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尼职业教育合作探究

2020-11-18 03:30:44赵如画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印尼一带一路院校

赵如画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24)

1 中印尼职业教育合作的机遇

1.1 两国经济合作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2015 年,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雅加达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在会谈中,双方研究并探讨了中国“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的合作对接契机。中国重申将积极参与印尼交通、通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 (BKPM) 统计,2017 年中国企业对印尼直接投资达33.4 亿美元,次于新加坡和日本,从第十大外资来源国跃升为第三大外资来源国。

中国对印尼的投资涵盖能源、矿产开发、基础设施、农渔业、保险和金融等众多领域。这些投资将会带动印尼大量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对劳动力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提出了需求。工农业园区、发电站、交通轨道、大型国际机场、通讯光缆、能源运输管道、汽车制造维修等,这些岗位都需要培养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人队伍。2015 年,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凭借多年的留学生培养经验以及与东盟国家教育部门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联合办学合作协议,就汽车产业国际化高技能人才订单培养达成共识,探索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协同办学模式,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生产基地培养人才。

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为滞后,职业院校的学生辍学率高,难以适应中印尼经济合作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印度尼西亚国内专业的、教学设备完善的职业技术院校极少;职业教育教师素质较低,许多职业教育教师缺乏行业经验,甚至不符合法律关于教师资格的规定;“印尼以低学历为主的青年劳动力占印尼劳动力总人口的20%左”[1]。15 ~24 岁青年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2016 年印尼15 ~24 岁拥有信息和计算机技能的青年比例为58.21%,且地区差异较大,其中首都雅加达和亚齐特区分别为82.53%和39.85%,教育水平的地区差异无疑加剧了企业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与职业教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职业院校课程体系落后,目前的课程设置是由劳动部负责,没有与人力资源和移民部相协调,也没有对接企业的真正需求。职业学校很难提供某一专业实际操作的学习机会,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少。职业学校教师缺乏实际的行业操作经验,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以“理论优先于实践”的方式。

中国对印尼的大量投资和各项项目建设对技能人才有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印尼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这就为我国职业教育适时“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为中印尼两国开展经济合作、人文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2 中印尼政府对职业教育合作的重视和支持

中国教育部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2014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步伐必须要转变办学理念、创新教育发展途径,需要有教学理念、教学标准与中国企业一起“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2015 年,中国政府制定《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与丝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学术往来,推动“民心相通”,打好“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鲁班工坊”是天津首创并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是我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载体,被誉为职业领域的“孔子学院”。继泰国、印度、英国之后,印度尼亚成为第四个建立“鲁班工坊”的国家。中印尼双方代表就设备运输、教师交流、学生互访、技能竞赛、国际化专业认证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并签订备忘录。印尼“鲁班工坊”的建成是中印尼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度合作。

印尼教育与文化部职业教育司指出印尼目前有1.4万所职业高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印尼进入工业4.0 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为应对挑战,印尼职业教育必须转化教育模式,建立校园-工业合作伙伴关系,让毕业生获取新技能[2]。印尼政府希望更多中国企业能够和这些职业高中对接,通过传授中国的技术为印尼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让企业和印尼社会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2018 年,由印尼人力资源公司发起、中国数十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实施的奖学金项目在雅加达高中学校启动招生,为众多印尼普通学生提供到中国接受高等教育、学习专业技能和工作的机会,并从长远考虑解决印尼中资公司面临的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1.3 中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国际合作格局的开创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 年高职院校招收全日制留学生1.15 万人,比2016 增长65.2%,2018 年招收1.7 万人。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吸引力增强,完善的教学设备和专业技术优势成为吸引留学生的亮点。伴随企业“走出去”,高职院校吸引更多国家来华开展教育合作。“师生“走出去”与教学标准“走出去”成为高职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支点,876 名专任教师在国(境)外组织担任职务,开发国(境)外认可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1806 个”[3]。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呈现新亮点,包括来华留学的规模与境外人员培训的规模实现双增长。

