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荣/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中国青年时代之问”,形成新时代习近平青年观。恩格斯曾谈到,“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近平要求全党要学会坚持运用理论思维提高我们在各领域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习近平青年观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运用包含“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科学思维方式,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指明了进行的方向,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科学内涵,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善于观大势、谋全局,正确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善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能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如何看待青年?如何教育青年?习近平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习近平总览全局,深刻指出青年的在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角色。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的认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青年的教育更是关系到全局发展。习近平指出:“教育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又一次强调,“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具有决定性意义”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亦把青年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历史思维,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通过历史视野和发展规律思考分析问题、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科学思维。习近平青年观坚持运用历史思维,积极引导青年深刻认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两大历史任务的奋斗历史。在庆祝中共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全国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换发出绚丽光彩”。
在历史之中汲取智慧,在历史之中确证青年运动方向。习近平运用历史思维,纵观百年青年运动方向,客观分析和总结了青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作用。他指出,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国家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向还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最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站在新时代,习近平明确提出当代青年作为“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生力军”,将中国梦和当代青年紧密联系起来,让广大青年运用历史思维深刻认识近代中国历史,坚定不移的跟着共产党走,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辩证法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指导中国实践和解决当代中国重大问题的根本思想方法。青年发展与实现中国梦是个体与一般的关系。青年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青年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崛起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解决个体与整体、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是实现青年发展与实现中国梦辩证统一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在论述青年工作中充满了辩证法思维的理论智慧。他曾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宽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在其论述中充分体现出,青年发展的个体性需要必须在实现中国梦的整体性中的到发展,离开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舞台,个体发展便会黯然失色。
习近平将辩证法思维娴熟地运用于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引导青年的工作中,充分认识当代青年成长规律中的特殊性,在正确把握其普遍性的基础上运用帮助青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武器,正确引导青年个体发展同中国梦实现具体的统一。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独具的特殊性,“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正是准确的辨识到新时代青年更具有“创新性、国际性、自信力”的特殊性,才更能确证新时代青年是我国未来发展活力的体现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被党和人民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给予了深
厚的希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实基础,是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奋斗和发展的根本价值遵循。习近平深刻指出,“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年如小麦灌浆期时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哺育他们,铸就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理想。
创新思维是人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孕育的最美的花朵。中国古代蕴含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朴素创新思维。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充分表明,创新和创造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跻身世界前列的最核心动力。习近平曾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需要创新力提供不竭的永恒动力,广大青年正是这不竭动力的奋斗者和坚定者。青年是具有广阔的视野、善于学习新事物的敏锐能力、最具活力和最具创造力的群体,是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的先锋。青年的创新之路充满艰辛的探索,在创新中要充分具备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坚强意志,要具有探索求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创新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青年的创新创造性融入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这是习近平青年观创新之处。习近平在2013年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中指出,“今天的世界是各国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教育应该顺此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的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立德远大志向。”习近平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赋予了中国青年更高和更广阔的殷切期望与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积极融入中国实施全面改革开放巨大洪流的历史使命。同时,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加强青年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增进青年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青年心中打牢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热爱和平、维护正义、共同进步的思想根基,为青年搭建起青年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和情感基础。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构建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发展的新境界。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中国就有前途,中华民族就有希望。在全球化的今天,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