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雪桂
摘要:新课标教材已经使用多年,多数教师能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的各项要求,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在课堂上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贴近生活、社会且密切联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的转变。但从總体上看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教师还须继续努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114
结合新版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就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笔者现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效率偏低
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教师教学缺乏艺术性,主动探求与改革教法的欲望不强烈,传统的说教模式仍在“横行”,将学生学习的要求与兴趣扼杀。
由于物理学科说理严密、知识点多、公式和单位复杂等特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几种不良表现。(1)消极、厌学。表现为懒惰,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应付,把学习当作包袱,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依赖,缺乏独立学习的精神,抄作业。(2)畏惧、害怕,不愿参加物理学习活动。表现为恐惧,学习中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如害怕回答教师提问、做实验、做作业等;回避,有些差生因畏惧物理学习,往往设法回避物理学习活动。(3)厌倦。厌倦是一种最严重的厌学心理,表现为厌恶、讨厌学习物理,对物理学习活动常呈对抗心理状态。(4)自卑。对物理学习丧失信心,表现为灰心丧气,对学好物理缺乏勇气和信心;自暴自弃,长期的失败,致使部分学生放弃物理学习。
鉴于上述情况,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三个追求”。①有效果。追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基本一致。②有效率。追求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例(教师投入的精力和学生的收获比例)。③有效益。追求教学价值的实现,即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教育需求的吻合(情感·态度·价值观)。
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做到“三个关注”。①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来组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②关注发展。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要注重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③关注过程。要关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思考的过程、体验的过程。
此外,还应积极实践“四还”。①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思考。②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可以走上讲台讲故事、演说,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变动方向和位置,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活动。③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④把评议的权利还给学生。
2.《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是从概念到概念,就知识讲知识,不能把知识与应用、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落实知识性的目标,忽视《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例如,《新课程标准》对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要求是:“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旧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通过安排学生活动来《探究“串(并)联电路各点、电流的关系”》,教材是作为重点来处理。教材上这样安排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及过程的体验,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自己总结出结论。至于结论表达是否严谨,并不是本节内容所强调的。而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恰恰是只注意到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的规律的教学上,也就是只注重知识的目标,而忽视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3.科学探究流于形式
我们经常说要使学生通过实验、思考自己获得知识,其理由是: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会应用、更不容易忘记,其实这样的着眼点仍然是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也应是一种教学内容。“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而且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怎样探究。部分教师在进行探究的问题上,目标似乎还不够明确,探究流于形式。其表现为以下几点。(1)过分看重探究的结论,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2)过分强调客观原因,学校的实验条件、器材不配套等,本该由学生亲自经历的探究过程由教师取而代之。(3)教学中只局限于教材中的探究问题,几乎不选择贴近生活中的物理探究素材。(4)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出现偏差,认为科学探究就是动手实践,而忽视了科学探究中其他因素的应用。
4.对教材各“栏目”功能的理解有偏差现象
人教社新版教材的教学内容分别安排了如下栏目。(1)实验。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探究、学习物理知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2)演示。教师通过实验展示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等。(3)想想做做。以动手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简单易做的小活动,让学生可以体会生活中各种现象蕴含的物理道理。(4)想想议议。以思考、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对问题进行讨论时,既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倾听其他同学的看法。(5)科学世界。扩展性内容,介绍物理知识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扩大学生的视野。(6)STS。STS是(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介绍和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这部分也是扩展性内容。(7)扩展性实验。主要展现以传感器、计算机等仪器自动记录和处理数据的实验,供有条件的学校选做。(8)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内或课后的学习活动,包括问题讨论、练习、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小论文写作等。(9)学到了什么。这一章所学主要内容的梳理、总结,供学生自己总结时参考。
在这些栏目当中,不是所有“栏目”都必须在课堂上讲,有些“栏目”是可学可不学的,更不意味着像“科学世界”“STS”等栏目等统统当成是过去的阅读教材而不作要求。例如,《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规律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八年级(上)的教材为落实这一目标,考虑到知识的特点,把它安排到了“STS”栏目中(见第65页),这就不能被我们所忽视。再比如小资料“一度电的作用”(见旧版八年级(下)第40页),尽管是几幅图片,但《新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要使学生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而实际调查中,大多数教师都忽视了各栏目的功能或者是对该栏目功能重视不够,与编者的意图相差很远。
5.开放题、实践题落实不到位
