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作品翻译之“创造性叛逆”研究

2020-11-18 20:44四川传媒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译文译者

■张 玲/四川传媒学院

一、前言

网络文学作品翻译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翻译形式,将网络、文学和翻译相结合,扩大了翻译的范围。截至现在,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已经被翻译,这不仅迎合了读者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需求,也有助于网络文学背后的文化传播。目前,现存关于网络文学作品翻译的研究屈指可数。一方面,学者对网络文学作品的翻译发展关注不够;另一方面,可以适应网络文学翻译研究的理论寥寥无几。纵观网络文学作品翻译的现有研究,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视角还停留在网络文学作品的翻译现状和发展方向,鲜有探讨网络文学作品翻译的具体理论、策略和方法。

二、创造性叛逆

1961年,法国文学家埃斯卡皮在《文学社会学》中初次提出了“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并认为“翻译是背叛的,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崭新的面貌。”时隔40年,谢天振也在其《译介学》一书中提出了“创造性叛逆”这个概念,认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活动。”可见,创造性叛逆是译者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它要求译者运用多种翻译手段对原文进行创造性地翻译。网络文学作品所面对的读者群体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这要求译文不仅传达出“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还要顾及读者需求对译文进行适当地调整,亦即“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叛逆翻译”。

三、译者主体性在网络文学翻译环节中的必要性

在网络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观因素构成了创造性叛逆的必要条件。网络文学翻译并非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转换过程,而是一个译者可以主观参与的过程,译者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翻译手段向读者展现其主观理解。在每一个环节中,译者的主体性都不容忽视。

(一)翻译材料的选择

与译者主体性相关的因素,比如译者对源文本的选择、翻译目的、会对翻译材料的选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对源文本的理解

对源文本的理解也是一种主观创造性活动,不同的译者对源文本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译者对源文本的理解就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翻译的质量。译者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必然会带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即在某种程度上,翻译对译者来说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此时,译者的任务是将源文本中的语义、意象和文化等传递给对源文本或许一无所知的读者。译文不再是对源文本的等值转换成果,而是带有译者自身主观理解的加工品。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对其理解源文本是最为关键的。

(三)转换与表达

在对源文本进行转换与表达过程中,除了作为源文本的读者,译者还可以充当译文的作者。译者的主体性、文化背景以及翻译理念都会影响其转换与表达方式。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译者可以采取直译、意译、增译、减译、改译、注译、创造性翻译、动态对等翻译、归化、异化等各种翻译手段和策略对源文本进行转换和表达。

四、创造性叛逆在网络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英汉两种语言在相互转换过程中需要译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叛逆。在网络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应当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对源文本进行灵活地改写。译者需要深刻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如上方面的差异,才能采取最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手段对源文本进行创造性叛逆翻译。

(一)语言叛逆

1、词汇转换

在网络文学作品中,词汇翻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英汉词汇的不对等现象。比如,在汉语中一些具有特定概念的习语、俗语和成语,在英语中未必存在。因此,在翻译时,直译的策略并不可取。汉语习语、俗语和成语根植于悠久的汉民族文化历史,过分的直译只会导致不知所云。

如果作为英语的源文本中存在一些与汉语习语、俗语和成语具有相同语义效果的词汇,译者就应当对词汇进行叛逆性转换。既要忠实于原词汇,又能在保留其文化含义的基础上用约定俗成的汉语习语、俗语和成语传达出相同的效果。

例1

原文:Draco envied them their carefree happiness but he turned his envy into hatred.It was too painful to admit for what it really was.

译文:德拉科妒忌他们的无忧无虑和欢声笑语,由妒生恨。这是怎样一种痛苦实在难以言表。

原 文 中 的“carefree”,“happiness”,“turned his envy into hatred” 和“too painful to admit for what it really was”被分别译为了汉语成语“无忧无虑”、“欢声笑语”、“由妒生恨”和“难以言表”。这四个成语的连用不仅使得句子变得言简意赅,而且迎合了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在词汇转换中不可避免的是,英汉文化并非随处可以转换。因此,译者也不可一味地寻求与源文本词汇具有相同或相似语义效果的汉语习语、俗语和成语,否则只会背道而驰,让读者感到不知所云。

2、语序调整

英汉两种语言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在句式结构上的差异。因此,译者在句式翻译时,应当在两种独具特性的语言间进行句式转换和调整,将英文长难的句式特点转换为符合汉语表达的句式,以符合读者的阅读需要,呼应汉语的行文风格和节奏。

例2

原文:This worried her a little, but she knew that only Harry could help her get to school again, so she bravely resolved not to turn back.

