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明院士诗词论略

2020-11-18 10:17韩倚云
心潮诗词评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院士诗词

韩倚云

王玉明先生,流体密封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教授。40多年来一直在第一线从事危险性气体透平机械的非接触式动密封装置及其测控系统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作为发明人和第一完成人,取得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见梁晶等《快乐院士的诗意人生》,载2012年7月9日《科学导报》)。他不仅是走在世界“流体密封”学科最前沿的科学家,也是艰难创业的企业家;他不仅是学识渊博、传道授业的教师,也是追求“真、善、美”、极富才情的诗人。他沉湎于科学、人文和艺术的海洋而感到快乐。从专业上讲,笔者研究液压气动产品可靠性,这一方向的关键问题之一便是流体密封,因此与王玉明院士有共同的话题;同时,王玉明院士与笔者的导师杨叔子先生是至交,作为科学界的前辈,王玉明院士鼓励后学,诲人不倦。笔者正是在他们这一代人的培育下,逐渐成长起来。

从《诗经》首篇《关雎》,一直到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之美深深地感染了王玉明院士。五金先生的文章曾谈到王玉明院士的事迹,先生自述说在他小时候对古代诗词就多有涉猎,一些古典名篇,如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登高》等,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他产生了当一名诗人的梦想;甚至他对于文学的兴趣几乎超过了数、理、化。然而他的父亲认为他将来的主业应是理工科,文学只能当作业余爱好,这样王玉明院士才选择了理工专业(见《他把科研当作诗》,《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12月14日)。

科学家与诗人融合,在王玉明先生身上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程度。融合不是机械的组装,在物理意义上,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钱学森先生曾指出,人的思维有三种模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王玉明先生认为“物理直觉”、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是有联系的,他用自己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工程实践中,许多技术和实验中的难题,经常冥思苦想不得其解,反而在不经意间灵机一动,便找到了解决方案。这种体验正如辛弃疾的词中所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治学的第三种境界”(见王立杰《院士王玉明·生活的诗意,诗意的生活》,载《走进名师》2009年第3期)。王玉明院士在坚守科学的创作园地的同时,写出了许多富有时代精神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笔者不敏,有如下体会,写出来与读者共享。

首先,立意新颖,构思奇特,是王玉明院士诗词的特质。

探索宇宙的诗词,古代诗人只是朦胧的猜测,或是借题发挥,抒发某种情感,如屈原的《天问》、李白的《把酒问月》、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诸篇。而王玉明院士的诗词,却是在具体的描写宇宙,是当代科技大发展的产物。

再看七绝《“九一一”十年祭》:

火灭烟飞双子销,十年一觉九幺幺。

伊阿两战知谁胜,巨霸单边未可骄。

“911”是指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起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当今的成年人都看过相关报道,兹不赘述。此诗立意已在转向域外,其中之见解亦别于他人。叶嘉莹先生点评此诗为“简短有力,感慨在不言中”,笔者于此不必饶舌了。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东风航天城”,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航天城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系统探测宇宙的开始,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太空的新征程,人类的活动疆域已经从陆地、海洋、大气层扩大到了宇宙空间。作者至此,情不自禁地写下这样一首词:

诗画最宜风景异,胡杨烂熳金秋意。归雁黄芦湖畔起。斜晖里,红霞紫气来戈壁。 矢志从戎家万里,扬威星箭云霄际。忧乐兴亡天下系。英杰继,复兴之梦何宏丽。

(《渔家傲·东风航天城》)

这首词明显要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一较短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际上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较之范词写今天陕北的“塞下”,王词当然是写“塞上”。范词的“风景异”是:大雁衡阳、四面边声、长烟落日,颇见衰飒;王词的“风景异”是:胡杨烂漫、湖畔归雁、红霞紫气,宜诗宜画。范词的下阕是“燕然未勒归无计”,悲壮中带有无奈;王词下阕是“扬威星箭云霄际”,豪壮中透出自豪。前者写“地上”,后者写“天上”。王玉明院士的作品是真正的“当代诗词”,道前人所未道,足令刻红剪翠者赧颜。

作者立意新颖,构思奇特之作,开篇即是。《渔家傲·东风航天城》写的是国内,我们再看一首写国外的词作:

莽莽高原气爽凉,无边草树看青黄。霞辉峰顶千秋雪,雨沐河边百兽王。 天昊昊,野茫茫,犀牛猎豹象羚羊。双足一步兼南北,赤道回眸望故乡。

(《鹧鸪天·肯尼亚赤道》)

此词上阕写肯尼亚赤道所在环境,高、低、远、近,笔至六合之内;下阕写作者身在赤道的感受,天高地迥,足兼南北,而故国不可忘也。由赤道之地,抒发赤子之情,情在天地之间。叶嘉莹先生许之为“难得之情景”。此景此情,古人安可道哉!