新教材的作业是以“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个栏目为载体呈现给学生的,这个栏目中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是实践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例如,八年级教材(上册)31页第2题(2.阅读课本中的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代表的是一类问题,这类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又如八年级(上册)教材96页第3题(3.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此),在墙上能看到什么?这个现象启发我们,阴天怎样估测凸透镜的焦距?为使估测结果更准确,操作时应注意什么?)代表的则是另一类问题,这类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通过大量的调查,凡涉及动手的实践性的问题,落实都不理想。例如,在旧版八年级(下)《电能》一节中,即教材第4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5题,必须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家庭、学校或附近熟悉的单位,咨询家长、教师或电工等相关人员,如果才能估算出一年的电量,才能商讨出节约用电的方法,其中第5题学生通过咨询、查找资料可能依然得不到答案。但是没关系,让学生知道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也是有好处的。教学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对此类开放题、实践题不作任何要求,视而不见,即使作出要求,不检查落实没有,也不安排学生将实践的结果进行交流,这样的做法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课堂作业》由于组编的时间仓促,也难免有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相适应的东西,甚至有与教材进度不符的内容,加之各班学生的学情不一,教师应对其选择训练,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该作业不筛不选,全部都做,显然不妥。
二、实施对策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解各部分的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所反映出来的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科学探究不得法,对各栏目的理解与应用出现偏差,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等的一些问题都与对《新课程标准》理解有关,因此各学校应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对教材配发的资料要采取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要切实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在课堂上实施教材。
2.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仍然是教研的重要课题
教学方式多种式样,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因人而异,因“材”而异,在传统的教学中有很多好教学方式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目前我们使用的人教版的《物理》教材与过去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倡导探究式学习,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贯彻这个精神。所以探究式教学仍然是当前教研工作的主要课题。
(1)突出物理的学科特点,把“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并列起来。传统的物理教学理论认为,实验教学是为知识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中最多只能体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绝大多数教师都把实验教学仅作为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难以认识到实验教學的育人功能。因而,不能也不去挖掘实验教学中的育人因素,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知识不重情感,只重机械模仿不重能力培养,使得实验教学一是肤浅,二是呆板,学生生吞活剥,机械记忆,被动接受,很快对物理学习丧失兴趣。为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巨大的育人功能,发挥其综合效益,物理《新课程标准》把物理实验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上升到与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优于科学内容放在课程标准的第一位。这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付诸实践,以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落实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更要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育人目标。
(2)体现学科特点,加强实践活动。新版人教社教材:学生实验:八(上)13个、八(下)12个演示实验:八(上)11个、八(下)6个,九年级教材还没有,无法统计。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一般应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一些探究活动由于器材的原因,可能只能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应该进行引导,师生一起进行探究。
(3)科学探究。各要素的应用要合理,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探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八年级上册的几个实验都是非常简单的。例如,第12页“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第14页“用停测量时间”这两个实验重点在掌握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并且所用的工具是学生熟悉的,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此后的实验难度逐渐加大,到八年级(上)第97页“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是一个完整的、典型的探究活动,八年级(上)的探究可以说是比较单纯、线索清晰,教学中不确定的因素较少,但八年级(下)和九年级的探究活动就高出一个层次,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要多。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为此,教学时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要进行认知性学习,同时也要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只有了解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与学生真诚相待,才会和学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发生兴趣。相反,如果教师经常责备学生,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上完课后一走了之,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和对立情绪,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本人及所教的学科都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形成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是“教”和“学”两者的有机结合,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组成的统一体。在“教”与“学”这对矛盾统一体中,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全部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自己如何教,更要关心学生怎样学,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指导,突出“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解决教师、学生“高投入低产出”和“分化”严重的难题,首要的是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要在教学生会求知上下功夫、做文章,认真研究学习特点和规律,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正确指导,以求高效。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个别辅导,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教学中可进行个别谈心,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对学习不踏实、贪玩的后进生,指明不努力学习的危害,多督促他们学习;对于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应鼓励他们笨鸟先飞,多看书,多提问,多做练习,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并利用自习或课外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对作业错误较多的要当面批改,指明错误原因,详细询问不懂之处,耐心讲解,使后进生尽量弄懂每一个问题,稳步提高学习的信心。
总之,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和教师行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深刻的影响。相信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一定能克服困难,肯于钻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在教学中加以情感教学、正确引导,物理教学一定会出现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横县民族中学5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