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花盛开

2020-11-17 02:25张旻
青海湖 2020年8期
关键词:沟村花海农家乐

村集体资金账户余额60萬元。

农家乐55家,家庭宾馆10家,特色购物超市3家。

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59.63元。

脱贫户人均纯收入9794.4元。

这是2018年末,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的一组数字。2013年以前,有人要说这组数字会在边麻沟村实现,得到的回答是“你在做梦,不可能”,但这个梦2018年在边麻沟实现了。说起边麻沟,不得不说千百年来生长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一种小灌木——鞭麻草,学名叫金露梅,边麻沟村以这种植物而得名。边麻沟地处祁连山支脉马鞍山窎沟最里面,是朔北藏族乡最偏远的一个村子,边麻沟的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层峦叠嶂的群山环绕中,虽然这里有着“风起云涌惊雷动,巍巍大山岿然中”的安谧,但因交通不便,大山阻挡,贫困、穷苦、落后成了边麻沟村人的梦魇。边麻沟全村162户612人,居住着汉、藏、蒙古、土4个民族,少数民族41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7%。由于气候严寒,庄稼连年歉收,村子里少数有条件的人们实在不愿过这种靠天吃饭的日子,就迁移到大通县城,甚至西宁,而更多的人们依然在祖辈们那里传下来的贫困中继续煎熬。在经济发展迅速的2000年后,边麻沟与外界的差距日益拉大,曾养育边麻沟村人的这个山坳出现了“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困境拮据,大多人家人均纯收入不到2400元,有的人家连2元钱一个月的电费都交不起。村子里出现了一种比贫穷更可怕的现象,就是适婚姑娘们都愿意外嫁出去,而本村青年男子们则娶不到媳妇,因为没有人家愿意把姑娘送到犄角旮旯的边麻沟村。从2008年到2013年5年间全村居然没办过一件喜事,以及全村有90个到婚年龄的单身男子成了外界对边麻沟村的笑柄。许多人从此开始外出打工,有人在外面找到了对象,但都不敢把对象带到村子,害怕女方一看那个偏远、贫困的山村转身离去。

村民郑利林的忐忑

村子里的青年郑利林就是2014年离开村子到外地打工的,打工期间他与陕西的一名姑娘相恋结婚,郑利林担心老家边麻沟村的面貌和自家家境,始终不敢把媳妇带到老家。2016年秋季在父母的一再催促下,他带着心仪的爱人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一路上内心忐忑的郑利林给她歉疚而含蓄地描述自己家乡的贫困。当车子进入边麻沟村时,眼前的画面让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虽然父母在电话中告诉郑利林国家对村子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但他认为修建无非就是刷刷墙面扫扫巷道,改变不了老家偏远、贫穷、落后的本质面貌。而眼前错落有致的庄院,干净整洁的巷道,古色古香的亭台,木质小屋点缀的桦树林充满诗情画意,最显眼的就是那五彩缤纷的花海如梦如幻,还有来来往往的游客,完全颠覆了他走出村子时刻在脑海中的故乡印象。妻子看到眼前美景,责怪郑利林老是把自己家乡说得那么寒碜,她那满意的心情洋溢在脸颊。要不是父母到村口迎接,郑利林带着妻子在新建后的边麻沟村找不到自己的家。

大山深处的边麻沟村经历了怎样的脱贫攻坚之路,才从贫困、落后、偏远走到安居乐业、旅游观光的高原美丽乡村呢?

选好致富带头人

2012年初,急切想过上好日子的边麻沟村村民们做了一件十分“出格”的事情,就是把走出村子好几年的能人李培东在缺席情况下选为边麻沟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早在2002年,年轻的边麻沟村民李培东不甘于贫穷的生活,带着家中仅有的2000元钱进城闯荡,经历了十年的勤奋拼搏,到2011年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苗圃和两所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在村民的眼中他是个了不起的能人。李培东虽然在县城打拼自己的事业,但他的心始终未离开过养育他的边麻沟,村里有个大事小情,他总是挺身而出。村民们有个难处也愿意找他帮忙,他的苗圃和驾校打工最多的还是他边麻沟村的乡亲。因为李培东心底最想干的事情就是把乡亲们也带出来一起致富。但是他没有把乡亲们带出来,而是边麻沟村的乡亲们把他请进去了,大家希望把李培东这个能人请回来改变家乡的面貌。

