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钟慧
大塑屯作为壮族少数民族聚集区,具备开发民族村寨旅游的优势。基于此,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大塑屯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困境,并提出协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业各方利益的治理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引言
百色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奇山秀水、红色资源、民俗风情、优势农业产业带等旅游资源。其中,民族村寨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历史发展的缩影,由于壮、瑶、苗、彝、仡佬、回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在百色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百色市民宗委于2009年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经过近年来的试点建设,百色市涌现了一批民居特色突出、产业支撑有力、民族文化浓郁、人居环境优美、民族关系和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培育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开展民族风情旅游、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群众收入、巩固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2014年9月荣获国家民委命名的首批340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德保县城关镇西读村大朔屯榜上有名。
一、德保县城关镇大朔屯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现状
德保县城关镇西读村大朔屯位于德保县中部,东邻足荣镇,南接燕峒乡,西依都安乡,北界马隘镇,大塑屯结合曼贝侬小西湖景区努力打造宜居、宜游环境,整个屯内楼房焕然一新,绿树花草,特色乡村风景展现出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
(一)村寨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大塑屯地处德保县曼贝侬小西湖景区内,自然风光旖旎,水域资源充沛,小西湖景区东岸是大塑屯,村屯对面是翠绿的田园,南有道路70多米,湖水环绕;四周奇山环抱,山水相映,加上景区内相邻居住着大沐屯,合称“曼贝侬小西湖景区”。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村寨旅游特色,大朔屯德保县政府相关部门在借鉴其他旅游发展县份的宝贵经验基础上,以打造特色旅游名镇名村为契机,在原有生态景色的基础上,将城关镇西读村公路沿线种植油葵、油菜花、格桑花,打造千亩花海观光带,利用现有曼贝侬小西湖资源,把大沐屯和大塑屯串联形成景区整体,开辟小西湖环湖绿道、绿柳、百里鉴河沿河、风车林、水车农作展示、休闲亭、古桥等景观带,培育沿河沿村骑行、徒步、远足、观光、垂钓、农家乐接待等休闲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将民族村寨特色文化内涵贯穿于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环节,使民间文化和乡村旅游实现“双赢”,促进旅游业繁荣。
(二)政府政策支持
德保县以深入开展实施“三千”工程(千万资金、千名保洁员、千人行动)为抓手,建设“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工作,打造“美丽德保·宜居乡村”的示范工程和亮点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2010-2015年共投入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2 523万元支持德保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重点用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体育、农村道路、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其中,特色村寨项目5个,大塑屯获得民宗委资金支持进行扶贫攻坚、改造新农村,经过改造建设,大塑屯获得“中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殊荣,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
大朔屯经过整体建筑改造和环境整治,楼房焕然一新、道路畅通整洁,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到位,是德保县推进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特色民居、特色观赏经济作物、生态环境保护,加上位于曼贝侬小西湖景区边漂亮整洁的乡村民居、优美旖旎的旅游风光带、静谧流淌的河岸,吸引了众多游客,旅游效应逐渐显现。德保县围绕生态工业、特色农业、旅游文化、山水宜居、平安和谐“五大发展战略”,以宜居环境为抓手,出台《德保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10-2020年)》和《德保县“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开展“美丽德保·生态乡村”建设,通过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举措,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加强生态乡村建设。
(三)发展前景优越
城关镇大朔屯靠近县城中心区,环境优美,市政水电网络齐全,德保县县政府对景区内的大沐、大朔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旅游基础设施和小西湖核心景观进行改造建设,景区道路通行好,能满足较大规模的旅游接待,旅游服务配套保障设施不断完善。在德保县旅游资源知名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尤其是德保红叶森林公園、吉星岩景区、德保矮马风情园以及德保拿温村、古龙名宿等知名度不断提高,绿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德保县地理位置处于百色至靖西的中间地段,而百色市有闻名天下的红色旅游资源、热点景区大石围天坑群、靖西原生态峡谷,还有湖泊、瀑布、溶洞等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丰富,每年都有众多中外游客到这里追寻伟人足迹、旅游观光。而德保县是桂西南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功举办了多届德保红枫文化旅游节,旅游产业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红叶森林公园和吉星岩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曼贝侬小西湖是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等。
随着旅游营销的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处于德保县中心城区的大朔屯地理位置优越,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旅游开发又给该屯在村寨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村民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利好,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村寨民俗风情综合开发,对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德保县大朔屯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内生困境
(一)开发定位规划不完善