译文:听了这话,不禁有点儿担忧;但她也很清楚,只有了不起的哈利,才能帮助她回到魔法学校;因此,她必须无所畏惧,下定决心,绝不退缩!

在例2中,考虑到英汉句式的差异性,译者将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进行了“切割化处理”。这样一来,译文更符合汉语碎片化的表达风格。译者采用了意译和增译的翻译策略,是符合汉语读者阅读习惯和审美观念的一种选择。

3、逻辑转变

在网络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译者对原文逻辑的调整即是对句内衔接方式的转变。因此,在网络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应该在英汉两种语言间对句子的衔接手段进行转换,使译文句子中的逻辑更为层次分别。

例3

原文:

And Odo the hero, they bore him back home

To the place that he’d known as a lad,

They laid him to rest with his hat inside out

And his wand snapped in two,which was sad.

译文:

英雄奥都被人带回了家乡

在那里人们只记得他年少的模样

戴反的帽子是他唯一的陪葬

那断成两截的魔杖让人哀伤

原文中呈现句内衔接的连接词“and”,“as”和“which”在译文中销声匿迹。虽然这是对原文逻辑的一种叛逆,却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汉语句式的地道特点。被删掉了连接词汉语分句不仅没有丢失原有的衔接,而且在整体语篇上更为简洁、明快、连贯。

此外,例3中也对原文和译文的音韵进行了处理。原文中的“lad”和“sad”作为诗歌末尾的词,富有节奏感和音韵感。译文中的“家乡”、“模样”、“陪葬”和“哀伤”更做到了句句押韵,可见,译者在创造性叛逆翻译时,还要从音韵角度对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进行转换。

(二)文化叛逆

除了语言上的叛逆性翻译,译者还应注意源文本与目的语文化可以呼应的文化意象。在文本翻译中,语言的转换如果是表层的,那么文化的转换则是内里的。中西方文化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在翻译时,译者应当妥善处理文化之间的关系,运用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使得译文迎合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习惯。

例4

原文:There was a dragon tattooed into her hip. Not a western dragon, but a sleek,serpentine Oriental done in bright, silver ink.

译文:她的臀部有一个龙形刺青。不是西方的飞龙,而是一条光滑蜿蜒的东方蛟龙,以明亮的银色墨水纹成。

中西方文化对龙的理解截然相反。在中国文学作品中,龙是一种常见的文化意象,它代表着神秘、尊贵、祥和,往往是帝王的象征。如果译者采取直译策略,译文应为“有一条龙被纹在她的臀部。不是一条西方的龙,而是一条光滑蜿蜒的以明亮的银墨化成的东方之龙。”这不仅没有体现出目的语文化中的特殊意象:刺青与蛟龙,而且在语序表达上不符合汉语意合的特点。因此,在如上翻译中,译者对原文中的句式进行了调整。原文中的“was tattooed”是被动语态,但译文采用了主动语态的表达,将其翻译成“刺青”,这个带有汉语文化意味的词汇。此外,译者也大胆地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译文中的“龙形刺青”和“东方蛟龙”是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意象,读来更加兴味悠长。

网络文学作品的翻译跨越了空间的限制,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活动。译者需要克服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障碍,运用恰当的翻译手段确保目的语读者对译文文本的深入理解。除了归化策略,异化也是网络文学译者可以使用的一种翻译策略,它既能完整地保留源语言中的文化语义,又能使目的语读者感受到外来文化的魅力。

五、结语

网络文学的创作、储存和发布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传递到每一个读者,而且为译者提供了新的翻译可能。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作品的翻译缺乏理论支撑,这对译者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翻译过程中,网络文学译者不仅需要考虑传统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原文、译文和翻译策略等因素,而且需要创造性地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在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极端地“忠实”或“叛逆”原文并不是一种好的翻译态度,甚至会让翻译作品本身失去意义与价值。而创造性叛逆,却在保持原文语言文化完整性的情况下,恰到好处地发挥了译者的主体性,使译文更加生动、丰富、完美。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译文译者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