当李培东得知他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委会主任这个消息,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是乡亲们殷切地希望他带头为村子致富,这也是他心中想做的事情;另一方面他自己的两个驾校刚进入运营,许多事务需要他亲自管理。家人也反对他再回到村子里,但他依然选择了回村,他把驾校交给儿子和女儿打理,等把自己的事业理顺后,已经是2012年夏天。

当李培东担任村委会主任时,在城里生活习惯了的他曾经想不到困难立刻摆在他的眼前,坑洼不平的道路,缺水干旱的土地,脏乱差的村貌,最关键的还有部分乡亲们脑子里没有急切致富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安逸于贫困之中认识不到自身的贫穷状态。为了改变这种旧面貌,新一届村委会开始广泛动员村民去县城学习烹饪、驾驶、泥瓦工等劳动技术,李培东沿用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利用自己的资源四处联络就业渠道,引导村民参与劳务输出,增加村民的收入。

这一年,李培东带领乡亲们,以整顿村容村貌为着力点,吹响了向贫穷落后宣战的“集结号”。村“两委”积极争取农村奖励性住房和危旧房改造项目,落实农村奖励性住房82户、危旧房改造33户,基本解决了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同时,村里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墙体改造、修建广场、整修村道,村容村貌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受村委会引导,许多外出打工人,当年冬季带着打工收入,回家时都来给李培东说声谢谢。虽然李培东对自己的工作小有成就感,但是他看着留守在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内心深处很不是滋味。如何让乡亲们家庭团聚还能致富,成了他和村委会班子成员们心怀梦绕的事情。恰在此时,边麻沟的致富愿望遇到了伟大的梦想。

2012年冬季党的十八大闭幕后,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庄严承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工程。李培东听后内心十分激动,他判定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迎面而来,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就是让边麻沟村的乡亲过上美好的生活。

深受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的李培東和村委会班子成员下决心为村里办实事,2013年,先后争取实施了120户环保厕所改造项目、60户畜棚改造项目,统一修建了环保厕所、畜棚、沼气池,改变了村内脏、乱、差的环境。危房改造项目实施中,一些贫困户实在拿不出“先建后补”的资金,李培东就自己帮扶垫资,保证每户村民都住进新房。2013年11月4日,李培东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湘西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扶贫十六字方针。习总书记的话让李培东开始思索怎样的发展方式适合边麻沟村、怎样的发展思路能让边麻沟村精准脱贫。

找准致富道路

李培东的苦干能干给村民带来了希望,2014年他当选为边麻沟村党支部书记。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党员的目光和群众的期盼都落在李培东的肩上,李培东的眼光和心思焦聚在致富出路上。李培东对村“两委”干部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这‘三基,是我党开展各项工作的双脚,脚力不好就站不稳、走不正、走不远,更谈不上为乡亲们带头致富。”边麻沟村“两委”迅速开展以党建为引领的“强三基”活动,以完善的基层组织、扎实的基础工资、坚硬的基本能力,拉开了“党旗飘起来,支部强起来,党员身份亮出来,群众跟上来”的党建引领脱贫工作阵势。

