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与归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27 07:49买英杰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归化异化原文

买英杰

(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71)

1 异化与归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历史背景

1.1 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历史因素

之前曾提到过,自从翻译这门学科存在以来,各家就对异化和归化的讨论争执不休。提到异化,就不得不想起20 世纪的文学大家鲁迅对于翻译策略的看法,鲁迅一直推崇异化的翻译方法。时值新文化运动时期,国外先进的思想传入中国,鲁迅为启蒙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主张“宁信而不顺”,原封不动地对国外文本进行翻译,从而导致了其“死译”的译界形象[1]。当时的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知之甚少,异化直译的方法让人们在了解西方文化,西方文学的同时,为因为自身基础的薄弱,产生了不少的误解和错误的判断。在推广新鲜思想和文化的同时,却也减缓了新文化的传播。

1.2 归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历史因素

而作为另一大翻译策略的归化手段,在中国文学翻译界内的发展,如异化一般,有着类似的历史。林纾作为归化的支持者,始终秉持着中国作为当时所谓的“天朝上国”,应当以高姿态看待西方文化与文学,做到“为我所用”,因此在林纾的翻译,尤其在其翻译代表作《茶花女》中,就大量做了归化处理,将原本带有西方特色的某些意象或者社会事务,披上了中国式的外衣,并根据中国的封建礼教和道德思想,对原文进行了删减。这一处理,虽然迎合了国人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却也失去了原文的风格特点和西方鲜明的文化特色,一度让国人认为巴黎的生活方式与清王朝国民的习惯无二。虽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也阻碍了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的发展。

1.3 异化与归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反思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对于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领域,异化与归化手段的使用不宜太过死板。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甚至宗教信仰都不尽相同,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不能想当然地进行翻译[2]。并且现在世界已经处于文化开放的时期,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已经不存在文化立场的高低之分,所以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方式,做到形神兼具,既可以让国内外读者理解文学作品中要传达表述的意义,又能忠实于原文,至少是尊重原作者意图,将译出语作品原汁原味地表达。

2 异化归化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于分析

例1:原 文:It was now a twelvemonth since the funeral procession of the venerable clergymen, its last inhabitant, had turned from that gateway towards the village burying-ground.(Hawthorne, The Old Manse)

译文:旧宅的故主是位德高望重的牧师,现已不在人世,一年前,他的灵柩从园门里迁出,移向村中的公墓,也有不少人执绋随行[3]。(夏济安译)

例1 选自夏济安译作霍桑的名篇《古屋杂谈》选段,在文中,夏济安就灵活运用了异化与归化的翻译手段,使得整个文章自然流畅,既没有异化后的翻译腔,也没有完全使用归化,让整篇文章还保留了独特的异域风采。“德高望重”“不在人世”等四字格是汉语的文字特点和表达习惯,这些词汇的运用是夏济安在考虑国内读者的水平和文化习惯后所使用的处理方法,简明易懂。同时,“执绋”这一行为,是中国特有的丧葬仪式,夏译中没有对原文死译,而是做了轻微的归化处理,使得读者可以产生画面感,同时还能体现出牧师的“德高望重”,翻译的较为巧妙。同时,“牧师”“公墓”等意象是国外的特有意象,作者忠实地进行了翻译,没有加以演绎,做到了归化有度,是一篇处理较为灵活优秀的译作。

例2:原文: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对待的。其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斓,终日摩挲亦不觉其臭,铸成钱币才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泉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梁实秋,《书房》,载《雅舍小品》)

译 文:Study, what an elegant word! It easily reminds of a book-scented family. Books scents are treated as opposite to copper stinks. As a matter of fact, books do not necessarily smell good, nor does copper inevitably bad. The wine vessels of Zhou, the cooking vessels of Shang, the riot of ancient colors, the all-day-long strokes and fondles feel no foul color. Philistinism contaminates copper when it is cast into coins as money, but those cottons and silks, knife-shape money out of circulation were now and then expense and antiques of high hermits.(罗益民译)

原文作为大家的作品,语言较为文雅,词汇华丽,“书香”“铜臭”“周彝商鼎”“布帛刀错”等词语现象本就带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国外读者不易理解,但是罗译的译本中并没有对以上词汇进行异化或者解释,而是进行了照搬顺译,虽尊崇梁实秋的原中文原文,但是不易使得国外读者体会原文意境和思想感情。比如“铜臭”和“书香人家”这样的词汇,罗译为了‘copper stinks’和‘book scented family’,但是西方人对于铜臭气的世俗含义和书香世家这样高尚文化概念并不熟悉,在阅读时不免会产生阅读和理解上的障碍,若对这些词汇进行文化的异化处理或者进行深入地解释,就会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困难。

3 结语

根据以上对比研究和分析,可知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常用的两种手段,在文学翻译中也会起到不小的作用。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和读者的母语类型,文学翻译在进行处理时也要从受众群体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甚至国家利益和政治观点出发,做出适当的调整,林纾和鲁迅的翻译观,就是最好的解释和论证[4]。同一意义或者意象,在不同语言或语境中,要做出不同的处理,使用异化和归化策略才能使文学译文通俗易懂。翻译的一切因素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归化与异化也是如此,不能说这二者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尤其在文学翻译中,需要异化与归化灵活处理。就像在上文分析中提及的,不是说归化一定与意译搭配,异化与直译搭配,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变通,才能使得本就有些佶屈聱牙的体裁和难懂的异国文字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5]。当然,在译界,异化与归化的争论依然没有停止,名家各抒己见,对于归化与异化的研究仍不会停止。

猜你喜欢
归化异化原文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亲情的异化:《斯卡伯勒的婚约》中长幼关系的文化诠释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