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5国道以北,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有一片大草原,如它的名字一样祥和美丽,它就是哈达滩草原。寒来暑往,牧草枯荣,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见证着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牧民们的幸福生活。
他幽默风趣也十分健谈,总说自己“闲不住”,想在自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多为村里办点实事,他就是宁夏村党支部书记才保。
其实,从在村里当兽医服务群众开始,至今已过去了32个年头,从兽医、社长、村委会主任直至村党支部书记,无论在哪个岗位,只要关乎村民切身利益,他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牧民。如今,泉吉乡宁夏村的村民们在才保的带领下,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让牧民富起来
13年前的宁夏村虽然总户数不到100户,草场总面积也不少,但草场过载、植被退化、经营方式粗放、畜牧业生产效益不高、群众收入低等问题已十分尖锐。
“当时,我是村委会主任,因为担任过村里的兽医,所以对牛羊养殖兴趣很大,尤其是集约化养殖,看到省内不少地区因为实行集约化养殖实现了巨大转变,我心里很着急。”说干就干的才保首先从学习入手,到乡政府、县农牧局虚心请教牛羊养殖技术,他的身影也从此多次出现在县乡举办的各类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上。
有了理论储备,他的思路逐步清晰起来。可对于宁夏村的其他村民来讲,要转变“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生产生活模式,谈何容易。面对群众的不解,他苦心劝解,并号召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和他一起动员其他村民实施集约化养殖。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与乡党委、政府,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老支书统一思想后,才保带头成立了合作社,很快“统一饲养、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轮牧”的“四统一”管理模式效益显现了出来,合作社的带动效应发挥出来了,村民的生产经营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到三年时间,规模流转冬春草场率达100%、规模经营牲畜1.36万头(只),种畜集中管理率达100%、暖棚等生产要素整合率达90%,畜群结构得到优化,生产母畜比例达80%以上、仔畜繁活率达90%以上;通过羔羊早期断奶、集中养殖和统一出售,畜牧业生产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宁夏村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道路迅速拓宽,至2019年底,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超过了2万元。
一心为公万事成
6年前,宁夏村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欠缺,缺资金没项目,有些牧户家缺水、缺电、路不通。才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与否和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知道水、电、路、畜牧业设施每一样都制约着宁夏村开展集约化经营的步伐。于是,他与村“兩委”成员和全村党员群众不等不靠,主动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及资金,上级相关部门的领导、项目干事渐渐熟悉了这个黑瘦高大的藏族村干部。才保用一颗为民办实事的赤诚之心打动着所有人,宁夏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村干部自身的努力下日益健全。如今,宁夏村畜用暖棚达128幢、贮草棚47处、大电网覆盖率100%、村级砂路122.5公里、村级道路硬化36.54公里、人畜饮水管道12公里、游牧民定居小区1处。
看着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才保甜在心头。但又有一件事,让他犯了难,基础设施的后期维护靠谁来抓?
“国家花钱为我们大家修了路,又通了水、电,我们可不能损坏基础设施,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才保时常给群众们说。2016年,在和乡政府沟通后,他和村里其他5个村民成立了村级水利设施义务管护协会,还成立了义务宣传小组,及时发现水利设施安全隐患十余处,有力地保障了渠道畅通,这件事情也让村民们赞不绝口。
村民是我的亲人
一个百户人家的村子,有太多的繁琐小事影响着群众的团结和邻里的和睦。年仅19岁的学生算太加,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用完了家中所有积蓄。村“两委”第一时间了解到情况,带领宁夏村21名党员以自愿担保形式为算太加筹措到60万元手术治疗费用,帮助算太加战胜了疾病,渡过了难关;老党员占德贷款3万元,用于生产经营,但因突发疾病,无力还清贷款,才保在家人的埋怨声中用自己的收入还清了占德的贷款……面对群众的感谢,他说:“每个村民都是我的亲人。”一句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是他多年村社一线工作最真实的写照。
在才保的带领下,村“两委”组织开展了“党建促脱贫、携手奔小康”主题党日活动,号召党员、群众捐助帮扶资金10万余元购置生产母羊156只,以“投羊留羔、滚动发展”的模式,扶持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以“先富帮后富、集体帮个人”的方式,将全村脱贫致富工作统一到一条战线,实现了全村群众同发展、共富裕。
岁月荏苒。年近50的才保依然奋斗在宁夏村的所有村级事务上。“他踏实肯干,一直在默默奉献。”这句话时常被泉吉乡党委书记李万录说起。同时,才保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褒奖和肯定。省人大代表、党代表、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劳动模范……在省州县各级媒体的镜头里,才保书记成了焦点。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初心,“要抓住机遇,让群众摆脱贫困,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这句话时刻烙印在他心中。
草原的生态越来越好了,牧民们越来越富了。走过哈达滩草原,才保书记看着一群群肥硕的牛羊,心里感觉踏实、舒坦。在这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基层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草原儿女为美好生活一起努力一起奋斗。
作者简介:陈文年,笔名高远,80后。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雪色莽原》,现为海北州祁连山报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