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主观试题作为一轮复习课载体的策略
——以《政治生活》为例

2020-11-18 08:48四川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0年4期
关键词:政治生活学科知识人民政协

四川

一轮复习课立足于高考考点要求,在高一、高二新授课基础上大致按照单元、课题、框题、目题的顺序进行,构建起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更注重对学科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精准融合与迁移运用,突出学科必备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测评要求。这与学科素养导向下的融真实试题情境、学科任务和学科内容(包含学科知识、学科语言、学科思维)于一体的高考试题考查要求是一致的,因此,选择高考主观试题作为一轮复习课载体,可以明确一轮学科知识复习的方向性,有效提高一轮学科知识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政治主体类复习策略——纵向构建知识点网络体系

《政治生活》模块所指的政治主体是政治活动的从事者和政治关系的承担者,《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思想政治学科任务划分为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据此,高考主观试题从学科任务的角度,可以把政治主体从事的政治活动大概归属为政治行为措施类,政治主体作为政治关系的承担者可以大致归属为政治关系类。

1.政治行为措施类主体复习策略

政治行为措施类的学科任务可分为提出行为措施的建议、分析行为措施的原因、分析行为措施的影响和结果、分析行为措施导致某一影响的机理、行为措施的启示与评析等。

例如(2019·北京卷·38)第一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发挥政治优势凝聚中国力量的。”属于政治行为措施类试题,其学科任务是说明我国(材料一表明的行为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发挥政治优势凝聚中国力量的机理,以此题作为中国共产党这一学科知识一轮复习的载体。

首先,引导学生纵向梳理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见下表)。

续表

其次,对试题情境材料进行分析解答。试题情境材料中“制定规划,谋定而动”说明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商以求同,协以成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凝聚共识;“集中力量,办成大事”说明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凝聚人民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政治关系类主体复习策略

政治关系类的学科任务可分为:描述政治关系特征、分析政治关系的原因、分析政治关系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政治关系导致某一影响的机理、政治关系的启示与评价等。

例如(2019·全国Ⅰ卷·39)“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属于政治关系类试题,其学科任务为分析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产生的关系即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题作为人民政协这一学科知识一轮复习的载体。

第一步:让学生动手梳理人民政协这一学科知识(见下表)。

第二步:帮助学生厘清对人民政协的认识。

①人民政协≠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②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的组成与活动中,不仅有民主党派,还有中国共产党及无党派人士,因此,不能说人民政协是“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

③人民政协不能直接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政协的提案、建议案没有法律约束力,也不能直接去处理行政事务。

④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关系(见下表)。

第三步:引导学生将人民政协这一知识点,与试题情境材料结合,分析说明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人民政协的性质、人民政协主体发挥的作用、人民政协履职的作用、人民政协工作方式的作用和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完成试题学科任务要求,即可形成试题答案要点。

由此可见,以政治主体类高考试题作为一轮复习课的载体,无论是政治行为措施类主体复习策略,还是政治关系类主体复习策略,都可以围绕其学科任务的主体——人民、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大、人大代表、人民政协、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从纵向的角度向深度、细节和有难度方向延伸,梳理整合考点知识,关注政治主体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整合,构建起覆盖高考考点的具体的细节性的知识点网络体系;在完成高考试题学科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迁移应用与内化生成,使高考考点知识与情境材料建立起新的联系,内化为学生新的认知结构,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实现高考考点知识“点点清”。

二、政治现象分析说明类复习策略——横向构建知识面网络体系

政治现象属于社会现象的一个领域,属于上层建筑的范围,是政治主体在国内政治生活和国际政治关系等方面的种种活动表现。由于某些高考试题设问主体不明确,因此,从学科任务的角度,把分析说明的对象——政治决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政治事件、政治活动、治理经验与模式、国际政治现象等大致归属于政治现象分析说明类。这类的学科任务可分为:描述政治现象特征及关系、分析政治现象的原因、分析政治现象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政治现象导致某一影响的机理、政治现象的启示与评价等。

例如(2019·全国Ⅲ卷·38)第一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外商投资法的制定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方略的。”属于政治现象分析说明类试题,其学科任务为描述外商投资法的制定体现了依法治国方略这一政治现象和特征及关系,以此题作为依法治国这一知识一轮复习的载体。

首先,引导学生从横向角度整合教材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如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的保障、公民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政府依法行政、人大依法行使职权、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监察机关依法行使监察权、政协依法履职、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有法可依等。

其次,提取试题情境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解答。遵循试题情境材料中政治现象的生活逻辑可以得知:在我国外商投资法制定的过程中,坚持党对外商投资法立法工作的领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立法计划、审议通过法律草案,是人民当家作主在立法程序中的体现;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有序参与,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神,保证了立法质量;立法先行,为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供了法律依据。

由此可见,以政治现象分析说明类试题作为一轮复习课的载体,可以依据其学科任务的要求,沿着某个学科知识点从横向角度向广度和主干方向延伸,强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整合构建起覆盖高考考点主干的知识面网络体系。在完成高考试题学科任务的过程中迁移运用被整合与结构化的综合知识,实现高考考点主干知识与情境感性知识结合,以应对试题真实情境的挑战,实现高考考点主干知识的多维贯通。

综上所述,政治主体类复习策略适合于《政治生活》高考考点知识“点点清”的细节一轮复习,政治现象分析说明类复习策略适合于《政治生活》高考考点主干知识多维贯通的一轮复习,后者要把前者作为前提与基础,前者要把后者作为延伸与拓展。这样做才能从纵向、横向角度把《政治生活》高考考点知识整合成为应对高考的知识体系,培养和锻炼学生对学科知识整合的能力,从而成为反映学生学科素养高低的基本维度之一,有效提高《政治生活》一轮复习课堂的效益。

猜你喜欢
政治生活学科知识人民政协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优化路径研究
一部全面深入研究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力作
——读《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初探》有感
《政治生活》中几个难点问题的破解
巧抓主语归类设问5招玩转《政治生活》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