开春后村子里的许多青壮年背上行李,又踏上打工的艰辛旅程,看着他们与父母孩子道别的伤感场景,李培东有心上去劝他们留下来,可是乡亲们不外出留下来在村子里能干啥?这让以前村民们眼中“办法多、门路广”的李培东也不知道从哪下手。但他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就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里脑子灵活的村民商讨,寻求适合边麻沟村自身实际的致富道路。大家提出各种办法,比如办企业、开工厂、搞养殖、抓种植、跑运输……但边麻沟村自然气候、现有的经济条件和资源都无法实现大家的想法。有一天下午李培东和大家在村委会正在一起想主意拿办法时,接到乡政府的通知,说上级部门要到边麻沟调研。村委会就划片区让村民们各家各户按片区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但是分到山坡、河滩、林地区域的村民十分不乐意,对村委会说山坡、河滩、林地里外面的人来踏青野炊的人那么多,留下的垃圾太多了,让他们整治不公平。李培东详细询问大家才知道,近年来,好多城里和外村子的人,每到夏天带着帐篷、锅碗瓢盆到村子的山坡、河滩、林地里野炊、游玩,有的人甚至晚上露营。这个消息让大脑时刻搜索致富门路的李培东瞬间找到了一线光亮。李培东想既然那么多外地游客到边麻沟野炊游玩,说明边麻沟独特的自然风光有吸引游客的巨大魅力。回想起省外一些地区用自然风光致富的例子,李培东找到了一个让边麻沟村走向美好生活的途径——发展生态旅游。

“阳坡上草多,阴山上树多,山沟沟里水多,山前山后开下的花儿多,就是阿哥我身上的钱儿不多。”

这是一首传唱在边麻沟村人们口中的青海“花儿”,歌词里唱出了边麻沟村山多水多花草树木多的自然美景,同时也诉唱出边麻沟人的穷苦。大山养育了边麻沟村的一方人,也阻挡了边麻沟村发展,造成了麻沟村的贫困。通过一番考察,李培东和村委会班子成员达成依托村里生态资源打造乡村花海农庄、发展乡村旅游的助农增收之路让边麻沟村走上富裕的共识。向全体村民做动员时李培东说:“城里人没有我们边麻沟村的青山绿水和花草树木,但我们没有城里人的经济和物质条件。我们可以给城里人提供体验山水草木的平台,城里人可以给我们带来经济收入。虽然我们的自然风景很美,但这远远不够,旅游行业已经进入深度发展,我们村在种庄稼收成不好的土地里种植花卉树木,把村子建设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村落,还有乡亲们修建配套的农家乐、农家宾馆、娱乐设施、特色购物商场,以后可以不用外出打工就在自己的家里挣到钱。”当李培东说完这席话时他原以为会得到村民们的赞扬和掌声,相反,大家当场质疑他,土地上不种粮食种花,种了花夏天我们可以看花秋后是不是就得饿肚子?城里人会花钱来看我们这个穷山沟?修农家乐、宾馆谁出钱?守在家里不打工要是挣不到钱咋办?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李培东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国内好几个乡村旅游品牌景点考察,增强了村干部和村民打造乡村旅游发展和建设花海农庄的信心。在缺资金缺人才的情况下,村“两委”自己动手策划乡村旅游发展计划和绘制花海农庄设计图,白天他们在山林地头勘测地形,晚上在办公室画图纸,写方案。当村“两委”把边麻沟村实施乡村旅游发展项目的方案拿到朔北藏族乡乡长黄玉珍的手中,黄玉珍看后经过乡党委商议带着李培东向县委书记宋晨曦及主管扶贫的领导汇报。

大通县早在2002年就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历届县委县政府把脱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推动,曾是青海省工业大县的大通县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加上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有所放缓,财政收入吃紧,对此县委县政府加大对第三产业发展力度。县委县政府经过会议商讨,同意边麻沟村发展乡村旅游方案,并为边麻沟村实施水、电、路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县委县政府并以边麻沟村为试点,探索“美丽乡村”建设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有机结合,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以土地入股形式同意流转边麻沟村106户600亩村民土地用于花海农庄景区建设。

