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理论的呼伦贝尔地区年降水量灾变预测研究

2020-11-18 05:50张志莉张丹妮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旱灾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

张志莉 张丹妮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因其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其自然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东邻黑龙江省,西、北与蒙古国、俄罗斯相接壤,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6.2万平方公里,主要由草原,耕地以及森林构成。其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为14900万亩,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我国北方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牧区。呼伦贝尔草原既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东北及西部地区的天然绿色生态屏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呼伦贝尔地区的草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特别是降水量对于呼伦贝尔草原草地植被生长,物种多样性、复杂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科学分析呼伦贝尔地区降水量的变化,预测未来降水量趋势,从而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有效依据。

1 呼伦贝尔地区年降水量的数据分析

呼伦贝尔地区位于北半球,地处温带北部,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凉,春季风大干燥,秋季气温降幅大、霜冻早。年度温差、昼夜温差大,日照丰富。降水期多集中在7月~8月,降水量变化率大,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大。春冬两季各地降水量通常为40mm~80mm,约占年降水量的15%。夏季降水期分布集中、降水量相对较多:大部分地区达到200mm~300mm,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秋季降水量逐渐减少,分布趋势为:农区60mm~80mm,林区50mm~80mm,牧区30mm~50mm,各地平均降水量为40mm~70mm[1]。根据2019年《呼伦贝尔市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呼伦贝尔地区年降水量在2002年~2018年的17年时间里呈现震荡变化。2004年降水量明显减少,在4000mm以下,而2005年降水显著增多,增幅达到28%。此后,在2007年降水量仅为3585mm。2008年~2018年,呼伦贝尔地区年降水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反复变化(如图1)。2013年和2016年降水量突破8000mm以上。可见,呼伦贝尔地区年降水量数据随机性较强,其内在规律性难以把握。

图1 2002-2018年呼伦贝尔地区年降水量趋势

2 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及研究思路

2.1 研究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各类系统不确定性的认识逐步深化,对不确定系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邓聚龙教授创立了灰色系统理论,该方法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

该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 ,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等,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灾变预测是基于GM(1,1)模型做出的定量预测。实质上是异常值预测,通过构建灰色灾变预测模型,从而预测出下一个或几个不寻常值出现的时刻,以便于人们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采取对策,减少或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2]。

2.2 基本概念

定义1设原始序列:

X=(x(1),x(2),…,x(n))

给定上限异常值(灾变值)α,称X的子序列:

Xα=(x[q(1)],x[q(2)],…,x[q(m)])={x[q(i)]|x[q(i)]≥α,i=1,2,…,m}

为上灾变序列。

定义2设原始序列:

X=(x(1),x(2),…,x(n))

给定下限异常值(灾变值)β,称X的子序列:

Xβ=(x[q(1)],x[q(2)],…,x[q(n)])={x[q(i)]|x[q(i)]≤β,i=1,2,…,n}

为下灾变序列。

上灾变序列和下灾变序列统称灾变序列。

定义3设X为原始序列,

Xr=(x[q(0)(1)],x[q(0)(2)],…,x[q(0)(l)])⊂X

为灾变序列,则称

Q(0)=(q(0)(1),q(0)(2),…,q(0)(l))

为灾变日期序列。

定义4 设Q(0)=(q(0)(1),q(0)(2),…,q(0)(l))为灾变日期序列,其1-AGO序列为:

Q(1)=(q(1)(1),q(1)(2),…,q(1)(l))

Q(1)的紧邻均值生成序列为z(1),则称q(0)(t)+az(1)=b为灾变GM(1,1)模型。

2.3 构建灾变GM(1,1)模型的思路

灰色灾变预测模型基本思路是把无明显规律的时间序列,经过一次累加生产有规律的时间序列,为建立GM(1,1)灰色模型提供中间信息,同时弱化原序列的随机性,并采用一阶单变量动态模型GM(1,1)进行拟合,将拟合数据做累减运算,得到原值,最后进行精度检验,考察模型的预测效果[3]。具体步骤如下:

(1)设灾变日期序列为Q(0)=(q(0)(1),q(0)(2),q(0)(l))

其中q(0)(l)为最近一次灾变发生的日期,则q(0)(l+1)为下一次灾变预测的日期;q(0)(l+r)为未来第r次灾变的预测日期。

(2)构造累加生成序列:

Q(1)=(q(1)(1),q(1)(2),…,q(1)(l))

(3)建立灰色模型的微分方程形式:

其中a,b为未知待定参数。a是发展灰数,b是为内生控制灰数[4]。当发展灰数a的绝对值越大时,灰色预测模型的模拟误差也越大,一般有以下结论[5]:

当|a|≤0.3,预测模型适合中长期预测;0.3≤|a|≤0.5,预测模型适合短期预测;

0.5≤|a|≤0.8,进行短期预测需谨慎;0.8≤|a|≤1,预测模型需采取残差修正;

当|a|≥1,不宜使用该模型进行预测。

(4)计算发展灰数a与内生控制灰数b

其中B,Yn分别为:

(5)建立累加生成数据序列模型

(6)累减还原,建立原始数据序列模型

3 灰色灾变预测模型在呼伦贝尔地区年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3.1 数据来源和指标含义