高职院校境外合作办学呈现多样化发展,包括我们探索设立鲁班工纺、海外分校、建立培训中心、派遣师生交流等多种办学形式,主动服务我国教学标准和企业“走出去”。天津市教委积极推动鲁班工坊项目,正在成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品牌,得到国家领导人孙春兰副总理赞扬。“2017 年我国与28 个国家和地区举办高职高专层次的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达到960 个,占高等教育吸引境外资源优质资源办学总数的41.8%”[4]。“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2 中印尼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对策

2.1 加强印尼语人才培养和储备

语言资源是实现人文交流的重要方式,对落实中印尼“民心相通”至关重要。“语言资源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随着全球经济市场对语言本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学习本土市场语言和文化才能获得进入当地市场的资格”[5]。目前我国印尼语人才培养出现“数量少、规模小、不平衡”的特点。高考招生信息网资料显示我国主要外语学院开设印度尼西亚语的院校有14 所(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广西外贸外语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外国语大学等),院校主要分布在北京、云南、广西三省,各院校招生人数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国外市场对印尼语人才的需求。其次,我国印尼语人才培养以本科层次为主,但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依然占据一定的市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语言和专业技能的相对薄弱的现状对中印尼职业教育合作、中国企业走出去起到限制作用。要真正实现中印尼职业教育的深层次合作,首先要实现语言互通,教育部与高校积极引进印尼本土优秀教师,增设印尼语专业,优化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2 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下中印尼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必须开创新的合作模式,切实了解印尼职业教育政策、职业教育资源、办学水平和能力,加强与印尼教育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作办学共识。印尼职业教育普遍使用的都是德国的双元制,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然后到企业去实习。因此要推动实行鲁班坊倡导的EPIP模式,把企业和学校放到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例如广西柳工机械有限公司与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效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企业面向东盟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6]。中印尼职业教育可参考这种模式,中国职业教育院校致力于企业以及印尼职业学院形成三方合作,一方面,派遣经验丰富的教师随企业赴印尼职业学校进行教学,以人才与技术输出的方式帮助印尼当地发展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相关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可招收印尼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专业课程。此外,职业院校要协助企业建立不同等级的职业技术人员内部认证标准,通过标准输出来规范当地院校职业技术的发展。

2.3 建立制度保障和合作交流平台

中印尼职业教育的深层次合作必然要求更高水平、沟通有效的交流平台,通过政府对话协商、频繁互动的方式解决不同国情、不同民族文化、不同教育政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带来的差异问题,以实现双方共赢和合作的可持续性。首先,双方要加大教育政策的保障和沟通力度,尤其是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强化职业教育政策的协调,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不断降低职业教育合作的门槛,真正做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合作双赢。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文件规定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方向,建立了中外职业教育的宏观保障机制,但微观方面的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必不可少。

其次,中印尼两国职业院校要构建合作平台。可凭借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设职业教育合作专题网站,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开展线上线下会议,及时发布合作信息、交流合作经验[7]。就目前已有的合作平台来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论坛对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17 年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暨联展论坛上,广西、云南两省多所院校和企业集团与东盟国家签订合作协议,其中广西师范大学与印度尼西亚所吉巴纳达天主教签订合作协议。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论坛有效推动了中国和东盟各国职业教育双边和多边合作,中印尼职业教育合作仍需要借助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论坛平台,但是因为地缘因素,受论坛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广西、云南、贵州等有地缘优势的地区,其他地区的参与度相对较小。中印尼职业教育应建立辐射力更广的平台,将具有开设印尼语院校的地区、具有经济合作的地区囊括在职业教育合作的范围。

3 结语

“一带一路”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的包括经济合作、政治沟通、人文交流在内的国家战略,与沿线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合作国际是实现中国与合作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重要前提条件。印度尼西亚作为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经济发展潜力大、地缘位置重要,中国和印尼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都离不开技术人才作为支撑。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中印尼职业教育合作面临良好机遇,两国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开创中印尼职业教育合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印尼一带一路院校
印尼出手
环球时报(2022-03-18)2022-03-18 17:40:19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 19:40:13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
《MAIN CATUR》
海峡影艺(2013年3期)2013-11-30 08: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