村民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各级部门的支持有了,但资金来源问题如同一堵高墙横挡在边麻沟村“两委”面前,找银行贷款、找企业投资,但是银行和投资商看到一穷二白的边麻沟村没有任何抵押资产,也不看好边麻沟村的乡村旅游发展项目,都不愿放贷和投资。正在村“两委”一筹莫展的时候,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扶贫开发局下拨全省各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200万元,这对边麻沟村来说是雪中送炭,征得全体村民的同意,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用于花海建设,每年按8%向全体村民分红。2015年5月花海观光项目正式推进,全村40多公顷山坡土地每年以400元租金集体流转到花海农庄景区建设。这些地处高寒地区的山地,村民年复一年种植油菜、青稞、土豆,收成极少,村民自嘲地说种地只是为了不忘记自己的庄稼人身份而已,这里很多山坡地从来没有租赁的说法,只要谁想种,向主人家打声招呼就可以,用不着出租金,其中,有些土地因村民外出打工而撂荒,对于每亩地每年400元的租金,村民当成意外的收获一样高兴。但村民贾玉奎不愿把他的0.467公顷地流转出去,因为他家的地在山根最平坦地方,加上上了年纪的他已经无力到外面打工,贾玉奎老人只想在家种地,他认为土地是农民的根,把土地流转出去会饿肚子的,说什么都不把他的地承包给花海农庄项目,贾玉奎老人的0.467公顷地正好在花海农庄景区的门厅位置,这0.467公顷地不承包,整个花海农庄项目无法开建。而其他村民为了把土地流转出去拿到租金,与贾家出现严重的对峙状态。为了不发生意外,李培东连着9天晚上到贾玉奎家中做思想工作,最终说服老人把土地流转给花海项目。

为了将花海项目建成后立即能接待游客,配套的8家农家乐、农家宾馆同时开始修建。但是修建农家乐、宾馆的村民们都拿不出钱,村“两委”只好把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中30万元投资到农家乐、宾馆的建设,而花海项目启动资金只剩下170万元。项目启动后不到十天,170万元启动资金就用完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李培东就把自己驾校的800万元周转资金全部投入花海农庄景区建设,同时又把省城房产做抵押贷款200万元投入项目。县委县政府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林业资源开发等方面给足相关配套政策,通过整合乡村旅游、河道治理、林下产业发展等各类资金,全力扶持边麻沟村乡村旅游发展和花海农庄建设。

为了打造精品花海项目,村“两委”把从石家庄铁道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已是西宁一家大型广告公司艺术总监的孙浩聘为花海设计师,整个花海的布局、花卉划片、建筑样式都由孙浩设计,而刚起步的花海项目每月给孙浩只发2000元的生活费,孙浩拿着微薄生活费坚持着自己的园林设计梦想。在外打工的村民们得知村子里有大动作,也抱着希望陆续回到家中,有的人到花海建设工地打工,有的开始置办农家乐、超市、土特产加工、特色养殖,学习手工艺制作和烹饪技术。

初具形象的花海农庄在边麻沟村半山腰上一天天成型,2016年秋初,已是人间处处芳菲尽,而在边麻沟村里五彩缤纷花盛开。鱼贯而入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游客把沉寂了千百年的边麻沟换了人间变了天。2016年仅试运营一个月花海门票收入15万元,8家农家乐人满为患。年近六旬的老人陈洪花做了洋芋津津拿到花海农庄门口卖,仅一个月就赚了1900元,这是这位一辈子不出边麻沟村的老人第一次赚到这么多钱。这年冬天,边麻沟村尝到旅游甜头。

扩大脱贫区域面

2016年春节过后大家刚上班,朔北乡党委政府的办公大院里,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办公室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成立,选调3名有扶贫经验人员开始工作,制定适合本乡的精准扶贫制度。同时,指导各村党支部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分类找准各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方向。乡长黄玉珍提出了“抓两头、带中间、促整体”的扶贫工作思路,就是精准识别贫困落后村的同时,也要精准识别致富先进村和中不溜村,帮扶贫困村致富、鼓励先进村拔尖、带动中间村增收,达到整体脱贫的工作目的。乡党委、政府认为边麻沟村虽然是朔北乡窎沟片区最偏远的一个村子,但是边麻沟村的集体致富决心和行动,已经走在了全乡前列,边麻沟村的经验值得推广,同时加大力度把边麻沟景区打造成亮点品牌,可以带动通往边麻沟村沿途窎沟片区十个村子的发展,乡党委、政府就把边麻沟村定位为脱贫攻坚的制高点。

