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徐玥
现如今,休闲教育的缺失已然成为教育中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中小学生的休闲时间未得到合理利用,或沉迷网络,或深陷功课,休闲的真正价值未得到体现。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教育的功利化导致休闲教育不受重视;二是不正确的休闲观导致休闲教育不受重视。而要使休闲教育真正发挥其功效,则可以从四个方面着力,即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家长和教师、社会。
《2014 年度全国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显示,中小学生起始触网年龄日益低龄化,网络音视频和网络社交活动已成为学生的主要休闲活动,且有近2%的学生过度使用网络。同时,又有报道称,近10%的学生在休闲时间里的主要活动是完成功课,参加补习班。
一是沉迷网络,娱乐至死,二是深陷功课,沦为考试机器,这从表面来看反映了当今社会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但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反映出的则是休闲教育的缺失。
无论是“娱乐至死”的学生,还是沦为“考试机器”的学生,这两者都没有合理充分地利用休闲时间,他们对于休闲时间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他们不知道在休闲时间里从事何种活动才是对他们真正有益的,或者可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休闲”一词的真正含义,而这就是休闲教育缺失导致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虽然不乏智力超群者,但是从长远来看,缺少休闲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休闲的内涵:其实,“休闲教育”并不是现代人所创造的新概念。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唯独在闲暇时间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他把闲暇教育当作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提出,要把休闲内容作为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纳入教学过程之中,把休闲教育当作“最为严肃的教育任务”。因为,“富于娱乐性的闲暇不仅在当时有益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对性情的陶冶可能有长期的作用。为此,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为享受娱乐性的休闲而做好充分准备”。
虽然各学者对休闲教育的理解并不相同,但是在他们看来,休闲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提高休闲生活的质量。
休闲的功效:休闲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进行自我发展。
“休闲”是一种完全自主支配的状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自主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喜好和特长,自主地获得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参与学校生活中不能参与的实践活动,使个性、知识、人格、情操、体质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是否能合理安排和利用业余时间,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生学会休闲,其实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我发展。
而在当今社会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基本谈不上休闲时间的科学利用和支配,这种“成材”而不是“成人”的教育观念,束缚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缺少了在这个年龄段应有的生活情趣。有调查显示,在全球21 个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能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分数崇拜,进而会形成竞争性的学习观。而竞争性学习是将他人视为对手,对他人充满了戒备和敌意,这不利于同学关系的发展,同时也将自己封闭了起来,从而也就失去了一个充分认识自我的通道。
可以说,休闲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高德胜老师所言:“休闲能力的培养需要纳入教育的视野,像培养人的工作能力一样进行多年的培养。”
在现今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不禁会反思:为什么我们愿意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培养人的应试能力,却不愿意在休闲能力上花费一点点时间?
第一,教育的功利化导致休闲教育不受重视。在这个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有用”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学校教育成为一种工具,一种帮助我们找到好工作,过上好日子的工具。因而考试要考哪些课程,哪些课程就是有用的,而其他的与考试无关的、看似“无用”的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课程也就可有可无了。因此,时常出现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劳技课被“主课”霸占而徒有虚名的情形。尽管这些课程是休闲教育的有力载体,尽管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身心健康以及智能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功利主义面前,都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如此一来,这些与休闲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也就自然而然地缺失了。
第二,不正确的休闲观导致休闲教育不受重视。很多家长和教师都会存在这样一种想法:休闲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不需要专门的教育。他们把“休闲”和“玩”等同了起来,严格限制了孩子的休闲时间,甚至苦口婆心地劝道,“业精于勤荒于嬉”,应该把有限的时间投入无限的学习中去,而不应该花费宝贵的时间来“玩”。他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和理解休闲的丰富意义和价值。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唯独在闲暇时间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闲暇教育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当今社会这种不正确的休闲观导致休闲教育被弃置一旁。
著名学者麦克莱恩说过,任何一个组织或行业都不可能独立地完成这一艰巨的教育任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依靠各类机构和组织来满足各种不同年龄的人对闲暇教育的需要。
在这个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休闲教育愈发凸显出其重要地位。我们应集各方之力,呼唤休闲教育的回归。
第一,政府有关部门需要为休闲教育提供相关政策帮助和资金供给。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承担起责任,对休闲教育事业保持一定的关注和重视,并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构建起休闲教育的管理体系。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应提供一定的资金供给,保证休闲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以防其发展缓慢,甚至止步不前。
第二,学校应将休闲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开设休闲教育的有关课程。中学应继续开设音美体劳等课程,并把它当作一门真正的学科来看待,而不是一味地给主课让位,在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因素,使其真正成为休闲教育的载体。而大学也可以开设如诸如休闲哲学、休闲经济学、休闲与健康教育、休闲与社会发展等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休闲的价值,认识进行休闲活动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开设一定比例的休闲技能方面的选修课,或以培训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音乐、舞蹈、旅游、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的休闲技能。
第三,家长和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休闲教育观。家长可以学学西方的“游戏精神”,让孩子从小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长大。在童年时,要陪孩子玩有趣快乐的游戏,看富有童真与想象力的动画片,听富有韵律朗朗上口的童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生活的爱心和好奇心,而不是让他们在背诵枯燥的课本和应付繁重的作业中长大,不能老把孩子当作被教育、被驯化的对象。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授不同的学科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因素,尽量将课堂营造得富有趣味、与生活密切相关。以休闲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这或许比强硬地灌输和让学生死记硬背来得更为有效。如此一来,或许会少一点“娱乐至死”和“考试机器”的牺牲品。
第四,社会中,休闲娱乐的提供者应主动承担责任,提升休闲产品的层次。社会中,提供休闲娱乐的一方,应主动承担起责任,主动认识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其提供的休闲产品层次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说的:“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和人民对文艺事业提出期许,社会中提供休闲娱乐的一方,就应主动承担起这光荣的使命。
此外,社会上提供休闲娱乐的一方还得持续更新休闲产品的理念,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具教育意义的休闲产品,或者具有更高品质的休闲服务。可以说,提升了休闲产品的层次,改善了休闲产品的服务,也是在稳步保障休闲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