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词“红”的发展综述

2020-11-17 02:19杨奉庆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古汉语本义词义

杨奉庆

摘 要:对颜色词的研究可以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字修养,在教学中自如运用可为语文教学增色。汉语颜色词众多,本文从繁多的颜色词中选取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红”作为研究对象,溯本求源,比较辨析随时代而变的词义。

关键词:红 颜色词 综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颜色词的使用非常广泛。这些词的使用,不仅为文章增色,也被作者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和内涵。

一、“红”的本义

1.《说文》的“红”字释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红,帛赤白色,从糸工声,户工切”。段注曰:“《春秋释例》曰‘金畏于火,以白入于赤,故南方色红也。《论语》曰:‘红紫不以为亵服。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朱熹《论语集注》:“红紫,间色不正,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也。”

由此解释可以看出,“红”的造字之初的本义即为一种颜色词,只是它所表示的颜色和现代汉语中的“红”有所不同。

“红”最初表示的是“粉红”,不属于正色,“间色不正”。而现代汉语中的“红”指称的却不是“粉红”,而是比“粉红”颜色更深的正红色。现代汉语中的“红”为基本颜色词,而上古汉语的“红”如今日所讲的“粉红”。

根据段注可以推知,在上古汉语中,存在着“赤”和“红”两种颜色。“赤”和“红”指称的是两种不同且又有关联的颜色。从人们的日常使用及认知来看,“赤”在使用和认知上,应该比“红”要更加普遍。

2.“赤”与“红”的区别

《说文解字》对“赤”字的释义为:“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凡赤之属皆从赤,昌石切。”

“赤”本为会意字,“从大从火”,即为大火的颜色,也就是大火燃烧时红通通的颜色。我们现在所讲的“火红”一词,大约就是“赤”字表示的颜色。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赤”字的创造应该是早于“红”字的。二者表示的意义也有差别,“赤”比“红”的颜色更深,而上古汉语中的“红”指的是在“赤”中加入了白的帛色,颜色应该是比较浅的。

“赤”特指大火的颜色,而“红”从字形上来看,从系工声,所指为丝织品“帛”的颜色。所以,二者在指称对象上也有不同。段注中提到“《春秋释例》曰‘金畏于火,以白入于赤,故南方色红也。”“以白入于赤”即在“赤”中加入白的颜色为“红”。

因此可知,上古汉语中的“赤”和“红”所表示的两种颜色,正如现代汉语中所说的“红”和“粉红”这两种颜色。上古汉语中的“红”是发白的赤色。

現代汉语中“赤”的意义已经和古代汉语有很大不同,它在衍生出很多不同意义的同时,其造字之初的本义也已经被“红”所取代。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颜色词“赤”,还是颜色词“红”,它们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漫长发展中,它们的词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不仅本义发生了改变,还在本义的基础之上衍生出其他意义。

二、“红”的引申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可以看出颜色词“红”的词义发展变化。

1.词义范围的扩大

“红”本指浅红、粉红色。《楚辞·招魂》:“红壁沙版,玄王梁些。”王逸《楚辞章句》注曰:“红,赤白也。”和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红”的解释是一样的。“红”和“赤”两个词虽然在宏观上来看,在表示颜色时,都是现代汉语中的“红”,但这两个字在造字之初所表示的颜色却是有区别的,同时二者的使用频率也是有差别的。二字表意的差异和使用频率的差别在先秦文学中可以看出来。据统计,“红”在先秦著作《楚辞》中只出现过两次,而“赤”字在《楚辞》中却出现过六十四次。可见,在上古汉语中的“赤”的使用要比“红”频繁很多。而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讲,“红”在使用上要远远多于“赤”。

中古汉语中,“红”所表示的意义就已经发生了变化。颜色词“红”表示的词义范围发生了扩大。唐代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其中的“红”并不是上古汉语中的“红”,而是泛指各种各样的“红”,包括上古汉语中的红、赤、朱等。

从中古汉语直至现代汉语,“红”的词义范围慢慢固定下来,到现在汉语中,“红”在现代汉语中是对某类颜色的统称,而不再是专指粉红、浅红。在多数情况下,不管是深红、浅红、玫红等,都可以称为“红”,只有在需要细分不同的“红”的种类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玫红、大红、粉红等具体的“红”色。矛盾《子夜》:“他眼前事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在这个句子中“红”表示的便是“红”类颜色的统称。

2.词性的变化

在造字之初,“红”只是表示的颜色的形容词。在后来的语言使用中,“红”的词性发生了改变,由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变成了表示事物状态变化的动词,即“变红”。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了樱桃”中的“红”同样指的是“变红,使之红”的意思。“红”不再是表示颜色的名词,而是表示状态变化的动词。

3.词义的转移

“红”字的本义为间色“赤白”,即“浅红”。它本义是指一切“浅红”。后来,“红”的词义范围发生了变化,可以指称一切的“红”,如浅红、深红、玫红、桃红等。但在汉语的发展中,颜色词“红”不仅词义范围以及词性发生了变化,其词义也因为各种原因,如借代、文化、比喻,其词义也发生了变化,发生了词义的转移。

“红”可以代指“花”。宋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中的“红”并不是指颜色词“红”,而是用“红”来代指“花”。

“红”可以代指“红色的布”。巴金《秋》中描写到:“那几个护轿过去的仆人周贵、袁成等挂着红,押着花轿进了中门。”此时的“红”就语义来讲,指的是红色的布,或红花等,表示喜庆。

“红”还可以专指革命进步、思想先进的意思。汉语词语中的红军、红歌、红色年代等,中的“红”即特指思想进步、革命。如“红色年代”指的是革命战争年代,有褒义的意思。

“红”还是花红、红利的简称。如老舍《老字号》中“东家不管别的,只求年底多分红”句中的“红”指的便是红利、花红。

在上面的例子中,“红”的意义已经不同于本义的“赤白”。多从“红”的本义引申而来,由文化因素的影响在某个句子或场合偶然使用,后来由于使用人数的增加,意义渐渐固定下来。这几个“红”的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使用,但其最初是受语境因素及文化因素制约的。

4.通假而形成的词义

在古代汉语中,“红”还有一些其他的意义。这些意义是由于古代汉字有限不够使用或由于人为的误用而形成的假借。如“女红”中的“红”,实际上就是一个通假字,其本字为“工”,“女红”指的是女性做的针线活。而“红”字本身没有这种意思。

汉语颜色词除了“红”,还有数十种之多,对这个颜色的研究综述也是立足于前人的研究之上。了解颜色词的发展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把握文学形象及其中蕴含的情感色彩。在语文教学中,梳理常用词的演变,也让能学生触类旁通,把握汉语言词义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1] 周梅《汉语“红”色词族的发展演变》,《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2] 韦金华《汉字“红”的隐喻词义生成及审美意义》,《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3] 何伟《说“红”道“白”:别样的表现力》,《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4期。

[4] 朱敏冠《法律文本中颜色词的隐喻认知研究》,《法制博览》2019年第32期。

[5] 高翀《汉语颜色词及其在现代汉语语文词典中的收录》,《辞书研究》2019年第5期。

[6] 张云峰《互联网背景下的颜色词—基于生态语言学》,《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7] 彭婕《颜色词及其隐喻义认知研究》,《戏剧之家》2019年第28期。

[8] 何萍《认知视域下汉日颜色词惯用语对比研究—以“红”为例》,《汉字文化》2019年第22期。

[9] 周世清、胡仁青《英汉语言中“红”颜色隐喻的认知理据阐释》,《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第14期。

猜你喜欢
古汉语本义词义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
字意与词义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
古汉语中表反问的一组能愿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