“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就怕巷子脏乱差”。2016年,边麻沟村正在准备花海农庄正式开园营业,如果通往景区沿途的整个窎沟片区农村环境和道路风景得不到合理规划,这严重影响对游客的吸引力,边麻沟村支部书记李培东向乡党委、政府汇报这一情况时,乡长黄玉珍把乡政府倾力打造以边麻沟村为核心的窎沟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的计划“泄露”给李培东。李培东满怀信心回到村子,挨家挨户地劝说那些即将外出打工的村民留下来,投身村子的建设发展中,很多村民听到李培东的鼓舞又看到花海农庄已经建成,决定留下来。村民郑生金、李生林、李万仓已经在外地联系好了工作,连车票都买好了,硬是叫李培东留下来开农家乐;常年从事泥瓦建筑的村民铁成玉取消了去建筑队的计划,筹钱把自家的房子改成二层小楼开起了农家乐,儿子铁生贵原本在县城一家企业上班,由于厂子不景气正愁找工作,知道父亲要开农家乐,他立刻到烹饪培训班学到一手好厨艺;李存德、顾智兰、裴春梅三位村民开了农家超市;同时经过精准识别认定出的贫困户周治林、高生寿开起农家乐;贫困户仲尕文由于丈夫生病去世早,女儿正在上学读书,生活比较困难,她原本到县城做保洁,村“两委”安排她到花海农庄工作,成为花海景区的固定工人;本村大学生吉和珍考取社会体育指导证书,成为边麻沟村户外运动的顾问。

朔北乡党委、政府抓住精准扶贫的各项扶持政策,争取到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文化活动室、少数民族产业发展、党政军企共建新农村等18项专项资金共1329万元,用于花海供水工程改造、河道治理、村委会办公室、民族文化广场、旅游厕所的修建等。县林业部门设立生态公益林管护岗位,解决贫困户郑生邦、刘生林就近转移就业;对缺资金的贫困户,由县金融部门通过“530”扶贫贷款解决发展资金问题。这些吹糠见米、真金白银的实实在在举措让村民们真正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实施脱贫攻坚举措的力度和决心。看到希望的村民自愿入股花海60万元。村内的10户贫困户自愿将人均5400元共计14.6万元的到户产业项目资金投入到花海农庄壮大建设中,并以每年8%的比例进行分红,让贫困户成为花海景区的主人,提高了贫困户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動性。

念好致富生态经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尤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习总书记的这一重大论述给依托自然生态发展旅游产业的边麻沟村人带来干事创业的巨大信心和强大引擎。

深受习近平总书记视青讲话精神的鼓舞,青海省市县各级部门广泛宣传、大力报道边麻沟村的生态旅游产品,2016年边麻沟花海游客累计达25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40万元,带动边麻沟村农家院、小吃摊位、自助茶园、超市等收入达400万元,并实现全村10户贫困户27人全部脱贫,全村户均增加收入4000元。其中,贫困户周治林因从小身患腿病,不能干重活,依靠乡村旅游发展,妻子和儿子经营的农家乐当年收入达到7万元,脱贫摘帽不说,还买上了小汽车。

2017年,大通县委县政府借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良好机遇,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和江宁区的积极帮扶下,联系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专家团队对窎沟片区10个村,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重大要求,遵循“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点”原则规划设计,梳理出“一核一带三组团”乡村旅游发展理念,精准定位片区10个村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主导产业和实现途径。并整合东西部协作、美丽乡村、“厕所革命”、林下产业发展等各类专项资金2170万元,大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2亿元,协调江宁交建集团建设窎沟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在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先进规划和先进运营理念的引领下产业园快速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吸纳当地300名村民参与建设工作,人均增收6000元。

边麻沟村作为窎沟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核心区,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依法治村、移风易俗,制定红白喜事参照标准等工作,构建经济收入与精神文明对称的美丽乡村,村“两委”举办法制讲座、法律咨询、农民文化艺术周、农民运动会、“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等,村民的精神生活丰富,精神面貌大幅改善。2017年全国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现场会在大通县召开,边麻沟村被定为实地观摩点,来自全国各省区直辖市的200名林业负责人,学习观摩边麻沟村的生态建设。边麻沟村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民的凝聚力增强、自豪感提升。边麻沟村人开玩笑地说:昔日的边麻沟村人到外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边麻沟村的,自从发展了乡村旅游,边麻沟村人去外面办事骄傲得想把身份证挂到胸前,让外村人知道自己是边麻沟村人。以前办不起喜事、娶不到媳妇的边麻沟村2017年全村娶媳妇就有12户。