其次,透过纷繁芜杂的自然现象,发现并挖掘出深奧的生活哲理,是王玉明院士诗词的又一特征。作者是科学家,同时又是诗人,故而在作者的诗集中,科学类诗词占有较大的比重。

作者认为,文学和科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科研是通过逻辑思维,用左脑;而文学艺术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右脑。这两种思维的关系是,形象思维可以使人保持激情,激发直觉、灵感和顿悟,而这是介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的。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塔底分开,在塔顶会合。”(见万磊《学问天成,诗人玉明》,《行业动态》2009年第3期)。作者《鹧鸪天·剑桥大学》是这样写的:

霜叶如丹草似茵,大师才俊涌纷纷。集成数理尊牛顿,纵览时空慕霍金。 思宇宙,悟人文,美心善性理求真。古今中外同炉炼,勃勃生机万木春。

剑桥大学当然是“大师才俊涌纷纷”之所在。此词的上阕三四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在“涌纷纷”之中,举出两个例子,一是“集成数理”的牛顿,一个是“纵览时空”的霍金,有此二人就足以说明问题。下阕呢,作者就写到“人文”。作者认为牛顿和霍金的“思宇宙”,是由“美心善性理求真”得来。末二句含量大,蕴藏深,笔者最为赞赏。请看:造就“勃勃生机万木春”的局面,需要“古今中外同炉炼”。此词中的牛顿相对是“古”,霍金相对是“今”;无论牛顿还是霍金都是“外”,那么“中”呢?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不胜枚举,中国当今的科学家更是灿若繁星,“同炉炼”三字秒级,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夫子自道”亦在其中。

作者足迹所到之处,凡有科技和文化艺术相关者,均有歌咏。七绝《爱丁堡》就是一例:

城中山上望红尘,古堡孤高接白云。

五百年来争战地,可因此地最宜人?

爱丁堡是英国著名的文化古城、苏格兰首府,曾为苏格兰王国首都。造纸和印刷出版业历史悠久,造船、化工、核能、电子、电缆、玻璃和食品等工业也很突出。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和苏格兰国家画廊等重要文化机构也在爱丁堡。作者所写,当是爱丁堡城堡。此城堡位于死火山的花岗岩顶上,在市中心各角落都可看到。作者登上此城堡,抒发感慨。第一句俯视显其阔,第二句仰望显其高,手法高明。第三句陡然一转,用“争战地”,逼出第四句,卒章显志,道出真意。作者以为,之所以有苏格兰抗英战争,是因为此地是科技和人文的交汇之处。

还有,作者往往从微不足道的事物上,写出大文章,颇类庄子“道在蝼蚁”之论。请看:

雾散霾消雨后晴,夜空仰望碧云轻。

卫星两度凌牛斗,萤火幽微启性灵。

(《卫星与萤火》)

在一般人的眼里,卫星和萤火虫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但是作者却看到了其中的奥妙。“卫星”与“萤火”相通之处,便是荧光的瞬间即逝。而这瞬间即逝之光,开启了科学诗人之性灵,发现了自然界更深奥的东西。

朱光潜先生说:“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以此来读王玉明院士的科技诗词,自会得其真髓。这也就是钱锺书先生所说的“学诗学道,非悟不进”的道理。作者诗词之长处在于,将所观之自然现象,在顿悟中,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道出科学真理,并引发读者深思!

第三,科学性和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是王玉明院士对诗词的终极追求。

作为科技工作者,王玉明院士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知识积累,更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其对诗词的感悟自然不同于其它专业人士。他的创作手法是一般抒情诗无法替代的,是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更加完美的结合。就内容而言,它描述的应该是科学事件、科学知识、科学活动;就思想感情而言,在科学求真的影响下,它是最真挚的情感,它是积极向上、健康进取的,是给人以鼓舞和启迪的;就语境而言,在琳琅满目的科技成果、奧妙无穷的自然现象的语境里,在妙趣横生的科学知识、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中,那些催人向上的科学精神,都是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就艺术而言,它是诗的,富有诗意、诗味和诗美,是更为浓烈的济世情怀。且看《鹊桥仙·泰姬陵》:

凌霄琼顶,通灵玉阙,宝石玲珑无数。神奇瑰丽似蟾宫,寄情爱人间长驻。 芳容一睹,钟情永世,望断黄泉归路。皇囚血泪洒七年,待天上朝朝暮暮。

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古建筑,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而建的。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泰姬陵刚完工不久,沙贾汗的儿子奥朗则布弑兄杀弟篡位成功,沙贾汗国王本人也被囚禁在离泰姬陵不远的阿格拉堡的八角宫内。此后整整8年的时间(王词中作7年),沙贾汗每天只能透过小窗,凄然地遥望着远处河里浮动的泰姬陵倒影,后来视力恶化,仅借着一颗宝石的折射,来观看泰姬陵,直至最终忧郁而死。

