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涯教育应发挥“四个效应”

2020-11-18 01:58王秋芳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共识小学

王秋芳

摘    要    生涯教育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旨在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明确生涯目标、选择职业角色、优化生涯发展途径等。小学作为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在开展生涯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四个效应”:建章立制,明确地位,形成共识效应;基于课程,广泛迁移,形成融合效应;完善师资,全员参与,形成自觉效应;多元合作,激发活力,形成协同效应。

关键词  小学 生涯教育 共识

“生涯”即人的自然生命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人独特发展形态和多重社会角色的整合过程。生涯教育是一种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活进行自我规划的教育[1]。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形成的启蒙期,也是其自我认知和自我规划能力培养的生涯觉察期,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充满各种梦想与可能。因此,加强小学生涯教育,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未来梦想与职业和现在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过“负责任”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建章立制,明确地位,形成共识效应

纵观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成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方式。但是遗憾的是,国家层面关于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政策只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从制度层面对小学生涯教育的关注非常少,因此使得各地区、各学校在开展生涯教育过程中存在重视不够、目标不清、路径不明、保障不足等问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生涯教育起步早,形成了相对成熟与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颁布了《生涯教育法》和《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方针》,英国在2000年颁布了《新课程中的生涯发展教育》,新西兰在2003年发布了《学校中的生涯教育与指导》,日本在2006年推出了“职业生涯教育综合计划”。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我国国家层面的政策驱动迫在眉睫,首先需要以制度法令的形式确定生涯教育的应有地位,以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生涯教育体系为总目标,明确各学段生涯教育的总体要求、具体目标、教育内容、组织机构、实施保障等。同时,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与优势,统筹本地区教育主体及行业企业,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涯教育实施方案。各学校作为生涯教育的实施主体,应在国家和地区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科学制定落实方案,通过组织管理、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宣传引导、资源整合等途径在全校师生中形成共识,充分发挥生涯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基于课程,广泛迁移,形成融合效应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直接载体,课程实施是对学生影响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教育途径。各学校应借鉴他校经验,积极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类生涯教育课程。应明确小学各年级生涯教育的目标差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按照“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生涯探索”的内容递进体系,即小学低年级重点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觉察,中年级重点帮助学生开展个人生活管理和学习管理,高年级重点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认识职业,将生涯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品格培养和能力塑造相结合。

生涯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应融入校园文化的各类实践活动中。除了生涯教育专题课程外,各任课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学科内容丰富多彩的优势,结合学科特征将生涯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在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准备,这样既丰富了生涯教育的教学形式,又避免了单纯生涯知识内容传授的枯燥与功利。同时,生涯教育应融入学生的各类日常主题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的内容设计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技能、个人社交技能开始,逐步扩展到认识社会、问题解决和职业准备。主题活动的形式应丰富多样,通过主题班会、社团活动、情境游戏、职业体验、角色扮演、岗位实践等多种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完善师资,全员参与,形成自觉效应

实施生涯教育的重要条件是教师的生涯教育意识和能力。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积累,在生涯教育的师资建设方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了一批较高水平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如美国为每所学校配备了专职生涯咨询师,负责全校学生的生涯服务工作[2]。日本的学校有专职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这些教师通过系统培训获得辅导资质,并且对行业和企业比较熟悉[3]。对比发现,我国的生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有调查显示,90%的小学没有专门的生涯教育教师,且现有的个别生涯教育教师也多由其他教师兼任,专业化水平不足[4]。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着力打造“专职+科任、校内+校外、管理+服务”的“三位一体”的全员参与生涯教育师资队伍。首先,提升生涯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引进或在职培训的方式,鼓励教师修读生涯规划相关课程,获得生涯规划师等资质,辅助学习儿童心理学、小学教育学等课程,提升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开展校内生涯教育专题讲座、实践活动和工作坊等方式,提高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对生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将生涯教育自觉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其次,要充分利用校外优质人力资源,如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优秀校友、学生家长、人才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学生朋辈团体等都可以成为学校生涯教育的师资来源,形成校内外教育合力。最后,学校各级领导及行政部门要为生涯教育提供高质量的管理与服务,增强对生涯教育的重视与关注,为相关教师的培训与提升创造必要的条件与保障,积极加强与校外师资的联系与合作,构建生涯教育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四、多元合作,激發活力,形成协同效应

生涯教育本应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主体的协同推进。日本的小学在政府的主导下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21世纪以来其实施的“新体验计划”大大拉近了学生与职业之间的距离[3]。英国的教育部门设立专门的生涯教育服务机构,建立与企业、工厂的广泛联系[5]。新西兰的学校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生涯规划,定期邀请家长参与生涯发展讨论,并为家长提供生涯指导的策略与方法[6]。在我国,由于顶层设计政策制度的缺位,政府在主导推进中的角色模糊,造成了家长对生涯教育的重视与理解程度较低,区域内多元主体如企业、社区、科研院所、实践基地等参与生涯教育的热情不高,支持不强,使本就薄弱的生涯教育成了学校的“独角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小学生涯教育除了学校的规划和引导外,家庭对未成年人的生涯规划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首先要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密切家校合作。学校可以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家长课堂、专题报告、亲子活动、班级微信群、生涯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关于生涯教育的宣传与引导,提高家长对生涯教育的重视和理解程度,转变传统的“分数至上”的评价理念,使家长能够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参与孩子的生涯规划与发展,实现家长期望与学生愿望的同向同心。同时,学生的生涯体验需要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行业,在实践中深化对职业的认知与了解,社会资源是学校生涯教育的重要支持。学校应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增强多元主体对参与学校生涯教育的重视与热情,广泛盘活本地区行业、社区、企业和科研院所优质资源,通过建立“家—校—企—研”生涯教育合作联盟等方式,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开展生涯教育职业体验和师资与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 秦斌.生涯教育须从小学抓起[J].教学与管理,2015(08).

[2] 梁惠燕.我国当前中小学生涯教育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7).

[3] 唐植君.日本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本土化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5(09).

[4] 郑巧.小学生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5] 刘晓倩.英国中学生涯教育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06).

[6] 朱凌云.新西兰中小学生涯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08).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共识小学
BEIJING CONSENSU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d education(Ⅲ)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生涯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