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赵雅
家庭劳动教育指的是家长在家中让孩子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从事家务劳动的一种教育活动,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家庭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帮助家长加强对青少年的劳动素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9 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使得劳动教育再次受到高度重视。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校,毋庸置疑,劳动教育的起点在家庭。青少年要树立观念,学会劳动,获得能力,形成习惯,主要还是靠家长日常生活中对其的影响和教导,因此家庭教育要发挥基础作用。劳动教育应该引起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重视,特别是家庭要对劳动教育给予应有的重视,从培养孩子生存能力、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基础的层面来理解和认识劳动教育。但有个别家长对于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往往存在“三怕”的错误思想,即害怕劳动影响孩子的学习,害怕孩子不会劳动反而添乱,害怕孩子吃苦受累。对此,教师要引导家长改变过去“用分数论英雄”的观念,不再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尤其要指导家长树立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观,提高对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孩子培养成有道德、有知识、有劳动意识及劳动技能的人。在当前科技高度发达的新时代,更要倡导全面发展教育,避免孩子因高科技的便捷而变得越来越懒惰、过度依赖科技。
当代青少年的家长以30~40 岁的年轻人为主,他们中有的人以前主要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因此容易忽视劳动教育。教师有必要对家长开展对应教育指导活动,教师要经常开设以家庭劳动教育为主题的讲座,指导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特征,使其学会劳动教育方法。
首先,劳动教育要从小抓起,年龄越小的孩子有越强的可塑性,让青少年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比在他们形成不爱劳动的习惯之后再去纠正要好得多。实际上,青少年的模仿力很强,但很多时候都被家长忽视了。例如,当孩子看到妈妈在洗碗时,他们也要求洗;当孩子看到爸爸在修家用电器时,他们会在旁边跃跃欲试。教师应提醒家长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不要拒绝孩子,抓住开展劳动教育的好机会,肯定孩子的劳动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使其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意识和习惯。
其次,劳动教育要从小事抓起,指导家长按照孩子的年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小事。例如,让孩子做一些自我服务的事,伴随孩子年龄的增大,逐渐增加家务事的复杂程度,避免让孩子一开始就做不能胜任的事而丧失自信,厌恶劳动。同时还要明确要求,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明确分配家庭劳动任务,对其所要完成的事的范围和进度等提出具体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耐心指导、帮助,不能因为孩子动作慢或做得不好就横加指责,更不能直接替代孩子完成,避免挫伤孩子的信心。
尽管家长是家庭劳动教育的主体,但教师不能局限于对家长的指导,应积极协助家长,共同实施劳动教育,引导青少年巩固劳动习惯的养成。例如,要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培养青少年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青少年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初期阶段,而劳动观是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工作者务必把握教育的关键阶段,引导家长积极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开讲座的方式教会家长合理实施家庭劳动教育,同时坚持家校共育,进一步巩固家庭劳动教育的成果,促使青少年树立正确劳动观,夯实其全面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