与度。第三,通过专业项目和模拟实训二者结合的方式,在校内搭建一个模拟平台和一个实战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习”的平台,有效带动学生开展专业性的旅游活动。也可以招募一些旅游机构的管理人员,尤其是人事专员进入到课程学习中,给学生们的表现做评价,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就业。

3.3帮助学生瞄准“智慧旅游”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

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诸如“智慧旅游名企进院校”等类型的活动,将旅游机构、旅游行业协会还有地方政府内部等一些成功人士,还有专业专家等等请入学校,给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也能够让学生更加认清到当下“互联网+”发展环境下应该如何进行学习,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应用到“互联网+”的突出优势进行学习和提升。另一方面,学校领导也需要准确把握当下“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旅游专业未来发展前景及发展变化,需要给予广大学生有着较强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

3.4突破机制障碍,为跨界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为了有效调动学校师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旅游专业实践和课程教育工作当中,各大高校应当突破当前学校专业教育存在的突出的体制障碍,不断改善当下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和体系,并且出台先进性的激励制度,进而达到引导和有效刺激广大师生投入到实现旅游专业教育更好发展的事业中来。

3.4.1强化专业项目的教育和指导

持续健全各大高校旅游专业创新项目导师制度,并且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與到创新教学工作队伍当中去,尤其是要对教师所作的指导工作纳入到工作量考核中,对于老师参与指导的学生创新项目荣获国家高水平项目竞赛同时获得奖励的,酌情给予其职务调动以及升职加薪的考虑,同时也要给予学生所作的优质项目一定的奖励,并且给予辅导教师一定的奖励。

3.4.2持续健全专业项目的扶植和孵化机制

持续围绕高校旅游专业学生项目的演化路径,由学校主动联系地方旅游科创园区,为学生提供旅游专业见习基地,将其打造成为培养专业旅游人才的基地。地方政府可以给予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旅游机构提供一定的资源,比如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可以和旅游机构一起申报优质科研项目,组织开展一些常规性的答辩和项目申报活动,持续健全项目申报的扶植工作,还有一些后续的孵化工作,为实现项目更好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养分及资源。

3.4.3构建大学生网络专业协同创新联盟

紧密围绕高校以创建“互联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结合此模式的功能定位,不断强化和丰富组织系统的内容,丰富内部结构的设计,进而构建完善的协同教育载体,重点可以从人才培养体制设计以及创建完善的组织联盟,还有健全人才培养方案出发,打造出创新性、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3.5探索和完善市场运营机制

显然,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也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培养高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结合市场及社会需求。在借助先进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优势基础之上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以及提升教育技术。持续完善高校人才培养及运营管理机制是有效保障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育能够顺利发展十分重要的保障。

4总结

在智慧旅游的发展背景之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应当做出必要的调整。不仅要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懂技能,同时还懂新科技的专业技能型旅游管理人才,这也是未来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智慧旅游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相关企业只有牢牢的抓住智慧旅游发展的机遇,培养和发展适合能够胜任智慧旅游需要的人才,才能更好的发展旅游业,并且,使旅游专业的人才,更好的发挥其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史万莉.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05).

[2]王瑷琳.3+3中高职衔接培养旅行社智慧旅游人才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4).

[3]吕浩宇.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0(03).

[4]王红艳.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需求现状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03).

[5]李娜.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人才职业胜任素质模型构建[J].中外企业家,2020(02).

[6]陈胜花.智慧旅游视域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智库时代,2020(01).

项目基金:长沙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科研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智慧旅游"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CZLY19YB02)。

猜你喜欢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
基于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智能手机App的旅游应用研究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