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至炜,李晋磊,金平阅,朱之恺,刘远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北京,100730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41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5%[1]。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助于开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从而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自评健康是衡量人口健康和健康预期寿命的重要指标,个体未来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和自评健康相关[3]。本研究在北京市、合肥市、兰州市3个城市选取3个社区开展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调查,以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探究影响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因素,为开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
于2017年11月-2018年5月,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各选取1个城市,分别为北京市、合肥市和兰州市,在每个城市以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1个社区,再以方便抽样的方式在每个社区抽取4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合计调查1200名老年人,排除自评健康未应答、一般资料缺失严重的问卷73份,最终纳入1127份问卷,有效率为93.9%。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本研究(X170315009),项目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伦理准则,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编制统一的调查问卷后,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由调查员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对老年人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无误。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医保情况),生活方式(身体锻炼情况、每日静坐时长、每日睡眠时长),健康状况(自评健康、近2年跌倒情况、自报高血压和心脏病患病情况),生活满意度。自评健康状况采用5级分类测量,即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将结果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好(1-2),差(3-5)。本研究对自评健康的测量方式有既往多个类似研究,问卷信效度良好。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连续性变量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调查1127名老年人,女性690人(61.2%),男性437人(38.8%);平均年龄为(72.3±8.5)岁;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50.0%);64.8%的老年人已婚且配偶健在;收入为0-1000、1001-3000、3001-6000、>6000元分别占33.1%、14.4%、21.3%、31.2%;绝大多数老年人均已被纳入医保(95.6%);生活习惯方面,35.5%的老年人经常锻炼身体,28.0%的老年人从不锻炼;每日静坐时长超过4小时的老年人占26.5%;59.3%的老年人睡眠时长超过6小时;健康状况方面,16.1%的老年人近2年曾跌倒;64.1%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11.6%的老年人患有心脏病;55.0%的老年人对生活现状感到满意。见表1。
老年人自评健康为好和差的比例分别为41.88%和58.12%。老年人为低年龄组、已婚且配偶健在、已参加医保的自评健康更好(P<0.05),低收入、从没有锻炼身体、长时间静坐、睡眠障碍、近2年出现跌倒、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较低生活满意度的老年人自评健康差的可能性越大(P<0.05)。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n(%)
表1(续)
以二分类自评健康状况作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人均月收入、医保情况、身体锻炼情况、每日静坐时长、每日睡眠时长、近2年跌倒情况、高血压和心脏病患病情况、生活满意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月收入、每日静坐时长、每日睡眠时长、近2年跌倒情况、心脏病和高血压患病情况以及生活满意度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有影响(P<0.05)。见表2。
表2 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自评健康这一指标最初由Mossey和Shapiro用于预测老年人的7年生存率,此后被广泛用作人口健康指标[4]。结果表明,自评健康为好的老年人比例达41.88%,和上海地区的老年人(40%)的结果非常接近[5],优于我国9个省老年人(35%)的自评健康状况[6],可能的原因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城市老年人,且选择的城市皆为3个地区的省会城市,社会经济状况和医疗水平较好。
关于年龄和自评健康的关系,尽管在单因素分析中60-69岁年龄组的老年人自评健康优于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然而调整了多个变量之后,不同年龄之间的自评健康没有统计学差异,和Abuladze的研究结果一致[7]。而前瞻性研究发现,老年人自评健康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但是这种变化并不呈线性,以83.7岁为分界点可分为两个阶段,83.7岁之前下降不明显,随后下降显著[8]。本研究未能发现二者的关联,可能是受限于横断面研究的局限性。同时本研究发现在单因素分析中二者是有关联的,有限的样本量也可能增加多因素分析中假阴性的概率。
张文宏对我国10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自评健康状况越好[9]。本研究发现,相对于人均月收入超过6000元的老年人,少于1000元的老年人自评健康更差。可能的原因是:个人收入水平越高,更容易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资源,老年人也更有意愿就医;低收入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更差;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老年人收入来源有限,鉴于未来的收入风险,低收入老年人可能更倾向于继续参与劳动[10],较高强度的劳动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因此,未来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之一应是关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老年人。
每日静坐时长超过4小时的老年人自评健康更差。已有大量的研究发现久坐行为和多种不良健康结局相关,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总死亡率[11-13]。餐后血糖出现峰值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可促进氧化应激,交感神经过度活跃,形成了一种慢性的餐后代谢紊乱的生理状态,这种环境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展[14-15]。长期静坐时间过长,可能使得这种生理状态维持的时间更长,从而影响健康状况。本研究发现,睡眠时长不足会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已有近半数老年人出现睡眠障碍[16]。睡眠和多种疾病相关联,睡眠障碍会增加脑卒中、糖尿病、血脂异常和抑郁等多种疾患的风险[17-18]。
本研究同时发现近2年有跌倒情况、患高血压、患心脏病的老年人自评健康更差,和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9-20]。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是导致其死亡和残疾的关键因素之一。老年人在平时生活中容易出现跌倒情况,骨质疏松也是跌倒的潜在诱因。患有诸如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由于长期处于疾病状态,他们的健康质量受到较大影响,自评健康状况明显更差。