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与英汉翻译

2020-11-18 02:07郑刚
北方文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转换

摘 要: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差异,这导致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因此在进行英汉翻译时要进行一定的转换,这种转换实质就是思维方式的转换。具体来说,可通过词性转换、被动句和主动句的转换、定语从句的切分等方式进行翻译,从而使译文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关键词:中西思维差异;英汉翻译;转换

一、引言

英语是形合语言,句子结构比较严谨;汉语是意合语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比较松散随意;英语多用被动句,而汉语多用主动句;英语多用抽象名词,而汉语多用动词;究其原因是中西方,尤其是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模式上有很大差异,导致英汉语言在表达方式和句子结构上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要进行一定的转换,使译文既能正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又符合译入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阅读习惯。

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英汉翻译中的表现及策略

连书能[1](2002)认为: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式的转换。因此从根源上去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对提高英汉翻译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翻译过一篇英语博士学位论文,即Cultural Validity and Specificity of Work Values among Asian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美国亚裔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文化效度与特征》)[2]。下面结合翻译过程中的典型译例,对一些难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具体来说,可通过词性转换、被动句和主动句的转换、定语从句的切分等方式进行翻译。

(一)词性转换

英汉语言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它们在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翻译时,不可能总是采取直译的方法,使词汇和句子结构一一对应。必要时应进行词性转换。词性转换就是在保证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将源语中的某些词语的词性或词类进行转换,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句法更加通顺,意义更加明晰。主要有英语名词转译为汉语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英语形容词转译为汉语的动词或名词;英语动词转译成汉语的名词或副词。下面主要讨论名词转译为动词的译例。

例1:

原文:There's little agreement across empirical data on whether men and women endorse different work values.

译文:从全部实证数据来看,对于男性和女性是否认同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几乎没有达成共识。

分析:这里笔者首先把介词on引导的从句置前翻译,又通过把名词“agreement”译为动词“达成共识”,使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晰,更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例2:

原文:Researchers have provided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importance of work values in the prediction of career choices(e.g.,Super,1970),job satisfaction(e.g.,Dawis&Lofquist,1984),and oth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e.g.,Rounds&Armstrong,2005).

译文:研究者们已经提供了证据证明职业价值观在预测职业选择(如Super,1970)、职业满意度(如Dawis&Lofquist,1984)和其他决策过程上的重要性(如 Rounds&Armstrong,2005)。

分析:如果把“the prediction of...”直译为“在...的预测上”,则定语过长,显得句子冗长啰唆,翻译腔过重,而把这个英语名词转换为汉语动词,则整个句子既简洁明了,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二)句子的翻译

汉语是意合语言,句式随意,多用短句,而英语是形合语言,句式严谨,长句和被动句也较多,本翻译文本中较常见的是被动句和定语从句,在翻译时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也有所不同。下面举例进行详细分析。

1.被动句的翻译

英汉两种语言虽然都有主动句和被动句,但英语句子多用被动句,尤其是科技文体、新闻文体、论述文体中较多使用被动句,以使表达更加客观公正。但在翻译时除了个别被动句需要保留以加强语气外,大多数在汉语中应转为主动句,以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例1:

原文:Approval to conduct the current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 subjects was obtained through the primary researchers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譯文:经该主要研究者所在的大学机制审查委员会同意,我们获准进行本项涉及人类话题的研究。

分析:如果按原来的语态翻译这个句子,则带有严重的翻译腔,读起来晦涩难懂,也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此笔者把“was obtained”译为“经...同意”,同时把“approval”译为动词,跟“through the primary researchers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结合在一起,这样就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读起来更加顺畅。

例2:

原文:Preliminary data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obtain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each of the research variables(i.e.,work-related values,Asian cultural values,racism-related stress,and major satisfaction).

译文:为获得在人口统计学信息和每一个研究变量(如:跟工作有关的价值观、亚洲文化价值观、种族歧视造成的压力和专业满意度)上的描述性统计资料,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数据分析。

分析:该英语句子的主语暗含在原句中,谓语是“were performed”,如果翻译为“被进行...”则缺少主语,不符合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通过增加行为主体“我们”,从而使整个句子的意思更清晰明了,同时也更符合汉语的行文规范。

2.定語从句的翻译

由于句子结构上的巨大差异,英语句子中存在大量的定语从句,而汉语则没有。为了准确再现原文意义,使译文流畅,符合汉语的语言规范,在翻译英语定语从句时我们可以采用前置法、分译法等翻译技巧进行切分,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1)前置法

例1:

原文:Despite the persistent phenomenon,there is a very limited amount of empirical research available that explain the academic and vocational segregation of Asian Americans in U.S.higher education or the work force.

译文:尽管这一现象持续存在,但解释亚裔美国人在高等教育或劳动力方面的专业隔离和职业隔离的实证研究却很有限。

分析:在该句中,that引导一个限制性定语从句,对先行词empirical research进行修饰限制,如果按原顺序翻译,则显得句子冗长,表达不清晰;因此翻译时将其译为前置定语,采用的句式为“……的”,这样的话使主语更加凸显,也更符合汉语的语言特点。

(2)分译法

例2:

原文:The two factors represent two distinct processes that is believed to make separate contributions to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ethnic identity.

译文:这两个因子代表两个截然不同的过程,人们认为这两个过程将分别影响族群认同的根本结构。

分析:如果直接把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翻译出来,则显得译文的修饰语过长,意思表达也不清楚。因此此类定语从句的翻译,应采用重复先行词或用代词替代先行词的译法,将定语从句译为独立的小分句,同时添加行为的主体“人们”,这样既避免了名词重复,又与前面的分句衔接自然,这样更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汉语的行文习惯。

三、结语

思维决定语言,是语言的基础,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载体;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导致语言层面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也影响人们的翻译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应认识到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及时地进行转换,并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翻译,从而不断地提高翻译质量,更好地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2):40–46+63–64.

[2]郑刚.Cultural Validity and Specificity of Work Values among Asian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Chapter 1,3,4,5)翻译报告[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7:9–14.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转换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负迁移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研究
英汉翻译中的意象转换与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