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存在主义的视角诠释《安娜·卡列宁娜》中的人物形象

2020-11-18 02:07闫孝银
北方文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诠释安娜人物形象

闫孝银

摘 要:本文尝试在存在主义视野下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安娜·卡列宁娜》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诠释,深入到文本的思想内核,触及作家灵魂深处的痛苦和矛盾,与作者进行对话。

关键词:《安娜·卡列宁娜》;人物形象;诠释

一、安娜悲剧“处境”的解析

(一)身份是解释安娜行为的最好的例证

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安娜·卡列宁娜》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开头,自诞生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女主角安娜寻求爱情,具有反抗精神,这一人物的成功塑造为文学画廊上增添了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1]。安娜的性格具有深刻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开放性。安娜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对安娜的形象不可单方面的理解。

安娜是作品中重点描绘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本身是一位生活在上流社会的女士。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丈夫整天处理公务,不顾安娜的爱情生活,所以安娜虽然拥有优越的物质生活,但她的精神世界得不到满足,这导致安娜并不感到幸福,安娜心中渴望的爱,无法从她的丈夫卡列宁那里得到。然而,所有这些表面上仅存的幸福也被他哥哥“打乱了”,奥布伦斯基的出轨事件引发了一场和他的妻子的“冷战”。在这种情况下,安娜为了劝解他们来到了兄长家,机缘巧合下她终于见到了弗伦斯基,导致了更多故事的发生。

安娜,作为一个女人,需要爱和被爱,在遇见弗伦斯基之前,她唯一爱的是她的儿子。在遇到弗伦斯基之后,他的爱情被两个人分享。但是,安娜的爱情很复杂。作为一个女人,她只寻求她的爱,放弃了她认为是物质的一切,抛弃了所谓的高尚社会的道德束缚,并且不考虑公众舆论的谴责。她放弃了所有的物质,毫无保留地去爱,而这种爱是没有物质基础的[2]。因为,正如安娜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爱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自私,而他的爱却越来越少……对我来说,一切都集中在他身上,我越来越要求他为我奉献。但他越来越想离开我。我们在之前很亲近,但现在却离得很远,无法改变这一点”[3]。弗伦斯基只是利用安娜来满足自己的虚荣。这时的安娜完全明白她想要得到的爱是一种幻想。正因为如此,安娜终于选择自杀了,因为她首先失去了一切,什么也没有了。

卡列宁是一个虚伪的人物,他在占有安娜的同时也不离婚,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持一个坚实的官场位置。他对安娜的爱情是一种占有欲望,认为安娜是他的财富,由于安娜的出轨而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他受到了各方的谴责,他最终原谅了安娜,但他的行为值得怀疑。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一个原谅不忠实妻子的好丈夫,但实际上,他是杀害安娜的凶手。他想惩罚安娜的不忠行为,他知道最后的补救办法是要求离婚,但不同意把儿子交给安娜。因此,安娜在社会上只能被判为情妇,没有人能够同情她,安娜在社会上就成了耻辱的存在。就卡列宁而言,他应该得到最深切的同情,这既是因为所谓的俄罗斯社会上层阶级的道德观念,也是为了压制人性[4]。

身在上流社会的安娜,一旦她的行为被认定为“無耻”,众人便开始疏远她,多莉也改变了对安娜的态度,甚至卡尔塔索夫妇都认为与安娜坐在一起是一种耻辱。安娜的处境开始变得十分艰难,但她却不敢挑战这一社会规则,这意味着她要承认妇女的自我压抑地位。安娜不再被上流社会所接受,她被社会抛弃了。

(二)安娜的处境在转换中承受巨大煎熬

安娜作为一个女人渴望拥有属于她的爱情,让她感到幸福。这个人是弗伦斯基而不是她的丈夫。然而,安娜同时也受到自我意识和社会道德的制约,并且有其局限性。所以当弗伦斯基开始为她狂奔时,安娜选择了用礼貌的态度来拒绝,但她内心的欲望最终战胜了她的理智。安娜接受弗伦斯基时,道德的力量隐藏在安娜身上,这种无形的束缚并没有在社会良知中死去。安娜只希望弗伦斯基只爱上她一个人。但是,她不知道,这个男人寻找女人的真正目的和她一样,也是为了满足内心欲望,激情自然地屈从于感情。安娜的悲剧是可以预见的,在这种情况下,追求个人解放是不现实的[5]。