以上文字便是王玉明院士《鹊桥仙·泰姬陵》一词的本事。此词无论写景还是抒情,可谓字字有据。作者选用《鹊桥仙》词牌,也大有深意,他是用中国传统的爱情故事,来诠释印度君王的爱情,这和白居易《长恨歌》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并无二致。笔者之所以引用此词,是以泰姬陵建筑的科学性为基础,以严密的逻辑思维为导向,把“钟情永世”之情推向高峰。尽管沙贾汗有说不尽的悲伤与无奈,但是一个“待”字又把君王的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也许作者在萤火虫身上,得到了某种启发,所以对萤火虫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其《怜萤》谓“休言腐草化精灵”,希望萤火虫“但祈高远凭飞舞”,它一旦到达“袅袅莲香禅性启”的时候,就和科学联系起来了。作者有了这种博爱情怀,自然会激起科技的创造。其《激情》这样写道:

科技人文相互融,青山踏遍水云行。

吟诗摄影凭灵感,谁道黄昏无激情!

如果在一般人的笔下,会把“科技”写得干巴巴的,毫无“人文”可言,但是作者却用“青山踏遍水云行”作喻,马上就使画面活了起来。不错,“吟诗摄影凭灵感”,作者另外一层意思没有在字面上显露,那就是科技也要凭“灵感”。这种灵感至老不衰——“谁道黄昏无激情”!作为科学家的诗人,任时间流逝,仍然以一年轻人的心态对待“黄昏”。这种思想高度,这种艺术感受,笔者须终生学习和效仿。

第四,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拓展了诗词新的领域。

我国诗坛不乏谈情说爱的小家碧玉,不乏原汁原味的顾影自怜,但是,以诗词形式讴歌时代精神的“黄钟大吕”尚待进一步开拓。因此,“院士诗人”这一群体的出现不仅填补了我国科学诗的空白,也为我国当代诗词的创新,提供了一次成功的尝试。院士诗人生活在我们伟大的时代,总能以独特的慧眼在科学世界的舞台上捕捉到诗的灵感,挖掘出诗的宝藏,拓展诗词新的领域。王玉明院士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且看作者《西江月·阿尔山之夜》:

昼揽人间秀色,夜观彼岸明灯。银河两岸众神行,料有心情百种。 谁共娇儿流泪?谁偕孤影临风?谪仙酒后醉诗中,北斗悠悠转动。

阿尔山不是“山”,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县级市,全称“哈伦·阿尔山”,蒙语意为“热的圣水”。现在已经是“国际型旅游名城”。作者在此过夜,只有一句写“阿尔山之夜”,那就是“昼揽人间秀色”,其余词句,均写“彼岸”,也就是“银河”。此词上、下阙意脉不断,想象飞腾。所谓“众神”的“心情百种”,实际上是作者的“心情百种”。这里的“众神”,颇有人情味,有“娇儿流泪”,有“孤影临风”,更甚者竟然是李白醉酒后吟诗。“银河两岸众神行”将科学与诗的意境融为一体。“北斗”转动,则用了物理之相对运动原理来描写。可见作者视角之独特,他人难为。

《西江月·阿尔山之夜》,看似写“人间”,实则写人间映照的“天上”,而《访南非有感》则是实实在在的写“人间”。

草碧天青处,北冬南夏时。

矿丰金铂钻,野沃象羚狮。

人类发源早,文明绚烂迟。

大同期世界,冷暖友朋知。

打开世界地图,就知道南非地处南半球,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在这里,作者以一位科学家的眼光,看到“草碧天青”之外,更有和中国气候相反的“北冬南夏”。首联总括之后,颔联写地下的丰富矿产:金、铂、钻,地面上的野生动物:象、羚、狮。对仗之工稳,不能不服。颈联一转,道出作者的遗憾:“人类发源早,文明绚烂迟。”但是作者以东方大国的胸怀,认为这里应当“大同期世界,冷暖友朋知”。这不就是毛主席“坏球同此凉热”的注脚吗!

由这首五律,看作者的诗词视角颇为独特。这首诗只能出自一位科学家的笔下,特别是颔、颈两联,他人难道此语。此诗把诗词内容引向域外,也以视角独特,为诗词开疆拓土。

王玉明院士的诗词,既是对自我诗词创作的突破,也是对当今诗坛创作疆域的突破,因而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笔者于此挂一漏万,强作解人,权作引玉之砖!

猜你喜欢
院士诗词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