虽然大朔屯已经具备旅游开发的一定条件,但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定位仍不精准,没有深刻认识景区景点建设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没有细分目标市场,没有开发出针对性的旅游产品进行市场营销。大塑屯自身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村寨属于壮族特色村寨,但在规划建设之初,壮族的特色元素体现不明显,村寨外观建筑与一般的新农村一样,外墙统一装饰翻新,但是缺乏壮族干栏建筑,也没有在细节上体现壮族元素,村寨农家乐接待与相邻的大沐屯相似,没有区分。民族村寨的开发定位直接影响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特点,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有没有针对性的客源,这是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和可持续经营发展的关键。此外,村寨旅游开发中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缺失,一些旧民居建筑格局遭到破坏,开发过度,失去了原有吸引力。
(二)特色资源利用不充分
大朔屯与相邻的大沐屯都建屯历史悠久,清代道光十八年贡士黄捷健主建还珠桥,后历经再重建,鉴河流淌,古柳依依,水渠灌溉年代悠久,田园风光幽谧,作为整体开发的小西湖景区,游客基本以田园观光、农家乐接待、季节花卉观赏为主,而建屯历史、水渠灌溉科普、古风车、壮族特色村寨、稻作体验这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展示。
(三)各方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
大朔屯和大沐屯相邻,大沐屯位置更接近曼贝侬小西湖景区,开发的土地面积以大沐屯居多,大沐屯和大塑屯共用一个游客接待出入口。旅游接待收入方面,大沐屯能得到更多停车场地费、农家乐接待收入、农产品销售收入和特色商品销售收入,而大塑屯只能得到少量停车场地费收入,总之,两个村屯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存在较大矛盾分歧,星级旅游厕所、矮马圈养和体验也位于大沐屯,大塑屯能得到的旅游收入有限,大塑屯和大沐屯两个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的利益协调、冲突化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文化传承困难
民族村寨文化是民间原始文化的象征,肩负着原始与地方文化根基传承的使命。大多数民族村寨旅游活动位于民族聚居核心区,在村寨原址上开发打造。随着旅游开发步伐的加快,民族村寨中文化保存最好、文化积累最深厚、特色最鲜明的资源往往由于游客的大量进入或景观的打造面临消逝风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资讯的发展,往往冲击着十分脆弱的民族文化,破坏民族村寨发展的持续性。其中,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建筑景观、语言、服饰、歌舞、习俗、传统手工艺往往会趋于商业化或城市化。随着旅游业的开发,一些民族村寨原有的民族建筑、服饰、发型、饮食、节日、生活方式等被汉化或被当地主流民族同化,生活习俗与外来者日益趋同,民族文化的同化、退化现象普遍存在,使民族村寨旅游开发陷入文化传承困境。大塑屯不仅是旅游者感受村寨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获得精神体验和心灵享受的场所,更是村落成员展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地方。纵观旅游开发进程中的大塑屯民族村寨,不管是从理念、建筑、景观还是从文化、旅游商品、运作管理等,纯朴性和吸引力都不足,而开发主体利益相关者往往更注重经济回报而无暇顾及村寨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
(五)社区参与性不足
对于大朔屯民族村寨居民来说,由于自身经济水平有限,旅游开发往往由企业或相关投资者主导。作为社区居民地的村民,要参与到旅游开发中获取收益的途径有限,要么参与民族歌舞表演,要么出售本民族特色手工艺品或者农产品,或者出售自己的民居或场地获取回报,或者与企业形成雇佣关系服务于游客。而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当地居民原来单纯依靠农业收入的模式,现在主要依靠旅游业收入。这样一来,使有资源条件的部分原住村民和大部分村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整体而言,社区居民获益不大,分化现象明显,而与大沐屯又存在利益分配矛盾,制约了村寨旅游居民的社区参与性,导致文化传承面临断层和失传的境地。
三、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准确定位
民族村寨要发展旅游业,首先要准确定位,找准村寨的优势资源和目标市场,细分市场客户,摒弃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的旅游开发理念,明确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根本使命,即在保护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保留民族村寨的淳朴性、完整性、真实性。此外,精准定位民族村寨旅游产品是旅游开发成功的关键。大塑屯的特色资源在于获得国家民委命名的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围绕这个殊荣,把大塑屯的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稻作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歌舞文化等进行整合开发,展示独特特色,吸引客源,形成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进而实现可持续旅游开发。
(二)协调各方利益
大朔屯和大沐屯要在相关主管部门的协调和领导下,确定相关旅游利益分配方案,互惠互让、协同发展,两个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的利益协调、冲突化解需要双方共同协商解决,以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共同的旅游交通、旅游道路、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厕所、停车场地等基础设施的协调使用等问题。在有关政策指导下,做好游客、社区村民、相关企业、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及村屯内居民旅游参与度协调工作。
(三)提升社區居民参与度
相关旅游主管部门可从整体上对大塑屯和大沐屯的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强调主题,重视民族性和地方特色,避免重复建设。在开发及产品设计上,构建独特的民族特色吸引物,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获得收益,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入股、出售农副产品、手工艺品、出租场地、出租民居民宿、与旅游企业签订雇佣合同等形式获得综合经济效益,让村寨当地社区居民成为旅游业的核心力量。
(四)特色定位,传承文化特色
德保县拥有壮族马骨胡艺术、南路壮剧、德保壮拳等本土特色文化,大塑屯作为壮族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要紧密结合南路壮剧、壮拳等本地特色文化,在游客田园观光外,结合壮文化特色展示,推进壮族传统民居保护工作,对壮族干栏式建筑进行修复建设和保护,对壮族花篮花艺等进行传承和开发,进一步扩大德保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给游客带来旅游新体验,丰富旅游内涵。
(五)加强人才队伍管理
1.积极培养大塑屯民族村寨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人才
对参与旅游业的村民进行素质和技能培训,同时加大对大塑屯民间艺人的挖掘和培养力度,鼓励村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间传统技艺,把独特的壮族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资源,通过品牌化、特色化开发,促进大塑屯村寨全面建设和发展。
2.加强大塑屯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管理
在旅游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协调好企业投资者、社区居民、游客三方的利益关系,明确大塑屯和大沐屯的资源产权关系,界定好管理权限划分范围。同时,坚持大塑屯和大沐屯当地居民参与全过程的开发管理,提升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让游客和当地居民意识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学习、传承、弘扬当地的民族文化。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旅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