2018年“党建+旅游”项目吸引许多企事业单位和乡村观摩团到边麻沟村学习参观。边麻沟花海接待达到6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500万元。2018年全村农家院发展到55家,家庭宾馆10家,特色购物超市3家,小摊位11家,全村近一半农户从事乡村旅游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高生寿、周治林开办的农家乐,分别实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7元和22837元;贫困户郑胜邦、刘生林仅从公益岗收入各12000元;全村村民实现每人200元资金分红,实现了李培东让乡亲们在自家村子挣钱致富的梦想。

2018年窎沟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建成后,34名贫困村民、189名非贫困村民就地务工,务工收入高达200余万元;34名贫困群众平均务工增收5000元。解决当地90余名群众固定就业,每月工资2400元。临时用工2400余人(次),收入192万余元。开办家政服务、农家乐等技能培训7期,培训350人(次)。产业园区已发展农家乐80余家,家庭宾馆12家。仅边麻沟就有农家乐和农家宾馆55家,生态休闲旅游带动经营户年均增收5万余元。产业园实现收入69万元。运营收入按5∶3∶2分配模式,即50%用于巩固和发展产业园建设,30%壮大窎沟片区10个村集体经济,20%分配给窎沟片区10个村225户贫困户增收,保证窎沟片区10个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和贫困户的稳定增收,并带动其他各村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带动农户年均增收约6500元。窎沟片区沿线各村,积极发展土鸡、肉羊、肉牛等特色养殖和中藏药材、露天无公害蔬菜等特色种植产业。扶贫产业园收入分红、餐饮服务、吸纳务工、特色养殖种植等多渠道的收入,为窎沟片区10个村2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巩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现了片区发展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的巨大转变。

大通县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对照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六项标准”和“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既定目标,实施“1+8+10”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措,全面完成了116个贫困村退出、7948户28157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攻坚任务,2018年底达到贫困县退出摘帽标准。2019年5月15日,省政府发布了大通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告。2019年完成18户54人稳定脱贫,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面清零,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

2019年7月11日,在边麻沟村委会办公室,大通县委书记宋晨曦及县扶贫开发局、朔北乡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和边麻沟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贫困户召开边麻沟村扶贫工作座谈会。宋晨曦向大家坚定地说:县委县政府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和“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加大对脱贫攻坚巩固期的帮扶力度。贫困户周治林向大家说出了心里话:“我曾做梦都想不到,我从一个身患残疾的贫困户成为农家乐的老板,这是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政策给了我翻身的机会,我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绝不让自己再走回曾经的困难中。”而曾经不想把土地流转给花海农庄的贾玉奎不好意思地说:“那时候害怕土地流转出去饿肚子,思想转不过弯,如今我家的农家乐一年收入别说0.467公顷地,70亩地都比不上。”贫困户幸福的欢声笑语传出村委会的会议室,湛蓝的天空下一群鸽子飞过,而村子里的人们正忙着用自家的洋芋制作粉条,备足游客享用的食材,新加入的农户正在改造装潢农家乐和宾馆,为迎接游客做着准备。

从边麻沟村的一枝独秀到窎沟片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百花齐放,再到整个大通县的硕果累累,大通县、乡、村各级组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決心和坚强意志,投身到脱贫攻坚战之中,用苦干实干真干精神为百姓谋求幸福,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各级脱贫攻坚的干部和边麻沟村全体村民坚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边麻沟村的日子会越来越美好,深山中五彩缤纷的花海会盛开得更加鲜艳。

作者简介:张旻,1986年出生,青海门源人。作品散见于诸报刊。

猜你喜欢
沟村花海农家乐
花海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
咏蜂
花海寻踪
你从花海中走来
农家乐
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别了,半沟子
帮扶共建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