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民
“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是文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诗,不仅作为书面文字呈诸人的视觉,还作为吟诵或歌唱的材料诉诸人的听觉。”①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页。袁行霈:《愈庐集》,线装书局2008年线装版。这里所说的作为书面文字的诗的视觉表现,正是诗词与书法艺术相渗透相影响的结果。诗词与书法的关系可以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而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研究书法与诗词的关系,对于诗词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诗词是文字、文学的精华。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表达情感的最优雅方式。
第一,中华诗词是汉语文学艺术之精华。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各种文学体裁都离不开语言,其中诗歌是最纯粹的最精练的语言艺术形式,又是最特殊的语言艺术形式,其语法、修辞超乎常规,有自己的特殊范式。
第二,中华诗词通过组织精练的密集的汉语词句表现独特的意象,由词句所蕴含的含蓄、跳跃的多样的意象,而形成高远、奇妙的意境,从而表达情感。
第三,中华诗词通过词句语言的调动,情景交融的意象的组织,制造某种超乎意象的意境,从而感染、感动读者。而不同时代、不同的作者,通过大量的作品,反映出某种独特的风格。或飘逸豪迈或沉郁顿挫;或豪放或婉约;或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等等。
中华诗词产生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其既使得中华文化染上诗意的色彩,予以诗化;又受到中华文化各方面内容形式的影响,得到古代儒释道为主干的思想文化的渗透,得到历代哲学、宗教、书画、音乐等文化艺术的滋养。中华诗词渗透到中华文学、文化的各个方面,使中华文化表现出诗意色彩,因此说中国是诗的国度。①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页。袁行霈:《愈庐集》,线装书局2008年线装版。诗曰:
中华诗词
汉语诗歌汉语魂,平平仄仄叩龙门。
章重风雅情繁复,思幻离骚美绝伦。
格律少陵臻化境,天成太白砺金针。
参差修短非余事,冷暖人间易俗淳。②载中华诗词学会编《中华诗词存稿·师之集:赵安民诗词》,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版。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法则与书写艺术,是借助汉字的独特构型,运用独特的工具材料与书写技法,表达书者主观精神的创造性活动。
书法成为艺术的基础条件表现在载体、工具、形式、内容几方面。
第一,汉字本身具有艺术素质。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独特的表意文字,具有不同于表音文字的形象特征,这是汉字书写能成为艺术的重要条件。汉字笔画多样,结构多样,其构型具备多变性和可塑性,因而具备艺术表现的基础。
第二,汉字字体具有多样性。汉字在自身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篆隶草行楷等书体,使汉字构型具备多样变化的特点。不同书体具有风格迥异的审美特质与趣味。
第三,书写工具的特殊性。笔墨纸砚为书法艺术表现提供了独特的物质条件。毛笔纤毫齐聚,柔软有弹性,能表现出刚柔、快慢、强弱等丰富多样的效果。墨性醇厚深沉温和,与水调和可以产生浓淡干湿的无限层次变化。宣纸质柔而吸附性强,具备了反映笔墨细微变化的性能。三者结合可以产生多彩的墨韵效果,使笔迹线条质感具备了丰富多变的表现力。
第四,书法是书者既个性化又社会化的主观情感表达。书者充分利用汉字构型的多变性、可塑性以及工具材料的丰富表现力,结合书写内容的含义,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趣,从而“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其表现的丰富,既可以包含审美趣味,又可以反映人格境界等伦理、道德、精神,还能表现文化内蕴,是一种中华民族最独特的情感表现方式,具有稳定持久的文化艺术特征。诗曰:
中国书法
淋漓点线涌文泉,曲水流觞润砚田。
秦汉雄风铭峻岳,晋唐雅趣赏云笺。
万方仪态传神韵,千载楮缣展圣颜。
烂漫苏黄松雪境,中华翰墨暖人间。①载《书法报》2016年1月27日《兰亭》版。《东坡题跋》,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诗词与书法,其旨略同,古今不乏论述。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谈到:“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移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①载《书法报》2016年1月27日《兰亭》版。《东坡题跋》,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东坡本欲论诗,而首列自己论书之言,以作书之法类比作诗,用书法艺术与诗歌艺术作比照,引用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阐述自己对于诗歌艺术的观点。诗歌艺术与书法艺术之高妙处,要求其实相同。
书体与诗体,体裁变化与时俱进,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明代许学夷《诗源辨体》论述各个时代诗体书体相应变化说:“诗体之变,与书体大略相类。三百篇,古篆也;汉魏古诗,大篆也;元嘉颜、谢之诗,隶书也;沈、宋律诗,楷书也;初唐歌行,章草也;李、杜歌行,大草也;盛唐诸公近体不拘律法者,行书也;元和诸公之诗,则苏、黄、米、蔡之流也。”