选取呼伦贝尔市(包含13个旗、市、区)年降水量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如表1。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年降水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时,当降水量小于某一阈值λ时,认为是旱灾;当年降水量大于某一阈值θ时,认为是涝灾;降水量的灾变预测不是预测数据本身的变化,而是预测未来异常值出现的时刻[6],即预测未来旱灾和涝灾将出现在哪一年。由于降水量的增加有利于草原植被的生长,同时也有利于防风固沙,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这里所讨论的灾害预测主要对旱灾发生的时间进行预测。阈值一般可以借鉴降水量距平均百分率指标Ipa来确定[7],其中

表1 2002~2018年呼伦贝尔市年降水量(mm)

3.2 旱灾受灾年份的确立

2004年,呼伦贝尔地区降水量减少,特别是西部一带出现了严重的旱灾。2007年呼伦贝尔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干旱地域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严重损害了农牧业的生产。2017年呼伦贝尔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降水量稀少,同时高温也导致蒸发量增大,呼伦贝尔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灾。

根据上述受灾情况的分析,以及Ipa指标结果(表1),并结合2002年~2018年呼伦贝尔地区年降水量数据可发现,2004年、2007年、2017年呼伦贝尔市的降水量分别为3638mm、3585mm、3574mm,都小于4600mm,因此将阈值λ=4600作为旱灾(下限)灾变值,说明呼伦贝尔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600mm时,会出现旱灾,旱灾出现的日期为:2002年、2004年、2006年、2007年、2010年和2017年。

3.3 灾变模型建立

(1)确定灾变序列

由原始序列为x=(x(1),x(2),x(3),…,x(17))=(4559,4710,3638,…,5848.8)及灾变值λ=4600,可以得到旱灾灾变序列:

Xλ=(x(1),x(3),x(5),x(6),x(9),x(16))=(4559,3638,3977,3585,4530,3574)

(2)作灾变映射,组成与之对应的灾变日期序列:

Q(0)=(q(1),q(2),q(3),q(4),q(5),q(6))=(1,3,5,6,9,16)

这就是建立GM(1,1)模型的原始数据。

(3)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8]进行计算,做残差序列的建模,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a=-0.428964b=1.58

由于0.3≤|a|≤0.5,说明灰色灾变预测模型适合短期预测。

(4)建立灾变GM(1,1)模型:

进一步累减还原,得到:

表2 呼伦贝尔地区旱灾预测模型分析结果

对当前模型的评价:

C=0.1629很好

P=1.0000很好

未来4个时刻预测值:

X(t+1)=21.42562X(t+2)=32.90259X(t+3)=50.52740X(t+4)=119.15727

上述4个预测时刻,是未来灾变出现的间隔数值,而不是灾变出现的实际年份,由换算公式:

初始年份+预测间隔值-1≈灾变发生时间

则最近一次灾变预计发生时间为:

2002+21.42562-1≈2023-2024

即由灾变GM(1,1)预测模型可知,呼伦贝尔地区旱灾灾变最近一次发生的年份将为2023年~2024年。

(5)灾变预测模型诊断

为了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必须对模型进行检验。根据小误差概率P和后验差比C,对模型进行诊断。C值越小、P值越大,模型的预测精度越高。当P>0.95和C<0.35时,可以根据模型对未来灾变进行预测。

经计算,可知灾变预测模型的后验差比C=0.1629,小误差概率P=1.000,因此模型的精度很好。

计算平均相对误差:

模型精度为:

由此可知灾变GM(1,1)预测模型误差小,模型精度高,可用于对灾变发生时间进行预测。

4 结论

依据上述分析结果可知,基于灰色理论的呼伦贝尔地区降水量灾变预测模型,是根据近17年的降水量数据分析未来呼伦贝尔地区出现旱灾的时刻,通过建立灾变GM(1,1)预测模型,发现呼伦贝尔地区下一次旱灾发生年份将为2023年~2024年。该模型适合于短期预测,并且由后验差比C=0.1629,小误差概率P=1.000,平均相对误差,说明预测模型拟合较好,精度较高,可以应用于呼伦贝尔地区旱灾灾变的预测。尽管GM(1,1)模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预测方法,对呼伦贝尔地区的旱灾灾变预测结果也很理想。但是,此方法难以对各个阶段的特征以及趋势波动大小做出预测,尤其是在多变的气象条件中,进行中长期的预测时,可能还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偏差。此外,灾变还具有发生的隐蔽性、形成的复杂性以及多尺度变化特征,并且干旱指标大部分都建立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范围内,目前研究干旱指标很难达到时空上的普遍使用性,这给灾变的预测和评估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9]。未来可以通过多种数据和方法,预测分析不同情况不同地区的灾变,以便进一步了解灾害发生的机制。

猜你喜欢
旱灾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
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省旱灾风险区划研究
醉美呼伦贝尔大草原
板栗“旱灾”后生产管理技术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丰收会
明代江西地区旱灾发生频次分析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闫锡聪
游唱在呼伦贝尔的脊背上
她是孩子们的“好家长”:记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嘎查关工委主任乔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