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2020-11-18 20:44洪春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全民现代化

■洪春华 刘 结/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才是支撑,教育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描绘了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主张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多形式多途径参与、支持教育现代化建设。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有利于构建多方参与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形成,有利于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对于中国教育现代化体系的早日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的现代化最终是人的现代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不仅能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同时,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人文素养,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新时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全民终身学习,可以赋予每个人以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更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及“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会议精神。

十四届四中全会同时提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提出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建立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而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因为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的人民生活需求,对于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价值。

一、我国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现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自1985年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被译入我国,使得终身教育相关研究得到逐步重视,到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三次提到终身教育,使得我国关于终身教育逐渐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被首次明确列入我国的五年计划。随后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十八大报告对终身教育的持续重视,以及十九大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蓝图描绘,使得我国的终身教育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但目前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依然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一)关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专项政策缺失

我国现代意义的终身教育实践可以追溯到我国建国初期的“扫盲班”的农村劳动力扫盲教育和“夜大”“电大”等的职工补习教育。当时的扫盲教育和职工补习教育解决了我国当时国民文化素质快速提升的问题。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继续教育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正规教育的补充因素,实践方面逐步向“职业技能培训”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老年大学和社区教育逐步得到了发展,同时继续教育仍然发挥着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提升教育等作用。以上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形成过程中,虽然离不开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文件的导向激励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部国家层面专门针对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指导性文件得以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全形成和构建形成制约因素。

(二)关于对终身教育体系的认知层面还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大家一般把终身教育视同继续教育、补充教育、非正规教育,对终身教育体系的认识也视同职业技能业余培训班、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社区教育、老年大学等等体系的构建。而根据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所描述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构想蓝图中的有关描述,我认为终身教育体系应该体现在国家对于国民整个生命过程中接受教育的环境构建和资源构建上,保证一个人一生的学习自由和接受自由化,可以随时随地在需要接受教育的时候就应该有适当的教育形式的提供和保障。现阶段终身教育体系的认知模糊化是制约体系构建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终身教育资源体系建设不完备的问题

目前终身教育资源主要表现于广播电视大学等平台的网络资源和社区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以及函授、培训班、老年大学、社区教育等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离现代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所需要的资源来说远远不够满足不了国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教育需求。现有的广播电视大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单一、有限;社区图书馆的图书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满足不了居民的日常阅读需求。这些资源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现代化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四)作为学校教育重要补充的校外教育质量认证评价体系仍未完全形成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全日制学校教育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可能面临各种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所以作为学校教育补充的非学历教育将会对一个人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非学历教育的认证评价体系还未完全形成,校外教育过程的评价和认证没有形成完备体系,评价过程和模式也未能统一,这不仅导致校外各类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同时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终身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五)现代化的终身教育“立交桥”体系仍未完全形成

相对于全日制的学校教育来说,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夜大、电大等形式的校外教育无论在与学校教育共享资源方面,还是学历和资格认证、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都未能做到互相融合。校外多种形式的教育多数学历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相对于学校学历教育来说,校外教育的资源非常有限,与学校教育的资源还不能做到很好的共享共建。这在一定程度上亦制约着现代化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构建路径

(一)领导部门通过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明确终身教育体系的概念和实施规范,从政策层面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目前,除了2005年福建省出台了《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外,上海市、河北省、太原市、宁波市等也先后颁布了各自的《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促进了地区终身教育的发展。但仅仅出台地方性的法律和制度,对于国家现代化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来说还远远不够,只有在国家层面明确终身教育体系的概念界定、终身教育体系的价值导向、终身教育体系的参与主体、责任义务、经费保障等方面,才能更好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全面终身教育体系资源建设,优化教育环境

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全民的受教育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我国终身教育宗旨在于使得全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年龄阶段、不分地域地在需要的时候享有全面、方便的终身教育服务。现阶段的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全民自由享有教育的需求。所以需要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完善教育环境。比如,加强社区和村镇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建设要充分调研所在社区和村镇居民意愿和需求基础上定期采购相关文化和科普书籍,提高图书周转率和阅读率,真正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再者,在省和自治区层面搭建科普文化网络资源平台,网络资源内容要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网络资源的形式可以是符合地域特色的科普小知识、影音视频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还可以做到社区与学校共享共建资源平台和网络平台,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三)进一步改革学历、资格认证评价办法等,提升非学历教育的吸引力

目前非学历教育和非学校教育未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是因为相对于全日制学校教育来说,其中教育体制内的地位未能得到充分的认可,这当然存在教学质量问题的因素。因此,建议加强系列的非学历教育认证评价体系建设,宽进严出。做到每一位个体在适当时候和年龄都可以得到所需要的适当教育,但一旦需要认证自己的学习经历,就有相应的评价考试办法提供其认证机会,但认证体系一定要体现公平和公正,同时要有和学校学历教育相当的认证标准保证公平性。

(四)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要优化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

教育环境的优化需要全面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参与。只有全员参与建设才更有利于全民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和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环境的创建不仅需要政策环境,更需要资源和学习环境的逐步完善,同时重要的是全民学习意识的人文环境的逐步养成对于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环境的构建至关重要。

三、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制约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因素不仅有制度因素,还有社会认识、教育环境建设等各方面因素。要构建完善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需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全民终身教育的概念、责任和义务、实施主体、经费保障、实施途径等各方面指导意见,逐步推进和引导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全民现代化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全民·爱·阅读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终身教育研究在中国的回顾与展望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
加快终身教育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