书风与诗风,风格演变与时代思想文化风尚同步。就书法而言,清代乾隆时期学者书家梁巘《评书帖》所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这个归纳概括在书法界是众所周知的。诗歌艺术也随时代发展而演变其风格。三百篇是现实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而后楚辞开启浪漫主义的帷幕。汉魏乐府古诗则表现出新的现实主义叙事风格。唐代则用新的格律诗体为基础的多种体裁,演变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众美纷呈的多姿多彩风格,达到我国诗歌艺术的极致高峰。其后,宋词、元曲,婉约、豪放、诙谐各诣其极。明清诗词,复古有余而开新乏力,但不乏反映广大复杂社会面貌的中兴气象;直至近现当代,有鲁迅、郁达夫等踵事增华,沉郁飘逸;毛泽东“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柳亚子评毛泽东诗词语),用诗词这种中华民族表达情感的最优雅方式,艺术地书写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波澜壮阔社会历史,让中华诗歌艺术新高峰再次耸立。当代诗歌艺术,正处在古今中外大融合的历史转变中,新的风格正在经历凤凰涅槃,“跻攀唐宋宜超迈,不与明清作后尘”(改杜甫诗句),当代诗词超迈前古的艺术高峰呼之欲出。
节奏与韵律的艺术表现与时空感知,是诗词和书法的共同艺术特质。书法乃无声的音乐,是视觉艺术;音乐是有声的书法,是听觉艺术;诗词则兼有音乐与书法二者的元素,以汉字书写的诗词,特别是用毛笔竖行书写的诗词,其主体是汉语意象声情艺术,同时也兼有汉字书写视觉感知艺术,我们既然要立足超迈前古的大志向,就要善于吸取古今中外的诗歌艺术营养,尤其要善于吸取我国古代传统的优秀文化艺术元素,则书法艺术之于诗歌艺术的结合,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书写工具而已。毛笔书写汉字,而且是竖行书写汉字,对于诗人书家的创作而言,具优于硬笔和电脑的启迪思维的优势;对于书面诗文阅读也有类似优势。无论书写还是阅读,文字竖列与横排的不同,决定眼睛与头颈运动方式的上下点头、目光上下移动与左右摇头、目光左右移动的不同(可简称为yes与no的区别),其阅读效果以及反作用于思维方式的差别,值得进一步研究,不可等闲视之也。毛泽东当年所说,用文房四宝打败“四大家族”,不但果然实现鸿愿,而且创造了诗词文章的历史新高峰,当前诗词艺术发展应当注重与书法艺术的结合,民族瑰宝不可偏废。
诗词学习与书法学习都要临帖,无论诗词还是书法,历代大家都是善于向前人学习的。历代有名的诗人无不学习其前代和其同时代的名家名作。
诗圣杜甫就是吸收自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古诗并集其大成而获得巨大诗歌艺术成就的。他讨论诗歌艺术的《戏为六绝句》就集中地反映了自己的创作主张,如“其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说明杜翁认为古今优秀作品都应当学习,但是都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批判的态度——要重点学习前代伟大作品“屈宋”楚辞的“思幻言长”(鲁迅语)优秀品格,努力攀登诗歌艺术高峰,而摈弃齐梁时代的绮靡委颓习气。但是无论庾信或者“四杰”,同时代的“清词丽句”,也都应当学习。总而言之就是“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既有所批判有所摈弃又不主故常,师古而不泥古,善于吸取古今多方面营养,才能创造出自己的好作品。
苏轼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品,写下与陶渊明诗歌相唱和的大量“和陶诗”,不乏“与古为徒”之意;宋元之际的诗人书法家赵孟頫则在书法方面主张复古开新,就是善于学习古代优秀成果的典型代表。《三希堂法帖》为清代乾隆敕令大学士书法家梁诗正主持编刻的大型书法丛帖,共收魏晋至明末135位著名书家墨迹,系清宫所藏珍品。法帖共分32册,其中赵孟頫即占了5册(第十八册、第十九册、第二十册、第二十一册、第二十二册),占全部《三希堂法帖》六分之一强,可见清宫收藏赵孟頫墨迹数量之巨,也反映了对赵孟頫书法的重视。而其中第十九册的近一半内容为赵孟頫临王羲之书帖(包括临《兰亭序》),①《三希堂法帖》,中国书店1986年影印本。载《中华诗词》2018年1月号。可见赵孟頫不仅有复古之志向,并且付之实践,尤其是追摹右军书法的勤勉与高妙,从而成就了右军而后又一座书法高峰。
无论诗词还是书法,只有善于学习古今精品,才能创造自己的精品,这是不二法门,舍此没有他法。
中华先民创造了汉字,汉字所形成的诗歌艺术和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汉字精灵幻化成诗词,幻化成书法,诗词书法、阴阳氤氲而组成中华文化的核心,由此双双演绎中华精神。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曰:“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②转引自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据经韵楼原刻本影印本。汉字是文化的载体,是经史百家、文化艺术的根本,是人类社会治理的基础。汉字的魔方幻化出中华文化艺术的七彩斑斓,中国传统艺术,无不和汉字紧密相连,诗词和书法正是其最典型代表。诗为心志,借汉语精灵写其情志;书为心画,凭汉字点线见其精神。而用书法表现的诗词则是中华文学与艺术的强强联合,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此文化今古奇观将历万古而长存。有词赞曰:
沁园春·汉字颂
故国东方,汉字通神,文脉久昌。幸羲皇创卦,开天一画;颉臣造字,界破洪荒。独体方圆,单音扬抑,义见形声万物彰。抒情志,有重章叠唱,思幻言长。 今朝岁月铿锵,引无数诗人赋慨慷。看嘤鸣汉语,亲和世界;龙飞书法,流美诗乡。事在人为,梦由心画,丝路驼铃乐万邦。挥毫也,得江山助兴,绘我新章。①《三希堂法帖》,中国书店1986年影印本。载《中华诗词》2018年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