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指导: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实施路径

2020-11-18 06:35:03叶希婷
清风 2020年2期
关键词:家校心理健康小学生

文_ 叶希婷

时代的进步,让人们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上升到了同一个高度。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价值观念形成、身心逐渐走向成熟的最佳时期。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年幼的小学生,有着不成熟的身心素质,需要及时、正确的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教师要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时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面对心理问题。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以极大的热情和关注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师生互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推动师生互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过程。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教师了解学生的现实心理状况,学生向教师倾诉自己的心情,实现了师生互动。因此,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不仅如此,心理健康教育搭建起来的平台,让教师将关心和爱心传达给学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体谅和交流,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有助于学生减压。现阶段,小学生课业压力大,心理脆弱,心理问题颇多。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战胜学习困难,面对学习挫折,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心理状态,还能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和学习上的压力,减轻学生的痛苦,使得学生走上积极学习的正轨。

第三,有助于学生个体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教育,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业成功、工作顺利都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有健康的生活,使学生的心理处于健康的状态,是其正常生活、正常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而中小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其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教学观念不明确。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所以我国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以及重视度普遍都不到位。大部分教师观念模糊,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这两方面的教育混为一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无法真正落实到位,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理解,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使学生心理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二,学校师资队伍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人员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专业的、综合的,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要求非常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但就目前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来看,整体的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也不强,再加上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不够,导致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不能满足小学生的教育需求。学校很少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少有合格的心理教育教师。

很多小学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没有专业的教师,所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落在班主任的头上。但是班主任的工作量非常大,且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工作知识和能力,所以在教育的时候很难做到精益求精,大多数时候力不从心,很容易将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教学负担,从而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还有教师由于心理健康知识不完备,甚至会用一些错误的观念误导学生,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导致整个教育工作无法有效落实。

第三,家校合作深度不够。目前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家校合作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身上,很难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众所周知,家庭的配合可以让学校全方位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有些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家校之间沟通不畅,而这不及时沟通的家庭教育严重减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加强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第一,提升教师教学的专业度。教师的专业度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教师要想方设法提升自己心理教育的专业水平。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践的学习也不可缺少。学校应该针对教师的教学状况,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研讨会、座谈会、培训会,来帮助教师进行深入的专业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以外的时间自发“充电”,提升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的同时,利用不断的学习和交流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比如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图书馆书籍等来完成心理学的系统学习,在遇到专业问题时,可以向学校聘请的专家教授咨询请教。

第二,优化心理教育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心理健康教学的保障。学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提高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社会招聘,让专业的心理教师进入校园,为学生传授专业的心理知识,为教师团队注入新鲜的教育学人才。这既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人才质量的保障,也是吸引外部优秀力量的重要方式。其次,学校还要加强校内教师的专业培训,利用专业的考评机制督促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完善的考查制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测验等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从而激发校内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热情以及动力。再次,学校还应从校内选拔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并鼓励优秀工作者组织自己的团队研发属于自己的教育体系,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最后,国家和社会也应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让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全面提升。

第三,建立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家校合作要求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投入一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和学校沟通解决,还要和学校教师进行分析和讨论,寻找合适的心理教育方式去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而从学校角度来看,首先,教师要主动和家长进行联系,要通过不定期的家访、家长会和亲子活动,来了解学生和家长在一起的心理情况,以及学生和家长近距离沟通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关键问题。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等社交工具和家长进行线上联系,让交流和沟通变得更加及时。最后,教师可以建议学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讲座来引导家长去了解其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掌握心理教育的正确方法。通过这些合作的方式,教师联合家长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干预,让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顺畅。

第四,增加经费投入以及扩大合作交流范围。就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严重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普遍较高,而在落后地区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极低。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在充分保障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加大对落后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资金的投入,帮助落后地区建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如此,还要指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帮助和支持落后地区政策和资金的落实,让教育器材、教育经费得到充分利用。另外,各地区之间还应该做好心理健康的交流讨论,利用地区合作和资源共享来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总的来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但是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阻碍重重。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从行动上跟进,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自己关于教育的方法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猜你喜欢
家校心理健康小学生
家校距离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我是小学生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中国火炬(2010年4期)2010-07-25 07: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