在男性统治下,女性的声音仍然很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妇女只是男人的一部分,而没有真正的独立性。女人们愿意以自己外表的美丽征服男人,妇女只被用作陪衬。安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她鄙视一切伪善谎言和欺骗罪恶,敢于寻求爱情,并敢于作为一个独立的女人存在。但是,她思维上还是处于男性话语之下的,最终崩溃是必然的。

显然,安娜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就藐视了传统的言论力量,认为这只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形式。对弗伦斯基来说,形式是最重要的。安娜,作为一位背叛上流社会的女士,受到了公众的谴责,而弗伦斯基虽然总是说他可以为了安娜放弃一切,但他不能放弃自己的未来。安娜也不愿意放弃对儿子的爱,也不能同时放弃自己的爱情;在这种情况下,她的选择是困难的。安娜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为她试图维持这种不平衡的关系,但最终却失败了。

安娜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安娜的存在体现在她的行动中,接受了弗伦斯基的爱,向上层社会提出挑战,直到她自己被毁灭。安娜的行动是用不可避免的选择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安娜所面临的问题是对传统社会良知的反叛[6]。事实上,这基本上是寻找自我的意义。在社会关系网络中,人们互相照顾,他们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社会言论权力体系,而打破这种体系的唯一方法就是解构言论的力量。安娜看清弗伦斯基的本质后,而最终的解脱就是死。死亡恰恰是对话语权力最有力的抗争。

二、列文找寻自我存在

作为一个小地主,有一个独立的视野,而且还试图解释社会中的现象。列文奇怪的论点是科学和技术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这一论点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令人惊讶的。事实上,这是列文固有的深刻矛盾。尤其是大段的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仅揭示了列文内心矛盾,而且揭示了列文精神的孤独。

当列文看到他兄弟的死亡时,他的思想被混淆了。列文想知道为什么人类要虚伪、要欺骗、要罪恶,这些出现在列文的周围,只有列文在田野和农奴的整个作业过程中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一旦他进入了上流社会,他就变得很困难了,当他来到莫斯科的时候尤其明显。列文的思考既是对我们自身存在价值的追求,也是对我们所熟悉但我们从未见过的最常见的思想的质疑。他总是害怕自己的无知,却找不到有意义的答案。

“他读得越多想得越多”,“他反复阅读柏拉图……黑格尔……的著作,但这些不是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人生”,最终他还是茫然若失。

死亡的可怕存在只是列文的痛苦的表面,更深刻的是列文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因为死亡是孤独的,每个人都必须独自面对,没有人可以分享。列文所面临的孤独处境也是如此,因为社会现实的残酷和奴役的罪恶使他无法找到出路。他的思考以俄罗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网络为基础,这正是托尔斯泰本人所要表达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列文的思考是作者自己对俄罗斯社会的思考,但这一思考没有得到答案。无论用什么体系来解释,哲学的大厦依旧会崩塌。列文的思考基本上是毫无意义的,但列文终于找到了一个他甚至不知道的答案。这是整个小说的最后一段对列文自身价值的追求,体现了个人生活對自身存在的思想,而自我意识的存在与自身和他人之间存在关系无关。

列文一直在寻找答案,但他没有找到任何东西,他终于明白,必须结束一切痛苦,一切痛苦的根源是死亡。但列文终于选择过上好日子而不是自杀,列文遇到的问题类似于安娜的问题,但安娜以行动证明了这些问题,而列文则试图通过思考找到答案,达到哲学的高度。列文为找寻的答案,是对抗孤独和虚无的存在价值体系。托尔斯泰在构思这两个人物时,可以被视为一种天才的创作。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对他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的这段话是对列文寻找自我存在和对抗孤独与虚无的最好的注解。

参考文献

[1]邵文婷,袁祺.论《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存在主义倾向[J].名作欣赏,2017(26):132-135.

[2]郑娜.欲望决定命运——用精神分析法解读《安娜·卡列宁娜》的人物形象[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4):28-31.

[3]高杰.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0,30(06):105-106.

[4]张乐.悲剧中的可怜人抑或罪人——论安娜·卡列宁娜人物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6):116.

[5]李吉.从《安娜·卡列宁娜》看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及思想矛盾[J].社会科学战线,2010(04):268-269.

[6]陈秀梅.论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的精神深度[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03):111-112.

猜你喜欢
诠释安娜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小猫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