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观念下“依题设表”在三轮复习中的运用
——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例

2020-11-18 01:22宁夏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3期
关键词:年表时空苏联

宁夏

随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不断渗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时空观念的考查更加灵活多样,在坚持时空框架的前提下,引入不同时空的史实,通过多元叙事模式,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解题的能力。在三轮临考复习阶段,主要以试题训练为主,时间紧、任务重,师生应通过试题训练有效整合、提炼、升华一、二轮复习的内容,突出重点,强化应试思维,达到查缺补漏、提升复习效果的目的。因此,笔者尝试在三轮临考阶段,依托时空观念,结合该阶段试题训练的特点,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为例,探索三轮复习阶段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升复习效果的有效路径。

一、依据时空变迁维度,设表明确试题考向

三轮复习主要是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达到巩固知识和提升解题能力的目的,因此,高效利用试题成为提升复习效率的关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教师应结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相关高考试题,依据时空变迁的不同维度,以设表的方式对试题的考向进行区分,帮助学生迅速定位知识点漏洞,适应试题的考向思维。学生可以结合不断训练的试题对表中内容进行不断补充,明确高频考点及次考点,合理复习,示例如表1:

表1

结合表1 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相关内容可知,在三轮复习中,学生面对大量模拟试题,通过列表的方式明确试题考向,可以从两个方面准确查漏:一是根据时间的纵向发展,找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部分重点考查的内容,即高频考点,结合自己的易错点,弥补不足;二是结合空间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打破教材纵向专题叙述的弊端,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坐标下,明确历史横向的联系,即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孤立的,定位其他空间中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并准确找出存在联系的方面,为下一步深入理解、形成全面的解题思维奠定基础。

二、发挥时空坐标作用,设表分层深化理解

《课程标准》强调:“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在三轮复习阶段,试题具有查缺补漏的导向作用,在结合时空维度明确试题考向类型后,教师应充分发挥时空坐标的指引作用,引导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试题材料进行合理分层。明确试题的考查层次,设立年表,精准对接,查找问题,进一步明确解题方法,达到试题知识和能力立意双方面的要求。

(一)围绕试题史实,勾勒清单式年表

对于三轮复习而言,首先应结合试题巩固知识点,并进行有效梳理以夯实基础。对于考查基本史实的试题,题干是围绕某一知识点展开,选项依托其他相关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干扰,因此,考点与相关知识点构成了一个局部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依托时空观念,构建清单式年表,可以起到梳理基础知识、搭建知识体系框架、查缺补漏的作用。

所谓清单式年表,即传统意义上按时间顺序、依据不同的类型对历史发展进行表达的一种方式。对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题,主要从具体的经济建设措施方面设表,填充试题,展开归纳。

表2

结合以上清单式年表,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复习中结合相关试题进行补充。

例1.1921 年,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实行产品交换的法令。国家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马克思说,特定的时刻做什么,完全取决于人们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历史环境。由此可知,此法令( )

A.是苏俄在严重社会危机下的调整

B.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对工农的改革都涉及所有制变革

D.对本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合题干的史料和清单式年表,学生可明确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通过时空定位可判定历史时期,题干中的时间定位比较明确,即1921 年,再结合史料中“允许交换、私人经营”等信息可确定题意所描述的知识点为新经济政策,学生可围绕清单式年表进行试题归类。依据试题设问可知,本题考查了对新经济政策的深入理解,题中马克思的观点指明了思考方向,即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故教师需要结合题意中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深入讲解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并引导学生将深入理解的内容填入表中,完善对该知识点的背景的理解,起到巩固的作用。在表2“深化理解”部分,还应对知识点进行辨析,让学生在清单式年表中迅速定位相关知识点及历史阶段,明晰时空框架。学生应将题干及干扰选项所反映的基本知识点及关系在清单式年表中反映出来,并通过深入分析,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充分发挥试题的查缺补漏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归类,补充相关试题,梳理知识点,形成并丰富基本知识点框架,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复习效率。

(二)聚焦时序变化,描绘阶段式年表

根据时空观念下历史事物发展的特点,要对史事形成准确理解,不仅要掌握基本史实,而且要理解在特定时空框架下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即准确概括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笔者结合斯大林时期与赫鲁晓夫时期的相关历史试题,设置阶段式年表进行说明:

表3

由表3 可知,两道试题考查了连续的历史阶段,教师可在设表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特征及赫鲁晓夫时期建设的重点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二是不同阶段之间的区别与关联。从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重点可以看出,其很大程度上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变,但依旧未从根本上突破,也就无法真正突破体制弊端所带来的影响。因此,阶段性年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时序变化和发展内在的因果逻辑关系,把握好阶段性特征,加深对知识点更深层次的理解,不断提升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和能力。

例2.(原创)1932 年,前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在《被开垦的处女地》中描绘了顿河流域的农业集体化过程。主人公共产党员达维多夫组织农民建立集体农庄,在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上劳作,并和村民打败恶势力,建立新家园,虽然道路坎坷,但最终的胜利还是属于社会主义的。该作品 ( )

A.揭露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弊端

B.印证了工业化道路对农业的依赖

C.体现了苏联当时主流意识形态

D.反映了新经济政策推动农村经济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特征,题干中的观点无法体现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弊端,故A 项错误;题目中并不能体现工业化道路与农业的关系,依赖之说没有根据,故B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是在1921—1928 年左右,故D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斯大林统治时期,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要求文学作品的内容主要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故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特点,故C 项正确。

(三)连接不同空间,建立对比式年表

在三轮复习过程中,试题材料不断更新,一些材料和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积累产生了认知冲突,因此,教师既要结合试题补充学生的知识欠缺,还要分析产生这种认知冲突的原因,使学生形成稳定、正确的做题思维。众所周知,1917 年十月革命后,随着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便不断采取一系列孤立、封锁和包围的敌对政策,通过对基础知识进行简单梳理,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斯大林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等,学生便形成了苏维埃政权和西方社会尖锐对立的认知,受后来美苏争霸等史实的影响,学生甚至会认为双方始终是剑拔弩张的态势,以致其无法全面深入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笔者结合试题,主要从空间角度出发,围绕试题材料呈现的相关史实,设表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同一历史时期如何建立不同空间的联系,从空间互动角度深入理解史实,如表4:

表4

依据表4,学生可对原有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认识,加深对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世界性经济危机等史实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的认知冲突得以解决。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后续深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奠定基础。

问题1:1929 —1933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计划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后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

问题2: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开始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且“以苏为师”,但后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改革困难重重,甚至最终解体,而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越走越宽,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何在?

结合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试题建立对比式年表,横向对比,深入拓展分析。从空间角度而言,经济危机期间,苏联计划经济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干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自身的弊端,为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下逐步注重发挥政府的干预作用提供了借鉴。因此,经济危机后的西方经济政策基本都大力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干预并发展经济,这可以使学生对“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而不是衡量社会性质的依据”形成初步认识,并理解不同空间(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和影响的重要意义。教师可通过对比中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中国曾经“以苏为师”,推动了新中国初期的建设,后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中国结合自身空间的发展实际,辩证处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从而走出了一条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道路;相反,苏联没有注重这种不同空间的学习与借鉴,体制日益僵化,最终走向解体。因此,通过不同空间的史实,可以让学生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找到正确进行历史解释的途径,得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构建学生广阔的历史视野,不断提升其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3.(原创)1929—1930 年,苏美贸易迅速发展,苏联获得大量西方工业技术援助,苏联从美国的进口占到了苏联总进口额的25%,而到了1933 年,进口总额只相当于进口额最高年份1930 年的6.3%,这一变化说明了 ( )

A.苏联遭遇到经济危机严重打击

B.美国经济发展落后苏联

C.遏制苏联依旧是美国主要政策

D.新经济政策开始被取消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从时空对比角度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题意时间可知,当时西方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最初通过技术和商品输出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并未放弃遏制苏联的主要对外政策,因此,美苏之间贸易额不断下降,故C 项正确;结合课本知识点可知,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市场供需无序化造成的,而苏联当时是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故A 项排除;美国虽遭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但经济发展并未落后于苏联,故B 项排除;新经济政策在20 世纪20 年代中后期已经被逐步取消,与题意时间不符,故D 项排除。

综上所述,三轮复习阶段主要是教会学生高效地利用试题,恰当地运用时空观念,厘清知识线索,深入理解试题考查层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形成稳定的应试思维能力,从而在临考复习阶段,实现历史核心素养与复习效果的再次提升。

猜你喜欢
年表时空苏联
年表
跨越时空的相遇
王锡良年表
镜中的时空穿梭
黄春明个人年表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弋舟主要出版作品年表
时空之门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